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市辛集镇第十二小学 张 娜
网上不时有教师惩罚学生却引来家长闹学的新闻出现,给教育者的心蒙上一层阴影,让我们畏首畏尾。许多老师面对学生的不当行为,选择忍而不惩以免引火上身的教育方式,使得教育质量大打折扣。笔者以为,家长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工作环境不同,导致教育观念不同——家长的教育观念往往是错的,这是家长与教师、学校产生矛盾的根源。所以,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应成为教育工作的一部分。
曾经,农村家长大多文化水平偏低,自身工作繁重,在家中对孩子基本放手不管,所有的教育工作都落在教师身上,家长往往扔给教师一句话“你看着管吧,不行就打,我们不嫌”。那时,老师打罚学生没人过问,家校矛盾较少。如今,随着农民经济条件改善,家长文化水平提高,农村家长对孩子疼爱有加,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关心,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与时俱进。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家长“教”好,让他们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
有这样一个例子:在我们班,要求学生每天交午休条,午休条内容是在家午休多长时间,让家长签字。目的是让孩子休息好,避免因玩耍等消耗精力影响下午上课。第一天,好几个孩子没交,被罚扫地。第二天,有几个学生仿照大人的笔迹签字,也被罚扫地,其中包括一个很老实的学生,她的午休条的确是家长签的,但字迹有些小学生化。因午休条是小组长检查的,我只粗略过了目,学生自己也没有向我说明情况,造成了误罚。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失查,在群里向她父亲道了歉。可能是她妈妈不知情,第二天让孩子交上来一张纸条,指责我的失误,并要求以后都不能让她家孩子值日。我觉得这位妈妈的要求有些过分,就通过QQ与她沟通,而她的态度很强硬。我请她思考:别的学生都值日,而她家孩子就因为被误罚一次就不值日,对孩子的影响好吗?只知道维护孩子的利益,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孩子被误罚却不敢自己跟老师说明?家长能为孩子代劳一辈子吗?这位妈妈无法再“辩护”,扔下一句“老师怎么说都对”。我要求面谈,她又说为这点小事不值当,不久后的家长会她也缺席。
事后,我反思了下,认识到与这类家长的沟通须得有“预热”过程,于是我采取了如下措施:不断地往家长群发一些家校合作的正能量文章,让他们看一看、学一学,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班里搞活动先让学生征求家长的意见,让家长参与进来;每天的作业必须由家长检查签字,让他们随时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把学生每天的积分表拍照发到群里,让家长知道孩子哪儿做的不好、哪些方面表现好,随时了解孩子的动态。这样,家长慢慢地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中,与教师的沟通改进了许多。
理解的前提是了解,老师要了解每一名学生的性格、爱好,以及其家庭情况,甚至父母的性格特点。对单亲家庭的学生要尤为关注,对其家长要有宽容之心,毕竟一个人支撑一个家,身心都很疲惫。
家长都很在意老师对自己孩子的态度,希望老师能特殊关照。但事实上,老师很难像家长那样无微不至地关照到每个孩子。有些家长会因此有怨言。对此,老师要提醒家长不要失落,更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老师的埋怨,以免孩子对老师产生负面评价,影响师生关系。
老师要尽可能地通过各种渠道与家长互通信息,交流看法。抓住宝贵的家访机会,询问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瓶颈问题,及时帮他们出主意,并疏导他们的不良情绪,让他们保持心态平和。这样,才利于孩子成长。教师要虚心、耐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
当教师和家长、家庭和学校达成共识、产生合力时,矛盾自然减少,教育就会产生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