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佳
《父亲、树林和鸟》通过叙述“父亲”对鸟的深层了解来表现“父亲”的爱鸟。课文浅显易懂,学生能自读自悟,那么本课的教学,到底该教给学生什么呢?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在读中积累“雾蒙蒙、热腾腾、望了又望、闻了又闻”等短语,并通过联系上下文、演一演等方式了解“雾蒙蒙的树林”及“焐得热腾腾”等词句的意思,边读边想象画面,感悟父亲爱鸟、知鸟的情意。
师:小朋友,喜欢和动物交朋友吗?看看老师今天带了什么动物朋友。
(出示啄木鸟图片)
师:啄木鸟是森林医生,专给大树治病。再看,这两只鸟又叫什么名字?(出示黄鹂、白鹭图)它们的名字藏在一句诗中,还记得吗?
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鸟儿是大自然中的精灵,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和鸟有关的课文,一起读课题。
反思:导入环节,采用学生喜欢的看图猜一猜的方式,特别是加入学生学过的诗句,既巩固旧知,又为课文学习作铺垫,可谓一举两得。
师:请小朋友大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自由读课文)
师:自己先试着读读词语。
(出示)
雾蒙蒙 浓浓的 喃喃着气味 热腾腾 猎人 黎明
师:谁来读?
(出示词卡:雾蒙蒙)
生:雾蒙蒙。
师:后鼻音读得特别准。在这些词语中,还有一个和“雾蒙蒙”相似的词,是什么?
生:热腾腾。
师:“腾”在这里念第二声,也是后鼻音。课文中的这句话肯定也难不倒大家,谁来读?
生:(读)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师:这句话在告诉我们热腾腾的什么?
生:热腾腾的羽毛。
师:课文中是说热腾腾的羽毛,生活中还有热腾腾的什么?
生:热腾腾的米饭。
生:热腾腾的包子,热腾腾的馒头。
师:是啊,有那么多热腾腾的东西,它们都会散发出热气和香味,热腾腾的羽毛也会散发出气味。再把这个词读一下。
生:(读)热腾腾。
师:(出示:喃喃着)这个词谁会读?
生:喃喃着。
师:你看,这个“喃”字有什么特点?
生:右边也读“nɑn”,整个字也读“nɑn”。
师:左边的“口”跟什么有关?
生:和嘴巴有关。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发现了这个字的特点。请大家找找,在这些生字里面还有哪些字和这个字的特点是一样的。
生:雾、味、浓。
师:有那么多的字都有这样的特点,如果我们用这样的方法来记忆字形的话那就方便多了。让我们把带点的词语读一读。
(出示加点词语:雾蒙蒙、喃喃着、气味、浓浓的)
师:生字会读了,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生默读课文)
师:谁来回答老师的问题?
生:“父亲”对鸟很熟悉,“父亲”喜欢树林和鸟。
师:难怪课文的第一句话这样说——
生:(读)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师:“父亲”是如何喜欢树林、喜爱鸟的?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好好感受。
反思:从儿童学习的规律看,大量积累语言材料,毫无疑问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汉字是最小的语言单位,要从汉字入手,锁定音、形、义,再回到词语、短语中,联系生活经验创设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的语感。例如“热腾腾”就是先从课内“热腾腾的羽毛”入手,让学生联系生活自由说说常见的“热腾腾的( )”,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师:事情发生在童年的时候,一天清晨,“父亲”带着“我”从一片树林走过。走着走着,“父亲”突然站定。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
生:(读)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师:你的声音真好听,尤其是“望了又望”“闻了又闻”这两处读得特别好,我们一起读读。
(生齐读、开火车读)
师:你看,我们把这两个词读了又读,谁能再说几个这样的词?
生:看了又看、想了又想、跑了又跑。
师:把动作重复做了好几次,我们就可以用这样的表达形式。把这两个词放到句子中,再一起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小朋友们,“父亲”朝树林里望了又望,闻了又闻,那是为什么?
生:因为树林里雾蒙蒙的,“父亲”看不清楚。
师:整个树林笼罩在大雾之中,像披了一层纱,模模糊糊的,看不清。这种感觉就是——雾蒙蒙。谁能把这种感觉再放到句子中去读一读?
(生再读句子)
师:正因为树林里是雾蒙蒙的,所以“父亲”是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如果他想看得更清楚一点,他还会怎么样地望?
生:仔细地望。
师:把“仔细”两个字变成四个字,怎么说?
生:仔仔细细。
师:还可以用什么词?
生:认认真真、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师:小朋友们,“父亲”就是这样,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他到底望见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
生:“父亲”望见叶子在动,课文中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师:你为什么读得这么轻?
生:因为怕惊动了鸟。
师:会联系上下文来读,真棒!“父亲”的问话引起“我”深深的思考: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呢?
生:因为树上有鸟。
师:你看,清晨的树林里,小鸟们都醒了,用自己尖尖的嘴啄啄羽毛,还拍打拍打翅膀,小鸟在动,树叶也就动了。“父亲”因此判断出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又闻到了什么?
生:闻到了鸟的气味。
师: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从“还有鸟味”一句中看出的。
师:这几个字直接告诉我们“父亲”闻到了鸟味。你看,焐得热腾腾的羽毛会散发出气味,虽然是淡淡的,却被“父亲”闻到了。可见,“父亲”对鸟很了解,很熟悉,很喜爱。难怪课文第1自然段说——
生:(读)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师:“父亲”对鸟是如此的熟悉、了解和喜欢。那么“我”呢?有没有望见鸟、闻到鸟的气味呢?
生:没有。
师:从哪儿看出来的?找出来,读读。
生:(读)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师:没有看见一只鸟飞,没有听到一声鸟叫,真是太遗憾了。
生:(读)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师:“我”根本不知道鸟也有气味,怎么可能闻得到呢?“我”和“父亲”比起来,可就差得远了,谁能把“我”的表现连起来说一说?同桌两位小朋友练一练。
(出示)
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我只看到( ),没有看到( )。
我只听到( ),没有听到( )。
师:是啊!“我”没有闻到鸟的气息,没有看到鸟的影子,也没有听到鸟的叫声。而这些,“父亲”全都发现了,那是因为——
生:(齐)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师:一起写一写“喜”字。
反思:以阅读带动识字品词,以字词品读促进阅读,使识字指导与阅读引领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孩子们就能在轻松愉悦的学文识字过程中得意、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