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李未博
(贵州省毕节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贵州 毕节 551700)
林下土鸡养殖业得益于我国丰富的林业资源,林下土鸡养殖可以为养殖户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有利于促进生态平衡。同时,“饿了吃青草,馋了吃昆虫”可以提升肉质和鸡蛋的品质,为人们提供绿色食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而林下土鸡养殖所用材料较为简单,资金投入较少,适合密闭性和开放性的养殖模式,规模化的养殖更加可以为农户带来经济效益。
土鸡俗称本地鸡,对外部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体现在捕食性强、抗病能力强,因此适宜在林区养殖。我国林业资源丰富,但是由于土壤肥力不足以及病虫害的侵袭导致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林下资源在靠近居民区地带可以通过养殖土鸡保护生态环境,不仅可以利用土鸡捕食害虫和杂草,其粪便也可以提升土壤肥力,起到“以林护牧,以牧保林”的作用[1]。
我国的暖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有较好的气候条件,气候相对温和,常年年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上,且降水较多。这种自然环境下为林下土鸡养殖提供大好前提,每年的降水时间较多,可以满足土鸡的水分补给,林区可以起到抵御强对流天气的作用,在这种自然环境下土鸡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小,同时林区有着一定的植被覆盖面积,生物多样性发展,杂草和昆虫可以满足土鸡的生长要求,体现出林下资源很高的利用率。
基于生态理念下的土鸡养殖在场地选择上需远离农业种植区和居住区,所选的林区需要有一定的植被覆盖率,通常夏季的覆盖率达到70%即可,可选择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地带,冬季要求林区落透光性好,起到保温的作用,常绿树种比例在10%以下。在地势的选择上要考虑到地形因素,坡度在18-25度为宜,还要确保养殖区域附近有水源,便于土鸡水分的补充。同时养殖场地的选择需要充分考虑到交通因素,便于集中管理和运输。由于畜禽养殖会排泄粪便,并且粪便存在异味,具有一定的污染性,会对附近的空气质量造成污染,同时还存在病菌传播的可能。因此,养殖场地建设后需要在居住区和养殖区域之间设立隔离带,避免污染源扩散。居住区和养殖区的隔离带的设置距离至少1km,选择人畜活动较少的区域,同时选址还需要考虑到风向,需要根据盛行风向将养殖区域设定在下风口[2]。
林下放养土鸡在品种的选择上要慎重,主要选用适应力强,具备良好捕食能力的品种,这样土鸡才会健康生长。因此,养殖户要选择尽快适应野外生存环境的土鸡,同时还要兼顾到土鸡的抗病能力,尤其是土鸡来到林下环境时需要避免因环境不适应的问题出现疾病,甚至出现传染性疾病。结合我国的土鸡养殖品种来看,当前主要养殖的土鸡包括:a南丹瑶鸡;b芦花鸡;c三黄鸡;d乌鸡;e桃源鸡,这些品种的土鸡不仅环境适应能力强,还具备较好的林下跳跃和短距离飞行能力,并且自身的抗病性较强,是广大养殖户重点选用品种[3]。
林下养殖可以充分利用林区资源,散养的方法可以让土鸡捕食食用链底端的昆虫,而青草中不仅含有植物纤维,还有一定的水分,也为土鸡生长提供了便利条件。在养殖密度的制定上,需要考虑到不破坏生态环境,同时还要保证养殖户可以取得一定的收益,以660m2-700m2场地为例,可以投放60-65只土鸡,单个养殖群数量在800-1000只,本着“一区一舍一牧场”的原则建设。在鸡舍建设中也要注意养殖密度,育雏舍可以按照3m高的活动板房标准建设,分上下2层育雏床育雏,养殖密度以66只/m2的规模为宜,在母鸡舍内要配备产蛋窝或者产蛋箱,同时在鸡舍内设置好栖架,便于土鸡活动。
土鸡的养殖以放养和喂养结合为主要手段,但是还要以放养为主,土鸡在放养中会天然采食昆虫、杂草以及低矮树叶,为实现土鸡快速生长,需要每天按照50克/只标准投喂谷粮,同时投喂时间要选择在下午4-5点,使土鸡补充能量。同时还可以在林下播撒牧草供土鸡啄食,综合以上的喂食方法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养殖成本,提升鸡肉、鸡蛋的品质,而在生态养殖环境下,也坚持了绿色无污染的理念,通常饲喂肉鸡在5个月左右即可出售[4]。
林下养殖模式下的雏鸡具有较好的生命力,通常在出壳40-45天左右可以投放到林中,但是该阶段的幼鸡在捕食能力上较为欠缺,因此需要采用喂养的方法,主要投喂青草和饲料。随着幼鸡逐渐长大,喂食量也在增加,并且逐渐将投喂量调整到鸡水平。因四季的水热环境不同,林下投放土鸡在春秋两季在45天左右,夏季以30天左右,冬季以60天更加合理,便于幼鸡更快适应本地的气候。
综上所述,林下养殖土鸡已经成为广大养殖人员广泛采用的养殖方法,不仅可以践行生态养殖理念,同时还可以节约养殖成本,进而增加收益。林下养殖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土鸡喜食杂草和害虫,对同时土鸡品质和鸡蛋品质有重要作用,市场价值和发展潜力巨大,值得把该养殖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