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鹏 山西工商学院
项目教学法(Project-based Learning,PBL),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围绕具体的学习项目,选择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体验、消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完整、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技能的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要紧扣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有效的项目训练,引导学生对项目进行分析并制定实施计划,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舞蹈编导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其中有《单、双、三人舞编导》《群舞编导》两门实训课程,学习周期为四个学期,学生们可以通过单人、双人、三人或群体的形式完成任务,通过舞台展示其合作学习的成果[1]。
山西工商学院舞蹈编导专业将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服务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以掌握舞蹈编导专业的基本理论,具备舞蹈编创及研究能力,能够在文艺团体、中小学校、广播影视等部门,从事舞蹈编创、教学、表演、组织文艺活动等工作的人才。开设课程有实践与理论两大类。
目前,全国开设舞蹈编导专业的高校有五十余所,授课多延用北京舞蹈学院舞蹈编导课程的授课体系。采用“以技带法”,即以客观的编舞技法进行形式的编排,进而注入内容使之“形神兼备”。山西工商学院舞蹈编导专业中舞蹈编导课程也采用此种授课方法,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授课实践,结合本专业学情,发现以下几点问题:
1.学习者的困惑
舞蹈编导课程以《单人舞编导》为基础学习,教学着重解决学生对肢体的认识,对“时空力”的把握,进而塑造形象或抒发情感,创作出单人舞作品。对于初学者而言,解决肢体认识较容易,对于“动机动作”的变化与发展也可以基本掌握,但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盲目性编创,学生在后面章节中不会运用前面所编创的动作,出现断章的现象。
2.依据学情探寻解决办法
以上问题在许多高校中屡见不鲜。随着山西工商学院“应用型”高校性质的确立,开展了第一轮的课程改革,并将该问题作为首要解决问题。此过程中,笔者做了一些调查,发现学生们对于舞蹈编导课程的学习较被动,一方面是对创新性学习的惰性,另一方面是编创作品“无从下手”。“惰性”的原因在于创新思维与方法还未形成,目前只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多实践、多思考、多归纳,逐步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无从下手”则是舞蹈编导课程训练过程中“动机不明确、主题不明确、目的不明确”的表现,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让学生们对于学习内容有明确的认知[2]。
山西工商学院是一所民办高等院校,兴学育人三十余年,以“建成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为发展目标,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每年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多彩,每次活动舞蹈编导专业师生参与人次达到近千人次,覆盖了全年级各班,从策划、组织、编创、排练、舞台灯光设计、音响等方面为学生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了较多机会。
舞蹈编导课程内容要求学生通过自身的知识体系完成作品“创新、创意”的编排和展示,过程中需要由教师做好课堂设计。授课采用的方法有项目教学法、主题式训练法、启示法、游戏法、互动法等。其中,项目教学法占据主导地位。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是有效提升编导能力的主渠道。以“项目”为切入,按照小组分配工作任务:两或三人一组完成开场舞蹈的编创、排练,要求赋予作品内容与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融合编舞技法,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而完成作品的编创。笔者按照该流程做过尝试,在实施过程中能感受到同学们对于自己作品的高度重视,学生的学情也出现了改观:
(1)充分利用学习时间,提高作业质量;
(2)利用作品展示平台,增强学生荣誉感,树立自信心;
(3)参与校园编演项目,增强成就感,改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以项目为载体,化章节为主题,重构知识体系。通过课程解构重建、结合校园项目建立主题题库、培养阶段能力相融合,完成“能编、会演”两大模块。
项目实践结果以舞台呈现进行展示测评。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团队合作,增强学生的沟通与组织能力等。在各方面有所增进的同时,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3]。
首先,舞蹈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教师对文艺演出从策划到筹备的各个环节都要熟悉,并要做好前期协调和项目划分工作。授课过程中教师对于突发状况要随机应变,准确预判学生发展走向,及时给出调整意见。
其次,教师要准确把握舞蹈编导课程前沿动态。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学生们对于舞蹈资讯收集已经超出我们的想象。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维和创意总会出现天马行空或生搬硬套的现象,教师要及时掌握舞蹈编导课程的前沿发展动态,对学生进行实际的引导。
最后,教师要对学生“因材施教”。舞蹈编导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课程。针对不同基础、不同观念的学生要求教师具备因材施教的能力。集体项目讲授与个体辅导并行,制定“踮起脚尖够得着”的教学目标,切实做好导优抚差工作。
随着时代飞速进步,社会对于舞蹈编导人才的能力要求只增不减,应用型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做好“持久战”的准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对于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要高度重视“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与引进,力争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高的实践机会和平台,为培养舞蹈编导专业“能编能导会演”的应用型人才保驾护航[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