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亚凌
跟朋友们在客厅聊天,说到最近看过的一个故事:一位雕塑家得到一块绝佳的大理石,仔细端详后,觉得它适合雕塑人物。他拿起凿子——可能因过于紧张,一时用力过重,只那么一凿,一道裂痕出现了。
这时,我问几位朋友:如果诸位是那个雕塑家,会怎样对待那块有了裂痕的大理石?
甲随口说:反正已有了裂痕,再多几道也无所谓;材料是我的,雕成啥样是我自己的事。
乙略一沉思说:用其它材料反复练习,炉火纯青了,再用那块大理石——已有一道裂痕了,不能再留遗憾了。
丙是个很实在的人,他说:找个比我优秀的人合作,哪怕我当下手,不能可惜了那块料。
丁眯起小眼睛笑道:找个雕塑大师,给他提供材料,但我的名字必须作为“第一雕塑者”出现。
戊倒显得很平静,只是语出惊人:真要有这么好的材料,自己能力又不行,落到别人手里定会成为惊世之作,不如毁掉。
……
正在看电视的儿子,头也不回地扔过一句:干嘛那么费神?谁能雕好就让谁雕去。
其实,这正是公元1500年一位雕塑家遇到的问题。裂痕出现后,他经过三天的思索,决定放弃构思好的雕塑——他意识到自己难以驾驭这块宝贵的材料,将它送给了大名鼎鼎的雕塑大师米开朗琪罗。此后,旷世杰作“大卫”便诞生了。
面对“大卫”时,我们是不是不能只感谢米开朗琪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