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国标舞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8-01-25 11:54广西艺术学院
艺术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国标舞创新型舞蹈

□鲁 力 广西艺术学院

国际标准舞蹈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大量符合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需求的人才,且能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成为国家舞蹈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之一。本文对新时期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展开探讨。

近年来,随着国际标准舞蹈行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因此为了消除当前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当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实践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国标舞专业艺术人才培养现状

(一)培养模式单一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对于国标舞人才的培养采用的都是国标舞专业技术课和理论基础课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并不适用于每个专业,对于国标舞这种对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来说,这种培养模式太过单一,不利于对国标舞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二)教学理念太过于传统

长久以来,我国的国标舞专业教学通常都是老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学生学习的知识量往往取决于老师的教学量,学生往往没有自主学习空间,导致学生缺乏自我思维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学生缺乏有效的课堂管理

国标舞的课堂在进行舞蹈技术教授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对课堂进行有效管理,课堂上不应该是老师自说自唱,而是要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老师要能够让学生举一反三,比如能够将同一种身体感觉运用到不同步伐之中,又或者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现象,带入舞蹈之中,使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高舞蹈多方面的可塑性,能够对于舞蹈有更多的理解。

(四)课程安排缺乏合理性

很多高校通常会给学生安排很多文化课程和与国标舞专业相关的其他辅助专业课程,但是部分课程与国标舞专业完全没有关联,对于国标舞人才的培养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厌学心理。这些都反映出高校课程的安排缺乏合理性,因此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反而会产生消极情绪,所以高校应该合理有效安排国标舞课程。

二、从实际出发,探索国标舞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遵循因材施教原则

学校应该对不同水平和不同方向的学生进行分班教育,并针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深度,开设高级班和初级班,在使高水平的学生越来越优秀的同时也为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自我提高的意识,让他们都能取得不同层次的提高。

(二)增进多种形式的联合培养

可以和其他国外高校或者培训机构合作,培养出能够适应不同环境的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这些优秀的人才在学习国内知识的同时也能结合国外所学知识,两者相互借鉴,相互交融。并且还可以加强各高校之间的联系。利用不同的环境能够使学生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应对社会工作的竞争力。

(三)教学模式的创新

《礼记•学记》:“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让学生有机会扮演一回老师的角色,让学生与老师之间相互教学,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彼此得到提高。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

(四)学思结合的教学观

注重学思结合就是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同时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形成学习与思考的良性循环。首先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自主掌握学习的能力,优化学习内容,跟随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加深学习的前沿性,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国标舞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从教育改革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因时制宜地探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学校要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程安排、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课堂形式等方面进行前沿性的探索和实践,不断拓展人才的培养渠道,优化人才培养的结构,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与质量,努力形成国标舞人才辈出、拔尖创新型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猜你喜欢
国标舞创新型舞蹈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学舞蹈的男孩子
浅析国标舞在南昌市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国标舞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舞蹈课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现阶段国标舞的艺术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