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口弦音乐文化传承

2018-01-25 11:54北方民族大学
艺术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原生态

□吕 婧 北方民族大学

不同民族有各自的历史文化,这些文化传承已有上千年,其背后不仅带有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的共性,因受到自身地理、历史环境的影响,又彰显着各自个性化的差异。

口弦可谓是别具特色的回族音乐符号,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流传甚广。也正因如此,在回族传统娱乐方式流传较少的现实之下,口弦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

一、口弦传承与宗教关系

伊斯兰教宗教信仰中有对具象的排斥,也有对形象性和音乐性的排斥。口弦也始终保持在原始的音乐状态,处于一种无形的状态,在口弦千余年的传承中,一直没有变更过,它至今也不能弹出一首旋律清晰的乐曲,没有约定俗成的内容、没有规定的时间、没有超出教义所规定的范围,在回族这样一个禁止娱乐的民族中传承,口弦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今天。

回族对于音乐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是将音乐与信仰相结合,两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相互作用又相互影响。音乐符合宗教的信仰,宗教的信仰又推动着音乐的发展,音乐与宗教达到事实上的平衡,因此口弦得以流传至今。

二、艺人传承与“原生态音乐”

口弦传承之地是宁夏黄河两岸地区,有灵武的马氏口弦与西吉的铁制口弦。这些口弦的传承人都是普通艺人,却代代传承着口弦制作及演奏工艺。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全球化对于传统音乐带来巨大冲击与挑战的同时,回族口弦往日的辉煌也不在了,甚至面临消失的风险。庆幸的是,这一问题已经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针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口弦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口弦的流传不再只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可能性,而是作为回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给子孙后代,并且将发扬光大。

当传统生活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当代代相传的民族音乐光芒逐渐消散,“原生态音乐”开始走入大众的视野。“原生态音乐”的出现,背景是现代都市文化对传统民族音乐的过分侵蚀的产物。“原生态音乐”的本意是将寻找到的那些濒临灭亡的民间音乐发扬光大,寻求音乐的平衡发展。“原生态”与自然的、朴素的、古拙的、未曾雕琢的、无须修饰的词近意,与人为的、加工的、花哨的、烦琐的、前卫的、新潮的、故弄玄虚的艺术相违拗。

不得不承认的是,回族口弦也是“原生态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当回族口弦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口弦又重新被社会大众重视起来。尽管近些年宁夏回族地区妇女演奏口弦的人数相较以前大为减少,但由于口弦在回族音乐史上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意义,因此一直得以流传开来。在以前,口弦向来被视为回族妇女们闲暇之余用来娱乐解闷的乐器,因为口弦不能演奏出如其他乐器一般优美动人、此起彼伏的乐曲与旋律。那些首次听到口弦演奏的人,很容易会认为这个乐器只能演奏出少数几个音符,要演奏乐曲的话就会很大的难度了。从口弦的音乐特点来看,音调变化不明显,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比较简单。直到近些年来,随着回族口弦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口弦音乐才逐渐有所改变,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所创新和发展。口弦开始逐渐走出宁夏回族地区,成为可以在全国这一广阔的范围内进行演奏的乐器。

三、口弦文化传承与保护

对回族口弦乐器的传承与保护,需要采取相对完善、合理的手段来保护古老的乐器。比如,可以通过改进口弦乐器,使得该乐器演奏的音调更为清晰嘹亮,演奏出的音乐作品也能变得更为丰富多彩。口弦之所以能够传承千年,在宁夏回族地区上经久不衰,根本原因就在于回族音乐史中的口弦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意义。

对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口弦传承来说,始终绕不开的中心便是伊斯兰文化。正是在伊斯兰文化的约束下,口弦才能够开展具有回族特色的演变,通过改进以往传统简单的内容与形式,才能逐渐在宁夏地区扩展开来。有学者说过,那些历史文化的消亡是不可逆转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对于回族自治区的口弦乐器来说,相较于保存口弦的资料与影像,更应当铭记的是对于以口弦为代表的回族民族文化的守护与坚持,对回族深厚的民族感情。那些实物会在历史演进中消亡,但与之相关的回忆与坚守却不会消失。

猜你喜欢
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原生态
“永远跟党走”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积极筹划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
作文呼唤“原生态”
宁夏回族自治区粮食局 大力实施党建品牌提升工程
“最天然”的经济形态——零加工、原生态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检察院依法对王炜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回族文学》2015年总目录
滇国贮贝器 浮夸还是原生态
《回族文学》2011年总目录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