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重要思想指导下的高校志愿服务建设路径*

2018-01-25 18:41王兴立
山西青年 2018年8期
关键词:成才志愿志愿者

王兴立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从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运动会后,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高校志愿服务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但近几年,高校志愿服务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如志愿者流失的问题、志愿者队伍建设弱化问题、志愿服务项目边缘化等等,同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志愿服务制度化”,对高校志愿服务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这些目标和要求客观上迫使高校志愿服务建设必须要进行创新和改革,但创新不是没有方向的,它需要有科学的指引,在当代中国,这个科学指引必须是也只能是近平关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重要思想。

一、习近平关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重大意义

(一)主要内容

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非凡的智慧,站在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在实现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的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远见性的关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重要论述,形成了思想创新、理论深刻、内涵丰富、逻辑缜密、内容科学的关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重要思想体系。这个体系主要包括了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知识学习、意志品质、思维能力、创新精神、社会实践、使命担当八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创新性的回答了我们国家和党在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如何认识青年学生”、“如何教育和引领青年学生”、“如何发挥青年学生的作用”等一系列问题。[1-2,6-7]

(二)基本特征

习近平关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重要思想具有鲜明的特征,它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青年观,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科学把握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青年学生成长规律、教育规律,首次提出了关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指引,将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与完成“四个伟大”、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相结合,从精神、行为、品质等多个维度阐明了当代青年学生的成长成长问题,创新性地形成了关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理论、思想、内容、,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系统性;以国家长治久安、党的长期执政为导向,直接面对青年学生在教育和培养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将青年学生主体意识和人民主体意识统一,敢于担当和承担责任,出台多项政策保障,具有实践性和革命性;以世情、国情、党情的准确判断为基础,科学遵守教育规律,提出了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多方面青年观点,具有思想性、政治性和针对性;从共青团改革到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改革,全面深入解决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问题,完善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顶层设计,将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完成伟大梦想、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斗争紧紧结合在一起,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战略性和开放性。[1,3-4]

(三)重要意义

2012年以来,立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总结了当代中国国情和党情,在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中,直接面对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问题,习近平关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重要思想逐步形成,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从理论层面上看,习近平关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重要思想是结合当代中国国情进行了继承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是当代中国青年学生和人才培养的理论指南;从实践层面上看,它为了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科学的系统的行动指南。[2,5,7]

二、高校志愿服务建设的困境与原因分析

(一)高校志愿服务保障缺乏

首先,高校志愿服务制度保障缺乏,从全国、省、市都少有关于高校志愿者建设的相关政策,基本为高校层面的制度保障,这不利于高校从省市中获取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志愿服务的建设。其次,高校志愿服务师资保障缺乏,专业的志愿服务指导老师较少,志愿服务组织或者活动指导老师一般为高校辅导员或团委老师,他们自身就少有了志愿服务的实践经验,也没有理论基础,在开展志愿服务建设和活动时会显得乏力,时间久了,就会出现“应付了事”的情况。最后,高校志愿服务学生骨干缺乏,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志愿者流失的严重,就会形成一种风气,使得志愿服务骨干也随之流失,另一个方面,来自学业和就业的压力,志愿服务学生骨干进入高年级学习后,专业课程难度加大,同时又面临毕业就业的双重压力,精力有限,只能放弃志愿服务活动。

(二)大学生志愿者流失严重

大学生志愿者是高校志愿服务的主体,但就目前而来,大学生志愿者存在严重流失的现象。第一、大学生志愿者的“显性流失”明显,即一部分大学生在注册完成为大学生志愿者后,并没有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由学生干部完成,或者在高校的硬性要求下完成,还有一部分志愿者由于没有感兴趣的志愿服务项目或者感兴趣的因人数有限等原因没有参与成功,前者称为主动性显性流失,后者称为被动性显性流失。第二、大学生志愿者“隐性流失”一直存在,即志愿团队或志愿组织中的学生干部或志愿者学生骨干,在学业后期或者毕业后不再从事志愿服务,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学业压力和工作压力,无法同时顾及,只能放弃做志愿者,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和社会没有提供足够的志愿服务项目,缺乏保障和激励机制,导致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志愿者“鸡肋”。第三、大学生志愿者流失呈现断层的现象,从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组成来看,基本为低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少有,或者高年级学生作为组织者,一般不参与一线的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志愿者流失呈现出短时间、大批量的断层流失状态。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质量参差不齐

大学生志愿服务质量关系到志愿者的长期发展,没有高质量的志愿服务活动,高校志愿服务建设就成了空架子,而我国各个高校之间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质量参差不齐。第一、高质量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较少而且周期较长,难以形成可持续发展,如奥运会、马拉松、世博会等高质量的志愿服务活动深受大学生志愿者喜爱,大学生志愿者不仅热情高涨,而且能够学习到知识和增长见识,但此类的志愿服务活动举办周期长,很难形成日常化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活动。第二、高校之间和二级学院之间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质量良莠不齐,一方面,各个高校对志愿服务的重视程度不一,直接导致了高校之间的志愿服务活动质量高低不一,另一方面,二级学院学生干部能力相对有限和专业指导老师缺乏,使得二级学院组织的一些志愿服务活动质量较差,同时各个学院还受到所在学院专业的限制,如管理学院设有社工专业,来自专业自身的社会资源就很多,再加上有专业的教师指导,志愿服务活动质量和效果就会好,而医学类专业的学院,学生课时多,相关资源少,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第三、大学生志愿者被误导为廉价劳动力的来源,一些社会机构、公司、组织借用志愿服务活动的幌子,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实际上是获得大学生的廉价劳动力,学生不仅没有学到任何知识,在活动中得不到基本物质保障,而且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声誉和质量。

三、习近平关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重要思想指导下的高校志愿服务建设路径

(一)立足国家长治久安和党的长期执政,完善高校志愿服务顶层设计

站在历史的高点,基于中国基本国情党情和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从长远发展考虑,完善高校志愿服务各项保障措施。第一、完善高校志愿服务制度建设,国家、省、市应该出台高校志愿志愿服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实施意见,统一标准,同时配套考核和评估机制,监督和促进政策落地,从制度层面提供保障依据,推进全国高校志愿服务建设。第二、完善高校志愿服务人力组织配置,高校志愿服务建设顶层应成立独立的办事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进行统筹和管理,给予专项资金建设,加强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提高注册大学生志愿者的准入门槛,培养一批大学生志愿者骨干,建立高校—学院—学生组织三级人力系统。第三、完善高校志愿服务与党建的协同机制,大学生党员志愿者是高校志愿服务建设的排头兵和先锋,将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与发展大学生党员相结合,将高校志愿服务建设与学生党支部堡垒建设相结合,使之成为发展大学生党员的考核标准之一,充分发挥党组织在高校志愿服务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党员在大学生志愿者中的引领作用,打造成一支斗志昂扬、思想先进、行动有力的大学生志愿者团队。

(二)高校志愿服务建设与新时代我国青年学生人才培养改革相结合

高校志愿服务建设不能为“志愿”而“志愿”,将其建设成培养我国青年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品质的思想阵地,成为提升我国青年学生综合素质的平台。高校应该站在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以有利于青年学生成才成长为标准,将志愿服务建设纳入高校人才培养规划中,配套专项资金用于高校志愿服务建设,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培养骨干志愿者,搭建校外校内志愿服务基地,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活动,出台激励政策,如志愿时置换学分,志愿者校长奖、优秀志愿者优先考虑入党等等,完善志愿服务项目的品牌化,打造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并将这些项目进行常态化实施,严格审查和控制志愿服务项目的申报和开发,杜绝质量低下、毫无意义的志愿服务项目,以优质的志愿服务品牌活动吸引大学生志愿参加,以有力的激励政策鼓励志愿者长期发展,为国家长治久安、党的长期执政培养出新时代的青年人才。

(三)大学生志愿者培养与新时代习近平青年观保持一致

第一,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先导,在大学生志愿者宣传、招募、注册的前期和培训期,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树立大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理想信念,要秉持着这个理想信念成为新时代的志愿者。第二,以价值取向和道德品质培养为基础,在前期的培训中应该包含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应该进行评估和筛选,对于有利于培养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有利于养成青年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志愿服务项目给予资金、人员、物资等资助,对于低质量、滥竽充数、谋取大学生廉价劳动力等等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对志愿服务项目要求停止执行,而且相关人员要给予警告和处分。第三、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在志愿服务基地建设和志愿服务活动实践中,要注重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开发创新创业相关的志愿品牌项目,在实践中锻炼青年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创新中锻炼青年学生的实践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

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高校志愿服务建设是我国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高校应加快加大志愿服务建设,培养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志愿者。

参考文献:

[1]崔燕.习近平青年观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16(1):82-85.

[2]黄蓉生,石海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青年论述浅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6(8):38-42.

[3]曾汉君.试论习近平青年成才思想的深刻意蕴[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8):134-137.

[4]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

[5]习近平.向全国青联学联大会贺信[N].中国青年报,2015-07-24.

[6]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7]李源潮.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全体会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六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式上的致辞[N].人民日报,2015-07-24.

猜你喜欢
成才志愿志愿者
志愿者
以志愿,致青春
我是志愿者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
做合格母亲 教子女成才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