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行于小语之路

2018-01-25 21:33◇许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养花造句名师

◇许 虹

我时常感觉:语文这潭水太深了,扎进去,有时候找不到方向,有时候摸不准深浅。20年来,在小语这方天地里摸爬滚打,深一脚,浅一脚,回首这弯弯曲曲的一路,感触颇深: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非一日之功,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却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一个焦点问题。随着年段越来越高,成绩也越来越难提上去。越想越迷惑,浮躁之心迫切需要安顿,使我不得不又一次回到原点,重新思考教与学的初始问题。

备课——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备课,是做教师的基本功,而基本功扎实与否取决于教师对课标、教材的认识及语文知识积累的程度。作为一线语文教师,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的教材我都完整地使用过一轮,我有过拿起书本就上课,抄抄现成教案、简单在书上标注了事的备课过程,也有过彻夜不眠地为一节课反复修改研磨的备课经历,我知道备课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备课要从“学”开始。

首先,学教参。拿到一篇新的课文,第一步是要读几遍课文,批注自己对文本的理解,重点词句的圈画也是必不可少的,即使不是第一次教,也要再次深入研读,正所谓温故而知新。第二步是要精读教参。教学参考书,是众多名家心血的集结,对于我们是具有指导作用的。教参上一般都会提纲挈领地指出课文的重难点,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所以不能等闲视之。

其次,备足课。这需要我们大量地阅读和文本有关的内容,例如,六年级有一些节选自名著的课文,如果只和学生分享学习这几篇文章就说他们学过名著的话,那就违背文本呈现的本质意义和课标的要求了。文章作为例文,是让名著的魅力吸引孩子们对文学经典产生阅读和学习的兴趣,如果只定位于学习内容、读读课文、写写中心大意,而没有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名著的魅力,没有产生阅读欲望,这就没有完成学习目标。想让孩子们产生阅读欲望,仅靠课文是不够的。备一节课需要广泛收集相关资料,通过反复和文本对话,内化资料,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设计如何在上课过程中使用好这些资料,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课前备进去的。

再次,向名师学习。学名师如何导课、突破难点采用的方法,学名师课堂语言,看名师授课视频、课堂实录,看同一名师不同课堂的展现,看不同名师相同课的展现……从中总结、摸索教学之道。当然,我们的常态课不可能都像优质课那样准备,但也不能打无准备之仗。

“学”,孜孜不倦,乐在其中;“习”,脚踏实地,躬身实践。

上 课——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个“朋”对于教师而言,就是学生。试想,你那么充分地准备了,急需让你的“学”有传承的对象,让你的“习”有用武之地,此时,上课是多么兴奋的一件事啊!所以,我们要带着这份快乐进入课堂。

如何让课堂上不出现沉默的孩子呢?只有当学生觉得自己是安全的,是得到尊重的,他们的思维才会变得活跃,才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而安全感来自哪里?来自教师亲切的教态、幽默的语言,来自教师真诚的鼓励、热情的赞扬。也就是说,“乐”要贯穿课堂始终,乐教,乐学。

于永正老师曾经教一个学生就一段文字连读了十遍,那个孩子居然还是没读对。于老师鼓励他说:“没关系,十遍不行,咱读第十一遍!”最后,那个学生终于读对了、读好了。我相信,那个学生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于老师的这堂语文课。比读得精彩更重要的,是过程,是经历,是一步一步走过去的脚印。这个脚印,不仅仅是朗读能力的发展,还有语文学习品格的形成。试想,一个连读十遍都没有成功的学生,还能坚持读第十一遍,需要何等的勇气和毅力!

聚焦核心内容,把时间还给学生,学得更充分;关注学习个体,把过程还给学生,学得更积极。

因材施教——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愠不怒,坦然面对差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几十个生长环境和个性不同的孩子,要求他们遵守同样的规则,谈何容易。面对他们的淘气、无知,岂能没有怒火,岂能不感到无奈和无助,岂能不在某些时候感到深深的疲惫!但不“愠”,是教师应有的涵养。老舍先生在总结养花之道时说:“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在我看来,这养花的门道也是育人的门道。养花育人都讲究一个“爱”字,爱花者养花,爱人者育人。养花育人都讲究一个“道”字。花有喜好,因花而异,不可违逆;人有差异,因材施教,不可嫌弃。人之不同,犹如花之不同,一花一世界,一人一教育。这也算是我学授《养花》的心得。

学由疑生——学而不思则罔

“思”,对教师而言,就是勤于思考自己的课堂是否有效,对多少学生是有益的。对学生而言,“思”,就是用“疑”来获得自己在课堂上的成长。

每堂课,我们都应让学生有收获,在学习方法、思维和表达等方面有提升。如同样是用“骄傲”造句,以前我只是让学生造几个句子了事。其实造句的学问也很大,现在我引导学生不仅造人骄傲的句子,还造动物、植物骄傲的句子;不仅造陈述句,还要造反问句、排比句、比喻句、拟人句,而且要从“骄傲”的不同词性(褒贬)来造句。这样,学生不仅习得了造句的方法,语言表达也得到了发展。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看似明白的地方发现新问题,要“常中生奇”,在看似平常的语言中发现不平常;要“旧中生新”,对老问题有新的解读;要“对中生疑”,在看似无可辩驳的定论中大胆质疑。

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我们在教学中要寻找不同,但更要寻找相同之处——内在规律。这一篇和那一篇,这一类和那一类,到底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之处,需要我们静心思考,潜心研究。

团结协作——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团队的力量从来都是不容小觑的。老教师经验丰富,新教师热情洋溢。开朗的教师侃侃而谈,内敛的教师观察敏锐。你擅长朗读,我喜欢解读文本,他教法灵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需要诚恳的交流互惠,也需要互补互帮互学。正所谓,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安顿好浮躁的心灵,从烦琐主义中抽离出来,每天挤一点时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然后向着明亮那方,在小语之路上笃行之!

猜你喜欢
养花造句名师
养花人
春天是个养花的人
从造句入手学写话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我爱养花
名师简介
养花
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