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芬 宋继志
人教版五(下)第三单元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组合教材内容的:四篇课文《杨氏之子》《晏子使楚》《半截蜡烛》《打电话》,口语交际“劝说”和习作“学写发言稿”。编排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提高语言水平。基于单元训练重点,我们以“语言实践”为主线,以“提高语言能力”为目标,整体安排教学活动,做到教学内容自然融合,教学活动协调进行,将课文《打电话》、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作为整体,设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环节。
一 走进“语言诊断所”,修改语言
1.走进“语言诊断所”。浏览第13课《打电话》,看看人物语言有什么问题。
2.修改相声中人物的语言,把它变得体;小组交流,模拟情境练习打电话。
3.小组上台表演修改后的相声,学生对比评价、谈体会。
二 走上“语言检验台”,评判语言
1.走上“语言检验台”,看看同学们的语言是否经得起检验。要求:教师模拟情境随机和学生对话,其他同学当裁判,觉得该同学的语言是得体的,举绿牌,觉得该同学的语言还需要改进的,举红牌,并阐明理由。
2.教师随机选择交流话题,随机点同学发言,如:
话题1:其他学校的老师在自己班级上了一节公开课,和自己的语文老师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教学风格?
话题2:要换座位了,四小组的座位换到了靠墙位置,有一位同学不愿意坐在墙边,说那个座位太靠边,进出不方便。你怎样说服他?
话题3:本班大队委干部检查清洁区时,给自己班扣了一分。一位同学知道后,责怪她没有班级荣誉感,两人发生了争执。你打算对这两位同学说点什么?
三 走进“语言练兵场”,锤炼语言
1.走进“语言练兵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话题写一写,看谁的语言最得体,最有艺术性。
(出示)
(1)爸爸烟瘾很大,妈妈多次劝爸爸戒烟,他就是不听。你来劝劝爸爸吧!
(2)走在大街上,好朋友把果皮随便乱丢,其实不远处就有果皮箱。你想对这个朋友说点什么?
(3)邻居的大哥哥一放学就玩电子游戏,顾不上吃饭,也顾不上学习,既伤身体,又影响学业,家人的批评他听不进去,和家人的关系也闹得很僵,你快来劝劝这位大哥哥吧!
(4)春天到了,同学们想去春游,可是老师认为同学们的安全得不到保障,不愿意带同学们出去,你该怎样说服老师呢?
2.小组合作选择一个话题练习写话,写完后在组内交流。
3.每组推荐一个同学上台展示。
4.补充评比:其他同学评价、补充,开展“巧嘴评比”活动。
5.指名一个学生和老师配合表演,话题是:说服老师带同学们去春游。再次检验学生语言是否灵活自如、随机应变,是否得体、有艺术性、有现实意义。
四 走上“语言展示台”,展示语言
1.得体的、艺术性的语言是有很大力量的,本单元课文中的杨氏之子、晏子、杰奎琳,正是运用自己巧妙的、艺术性的语言,达到“战胜对方”,让对方“立于尴尬之地而无能还也”的目的。下面,走上“语言展示台”,看哪些同学能达到这个水平。
(出示)
选择不同的话题练习写发言稿:竞选班干部时的发言、庆“六一”时的发言、在慰问孤寡老人时的发言、在社区公益活动中的发言……
2.根据所写发言稿,班级开展“激情演讲”比赛,看谁的语言最合情合理,最有艺术性。
设计意图:小学语文教学以“篇”为训练单位,缺乏对单元教学的全程研究,学生难以得到不同课例、不同课型、不同教学内容所承担的不同训练。这节课,融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习作训练于一体,体现语文学习与语言实践的巧妙结合,让语文工具性和思想性高度统一。
语言实践情境的创设——“语言诊断所”“语言检验台”“语言练兵场”“语言展示台”,环环推进,层层深入,多向互动,不断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自主探究,释放潜能
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重要场所,是他们自己的课堂;学生应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可以充分地思考、感悟、体验、探究。
开课伊始,教师提出学习目标,学生走进“语言诊断所”,浏览课文,自读批画,修改交流,小组展示;接下来,引导学生进行一轮又一轮语言的探究与锤炼:在与教师的机智问答中探究语言的得体性,在与同学的相互点评中探究语言的准确性,在自主钻研劝说的技巧中探究语言的有效性,在激情演讲中探究语言的艺术性……一次又一次的语言历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释放潜能,在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中理解语言、品味语言,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增强语言能力,提高语言水平。
二、多向互动,教学相长
课堂应是多向互动的,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互动。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平等交流、真诚沟通,互相借鉴,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在合作的环境下,在宽松自由、活泼愉快的氛围中,激发更多灵感,追求更多更新的创造,实现教与学的共振,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本节课,教师立足文本,适当拓展,设计了一系列语言实践活动,从读到说,从说到写,从写到生活实践,层层推进,使文本高效地发挥了作用。学生在互相点评、互相补充、互相质疑的对话中取长补短,完善自我。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更是随处可见,不管是教师的引导还是点拨,都是随课堂而生,因学生而教,教师的赏识与肯定,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让学生的智慧在课堂上尽情释放,思维在课堂上尽情交流,语言在课堂上尽情发展。
三、充分实践,精练升华
学生通过学习课文 《打电话》,对课文进行修改,学习了说话的基本要求:简洁明了。通过一次次语言实践,循序渐进,步步深入,理解语言内涵,领悟语言魅力:第一次实践是模仿“啰唆”打电话,再现课文中的生活场景;第二次实践是与老师对话,解决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第三次实践是试着劝说身边的人;第四次实践是运用所学的方法说服老师;第五次实践是激情演讲……每一次实践,都是精心设计的,学生参与一次,能力就得到提高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