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 艺
(武昌首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土家族摆手舞在高校的推广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原生态元素的流失。当前,部分青年舞蹈学者为了凸显舞蹈作品的典型性,展示出其舞姿的独特性,会将土家族摆手舞融入到舞蹈动作中。但是,在将现代舞蹈与摆手舞进行融合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并没有对土家族摆手舞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没有将摆手舞最具特色的原生态因素以舞蹈的形式体现出来,没有真正经历过民族生活,导致原生态元素流失,失去了摆手舞真正的价值,这种现象也被称为转基因作品。在实际生活中,土家族摆手舞作为原生态舞蹈,要想成功转型为舞台作品,难免会有一些加工和修改,但是,传统舞蹈中一些最为基础的动作和形态应当被保留下来,这也是民族舞的精髓和准则所在。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商品舞蹈也逐渐兴起,成为各地进行民间艺术推广的主要策略和手段。《云南映象》作为商品舞蹈的标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云南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同时通过舞蹈的表现形式向大众展示了云南的秀丽风光和独特的人文特色。在《云南映象》成功打入市场之后,很多地区都录制了“映象系列”。对于土家族摆手舞而言,很多湖南当地的旅游景区景点开展了摆手舞的相关晚会晚宴,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发扬的同时,加快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但是,随着商品舞蹈的不断推广,其诸多弊端也暴露出来。将舞蹈作为商品,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问题,作为商品,其主要目的在于盈利,因此,在对摆手舞进行推广时,必然会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一定程度上牺牲民间文化的艺术性,导致作品不伦不类。例如,将摆手舞中的相关道具进行替换,带给观众眼前一亮的感觉,或者是加入其他民族舞蹈的相关元素和动作,这些行为会让人们对摆手舞产生一种误导。
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出台相应的政策,对土家族摆手舞的复兴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政策支持,包括建立一些群众文化单位,为其提供相应的资金资源、场地等。但是,在实践工作过程中,很多工作的开展并不是由其个人的意识和行为所决定的,必须依靠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贯彻,这也是摆手舞复兴传承计划难以有效实现的原因;另一方面,在以前的摆手舞发展过程中,很多土家族以及其他民俗文化爱好者会自发地对摆手舞进行传承保护,并且将摆手舞渗透到人们的日常休闲娱乐中。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经济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很少有人会进行自发的继承发扬,导致摆手舞逐渐失去了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高校应当组织相关调研组的人员对土家族摆手舞的发展历史进行深入调查研究,通过走访土家族摆手舞老艺人的相关经验,对整体摆手舞的舞姿和行为习惯等,总结出土家族摆手舞的重难点。在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当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相结合,开展双线教学。另外,摆手舞作为一种民族舞蹈,其主要特征在于舞姿简单,整体难度不大,但是韵律难以准确把握。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对其韵律的掌握,从真正意义上掌握摆手舞的精髓。
第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相关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和教师进入土家族感受其独特的人文风貌,对土家族的生活进行深入体验。湖南土家族的地势具有一定的优势,这对于民间艺术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当地的高校可以充分运用这一优势,对摆手舞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掌握更多的一手资料,同时对当前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整改和完善,不断使教学效率更高。
第三,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摆手舞进行自我创作,深入土家族的相关文化历史,对舞姿和行为进行组合创新。学校对于摆手舞的传承是非常有限的,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程结束后,使学生保有原有的激情,从而使学生自主从多个方面对摆手舞进行研究,自觉保护并继承发扬传统舞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