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在高师教育中的地位

2018-01-25 11:09:50韩立民
北方音乐 2018年17期
关键词:高等师范民族音乐师资

单 南 韩立民 鱼 翔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目前,我国高师音乐教学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培育了大批的音乐教育人才。但纵观高师音乐教育教学,在我国传统音乐的学习继承上普遍存在不足。民族音乐作为我国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文化的无价之宝。因此,民族音乐的学习不仅可以积极引导大学生的民族审美观,更可以带动社会整体的深厚民族情怀,民族音乐教育在高师教育中的积极推进影响深远。

一、推进民族音乐的传播发展

文化的传播不仅在于其自身所具备的传播价值,更要依托恰当的传播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得以生存延续。当下,教育是最直接、广泛的有效传播途径之一,高等师范音乐专业的音乐教育更是在其中起着重中之重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教育在继承我国传统音乐中的关键性作用,将传统音乐教育更多地融入到当下的教育内容中,依托教育拓宽发展路径,从而达到继承传统音乐的积极效果。

与其他传播途径相比,高师音乐专业教育作为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更具优势。首先,其传播对象主要为数量庞大的学生。近年来,在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积极鼓励和引导下,高等师范教育事业逐步发展,各高校相继增设音乐学专业,逐步扩大招生数量,特别是各院校积极开展的扩招工作,吸引了更多的学子踏进音乐专业的课堂,这也就代表着基数庞大的音乐教育人才正在接受培养,就其师资数量的庞大及未来教育地域的广泛性而言,对民族音乐的传承作用毋庸置疑。其次,其传播具有连续的复制性。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养师资的人才输出地,肩负着提供基础音乐教学人才的重任,因此,每位高等师范音乐专业人才都是在音乐文化传承后又进行不断传播的,在毕业后他们会对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进行二次传播,其传播的广度效果惊人。不仅如此,高等师范院校向基础教育的师资输出也是连续的、不间断的,其文化输出的强度和深度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面;再者高师毕业生经过四年的学习训练,有能力承担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他们能够结合自身对各学科的知识积累,搭配较为深入和全面的传统音乐知识,可以更充分地理解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在未来的教师职业中很好地完成民族音乐文化的传递。所以说,高等师范系统化的教育与教学是我国传统音乐传承的重要途径。

二、完善知识结构,推进服务功能

我国的基础教育横跨幼儿、小学及普通中学教育这三个阶段,是以不断发展变革为动态的整体过程。参照不同时期的音乐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会发现基础音乐教育在师资需求标准上的不断调整和变化。强化高师音乐专业中传统音乐教育,可以很好地适应师资需求的变化,提供更多优秀的音乐基础教育人才。高等师范教育是以培养适时的师资力量为工作目标,而面对动态化的基础教育工作,高等师范教育便要针对基础教育进行及时的了解和衔接,适度调整教育目标、课程内容,灵活掌握办学模式,达到预期效果。身为我国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具备全面的音乐基础知识、丰富的乐理理论和相应的基本音乐技能,较强的艺术素养以及沟通组织能力,能够在实践中指导教学。高师音乐专业学生要以满足变化的基础音乐教学为培养目标,根据基础教育的需要转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搭建全面完整的知识架构。如今,我们身处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期,加强传统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更能满足今后基础教学的工作任务。

三、结语

民族音乐作为我国音乐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巩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观念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必须要增加民族音乐在高师音乐教学内容中的课程占比,尽快形成全面的中国民族音乐理论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优势,发挥其作为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有力途径的作用,巧妙地利用各地区、各民族的民族音乐优势,形成相辅相成、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形式,推动我国异彩纷呈的民族音乐广泛地传播、发展,长久地驻足于世界音乐之中。

猜你喜欢
高等师范民族音乐师资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当代陕西(2020年14期)2021-01-08 09:30:24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时代人物(2019年27期)2019-10-23 06:12:18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中国火炬(2015年8期)2015-07-25 10:45:50
高等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影像中的教育学——高等师范院校影视教育与职前教师培养探究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
现代数字技术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