文/姚 麟
纪录片《本草中国》自开播以来,引发中医药节目收视热潮,首轮试播CSM 35城平均收视率达0.713%,豆瓣评分高居8.4,微博话题讨论量破2亿次,成为继《舌尖上的中国》之后国产纪录片领域优秀作品的代表。全片聚焦传统中医药题材,梳理了我国古今中医药行业的发展脉络,采用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先进的技术,将传统中医药文化诉诸于丰富的视听语言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体现出了工匠精神和人文价值。该片在叙事表达、技术运用、视听语言、符号意义等方面独具特色。
《本草中国》共分6集,分别为《时间》《年华》《双面》《境界》《相遇》和《根脉》。在第一集《时间》中,全片通过新疆红花和藏红花、红曲、霜桑叶、天麻、陈皮等几味药材作为纪录片拍摄的切口,同时,将相关的人物及其与药材相关的故事贯穿其中,在讲述药材与人物故事的过程中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以点带面,为观众展示出了一幅幅珍贵的中药画卷,具有历史感和文化的厚重感。
在叙事方式上,全片以更贴近普通观众心理的方式进行传播,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能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观众产生共鸣。全片呈现给观众一个个小故事,既展现了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又还原了一个个真实的中医药传承者形象。通过人的情感来引起共鸣,以人物故事串起中药材生态状况,更有感染力和传播效果,获得了市场收视率和观众满意度的双丰收。
同时,全片采用充满生命哲学意味的旁白,通过讲述相关联的一系列人物故事,逐步解读出中药材地域特色和传承之路的艰辛,带领观众领略其背后蕴含的中医药文化和中华传统医药历史的厚重。每个主题都由若干个小故事组成,平行推进、前后呼应,逻辑性强。每集为观众展现一个主题,并以时间为线索,以讲故事的方式配以精炼的文字描述,对中医药从生长采摘到炮制入药的全过程进行全景呈现,使纪录片具有深度和趣味性。其播出不仅有助于观众深入了解中药材发展的现状,摆脱在近现代被西医“边缘化”,面临着不被信任,甚至是“伪科学”的窘境,也让中医药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薪火相传。
《本草中华》的拍摄中,摄制团队为了讲好冬虫夏草、益安宁、枸杞、少林黑膏药等四味药的采集和制作故事,通过AE动画的形式进行了药材小科普,将生长、采摘到炮制入药的全过程和制药人独具匠心的故事完美融合,通俗易懂,吸引观众。
在画面中,中医药师流利的身手配上红丹落入酿制水缸的动作,带着江湖武者练功的风采,摄制组采用逆光特写镜头,凸显中医药师摘下一朵花发出的清脆声响,就像是花开时唯美动人的声音。通过这样一系列对中草药视觉层面的展示,融入了中国人的生存智慧和生活方式,将传统中草药文化进行现代包装,带来别样的审美体验和视觉盛宴。
全片通过影像画面传达诸多细节,凸显了中医药蕴含的内在审美价值。从细节处着手,生动刻画形象,再用灯光、音效等进行修饰和美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呼应,将观众直接代入整个情景设置中,为观众带来别致的视觉享受,使其产生丰富的内心体验,实现了写意和写实的巧妙融合。
为了真实记录和捕捉美丽的瞬间,制作团队穿越30多个省市和地区,从深海到雪山高原,海拔落差5000多米,全程采用电影级别的4K摄影设备,加入无人机航拍、升格和高速摄影等特殊手法,以及航拍、延时摄影等手段,运用广告级的超高速摄影或称子弹摄影,使原本枯燥乏味的题材变得有趣、紧凑,每一帧镜头都充满美感。
《本草中华》影像精美,通过两极镜头的灵活调动和轻松趣味的基调,呈现中华本草的生存现状,通过寻访那些与中药有深厚情感的传承者,展现他们各自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探究中华文化中的中医药生存智慧。
对比欧美的商业纪录片,《本草中华》追求传播的大众化,其制作流程沿用的是工业化的严谨作业,形成了节奏明快、剪辑流畅的影视大片效果,寓知识于审美,满足了大众文化时代观者的娱乐新需求。
全片采用独具匠心的影像画面和富有人文气息的叙事,再加上年轻时尚态的创作手法,深得人心并引发收视热潮。因为观众对高品质的纪录片有收视习惯,尤其是对于注重美感、节奏明快、剪辑流畅、信息量足的纪录片,观众看完后也会留有余味,反复回味片中内容。片中对中医药的介绍以和唯美的拍摄方式,为观众打开了一扇认识中医药的新窗口。
镜头的美轮美奂也让纪录片充满活力,打造出一场“有营养”的视觉盛宴。片中在每种药材的图片旁边都会引入《本草纲目》中对从药材的注释,并用最精练的字句进行概述,之后再以简洁的语言讲明药材从生长采摘到炮制入药的全过程,画面清新自然。
在第一季成功播出之后,《本草精华》第二季采用了更吸引受众的推广策略,如推出二次元动漫系列,尝试用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传播中医药文化,让观众透过纪录片丰富的视听语言,全面认识中医药,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以纪录片吸引眼球,讲述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明快而流畅的影像背后,是独特的中式审美与神韵,令观众充分感受和认识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草中华》以传承华夏千年的中医药文化为主题,通过进行选择性地展示,详略得当、适当留白,给观众思考的空间,发挥了优秀传统文化主流价值的引领作用,提升文化底蕴和传播效果。
例如,片中着重讲述从事手工炮制红曲半辈子的浙江桐君堂老药工王良春,打理400年老店的广州陈李济陈皮第11代后人陈永涓等传承者的中医药情怀,尤其是广东省怀集县里,世世代代与金丝燕相伴为生的怀集人,为了获取燕窝这种难得的滋补佳品,练就了一身徒手攀岩的绝活,以及成都一位专注“蓝染”的手艺人在当地农家改建的房屋里匠心制药。通过对这些传承人的呈现,挖掘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内涵,整理了民间医药知识和技术,提升了国人对中医药的认识,进一步推进了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全片在展现中医药人在与本草的互动中,传播感悟自然和人生守恒观,凸显了独属于中医药文化的信息。本草其实就是我们身边常见的植物,中国人与中草药互相滋养、共同生长,历经了五千年历史沉淀,具有疗愈生命的传奇效果和中国智慧,这些文化内涵增加了纪录片的人文厚度。当观众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来感受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传承时,能更全面地感知中国人与中草药的息息相关,更能体会到中医药文化的深刻内核。
《本草中华》带领观众感悟人生境界。观众能够感受到传统中药人对本草的默默坚守与奉献,进而寻求与观众的互动、交流。例如,纪录片在互联网视频网站上播出时,采用弹幕的形式让观众将想表达的情感表达出来,通过对主题的交流表达内心想法,继而产生人文情怀上的共鸣,增强传播效果。
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记录者进一步加强文化属性与公益属性的重要方式。《本草中华》以传统文化彰显当代主流价值,通过中医药这一与百姓息息相关的介质,对传统影像进行现代包装,探寻出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味道,流露出中国医药人的坚守与传承,引导受众对中医药的全面认知,传达出民族的文化认同和生命观。
全片以工匠精神、文化内涵和生命关怀为主题,让观众沉浸于每一味药材的寻找,每一个医者、药人的寻访当中,逐渐进入到中医药人的生活甚至观念里,让更多人能够走进中医药,在这个世界里寻找更多有趣的,对身体、对精神世界的滋养力,将中国文化和工匠精神普及到中国大众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