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近日,本刊记者采访雄安工程建设者时,中建深装公司的两位项目经理王刚和郑祥,不断言及到的一句话令记者难以忘怀:为得而失,失得其所。
这是他们决战雄安“第一标”的生动写照,也是在用“雄安精神”创造“雄安奇迹”的实战中,对人生得失的深刻领悟。从2017年12月初到2018年的3月底竣工,他们仅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正常情况下需要一年才能完成的工程体量——10万平方米的内外装饰工程。这个任务对他们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同在,天天要挑战 “六不”:不一般的工程体量;不正常的施工期限;不适宜的施工季节;不合适的施工时机;不寻常的质量标准;不轻松的施工氛围。挑战这“六不”,作为建设者个人而言,失去的要比得到的多,付出的要比回报的多,但他们却认为:“这种失去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投入。我们失去的只是个人的休息时间,付出的只是汗水,失去的只是和亲人团聚的机会。但得到的却是智慧和意志,这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得到的是雄安新区建设的速度和质量,这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个人失去的是小失,国家得到的是大得。”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境界又给我们每个人出了一道考题,那就是树立一种什么样的“得失观”。
人在生命的旅途中总要遇到怎样对待得与失的种种选择和考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虽然是很多人的嘴边语,但一旦遇到这种考验时往往就会失去轻重权衡。“得其所重,失其所轻。”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把握不住这一点,就会为失去一点小利而计较、而憋气,这种患得患失的滋味实属自寻烦恼。
其实,得与失是人生寻常事,所以我们不必在得与失之间不停地徘徊、苦苦地挣扎。应该用一种平常心来看待生活中的得与失,要清楚对自己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然后主动放弃那些可有可无、不触及生命意义的东西,求得生命中最有价值、最必需、最纯粹的东西。这一点雄安新区的建设者们不啻为我们的榜样。
要知道,人是不能什么都占为己有的,不该得到的、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要主动“放弃”。不懂得“放弃”,世上的一切万物,从来就不会有绝对的利益,也不会有绝对的害处,得与失也是一样的道理。不能舍弃别人都有的,便得不到别人都没有的。试想,如果雄安的建设者舍不得放弃春节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机会,他们能创造出4个月完成一年才能完成的工程量吗?如果他们怕掉肉、怕流汗,能在实战中获得驾驭复杂施工局面的能力吗?这说明得与失是辩证的,有得就有失,有失就有得,在这方面失去了,就会在那方面得到补偿。当你感到遗憾失去的同时,可能有另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
得和失是一对不可以分开的孪生兄弟,关键是自己如何掌握住机会,如何正确看待得和失这一辩证关系,让自己在失去什么的同时得到比失去更多的好东西。用赏识的眼光对待得与失,用良好的心态对待得与失,用长远的眼光对待得与失,当你想明白了,想透彻了,你就会越发感到为得而失,失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