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节选)

2018-01-25 07:30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克利斯朵夫罗曼

○[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

罗曼·罗兰,法国文学大师,著有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等作品,并于191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罗曼·罗兰的文学素养源于他个性中的矛盾体,并逐渐发展而成。他从父亲那里吸收爱自由、爱挑剔的高卢人精神,从母亲那里得到艺术感受力,这使他具有了以下常被描绘得奇怪的身份:一名宗教社会主义者、一名反神权的神秘主义者、一名革命的理想主义者、一名非教条主义的基督徒。在充满激烈国际竞争的世纪里,他还是一位坚定的国际合作主义者。罗兰虽爱法国,但他拒绝承认一个国家能够成为理性和必要的统一体。这样看来,他身上似乎具备一系列的悖论,而他又不断地在他的小说和随笔作品中将这些表现出来。

热切参与那个时代的知识界活动的罗曼·罗兰探求着将信仰、希望、爱情以及勇气等品质带给他的社会,这种信念表明了他最初为舞台写作的原因——重新激发英雄主义和对祖国的信仰。这里最好的例子是他1898年的剧作《群狼》。

因为受挫于过分严苛的舞台条件,罗兰转向对著名人物的研究,他写的关于贝多芬的抒情生活的文章,以及对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研究,这些对他心目中的英雄的纪念并非评论性传记,而是为获取这些伟人的精神力量而做的充满诗意的努力。罗兰在描绘贝多芬肖像的同时,试图画出20世纪的肖像及其梦想。

罗曼·罗兰对传记的兴趣充分体现在他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之中。这部作品为20世纪力求捕获整个生命经历的伟大传记小说的创作开辟了道路。罗兰否认这部作品是小说,作品松散的结构等问题也很自然地显示出他对形式把握的拙劣。不过,在罗兰眼里,一个人的生活不能被关进文学形式的狭隘领地中。《约翰·克利斯朵夫》写的是一位音乐天才与自身、艺术及社会之间的斗争;罗兰刻画了一位充满矛盾和不协调的性格、满怀生命热情却又遭到敌对世界误解的极其诚恳的艺术家。它被称为20世纪的最高贵的小说作品。然而,现代评论家对罗兰这部最著名的作品挑剔得最多,一些人认为它过于零碎、冗长;对另一些评论家来说,它缺乏文体感:语调方面有一定量的跳跃性,语言也总在狂欢式和严肃式之间变化不息。即便在有生之年,罗兰也经常遭到这样的批评,他的辩护是:《约翰·克利斯朵夫》恰似生活本身一样充满插曲和偶然。对他来说,作品的意义在于生命的延续,火花从一个灵魂迸发到另一个灵魂。

《约翰·克利斯朵夫》牢固地奠定了罗曼·罗兰在20世纪早期文坛的地位。有趣的是,他在这部作品中预见了一场毁灭欧洲的战争的来临,作品完成不久,这样的战争就爆发了。他写了一系列文章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特别是1915年的小册子《战斗之上》,他在文中呼吁作战国的知识分子去争取和平。这引起了外界对他的文学地位的强烈质疑。法国评论家认为,他只是个智商高的骂街文人,这成为他和法国评论界之间的一条也许永难愈合的裂痕。

罗曼·罗兰生活在一个阴暗的时代。在这样的一个娇弱、变坏的时代里,罗曼·罗兰缠身于他的时代的主要社会、政治和宗教事件中。他真诚地相信艺术应该描绘真实的情感,传达使人变得高贵的道德感。他不间断地呼吁自由和人类精神的尊严,支持被压迫者。

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其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对奇特命运下的个人遭遇和心灵展开热情描摹。他在世界各地游历时,结识了罗曼·罗兰,并受其影响。罗曼·罗兰是法国的文学大师,是一位性格复杂、精神充满矛盾的作家,有崇高的文坛地位,191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形式多样,以传记小说最为突出,著有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等作品。在茨威格笔下,“热切参与那个时代的知识界活动的罗曼·罗兰探求着将信仰、希望、爱情以及勇气等品质带给他的社会”,“他真诚地相信艺术应该描绘真实的情感,传达使人变得高贵的道德感”。选文将罗曼·罗兰的客观生存环境与他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丰富而深刻地刻画了他的一段生命影像。

猜你喜欢
克利斯朵夫罗曼
《约翰·克利斯朵夫》故事梗概
数学老师与达摩克利斯先生
李斯特与贝森朵夫
想象的空间与经验的几何
致罗曼·罗兰
罗曼·罗曼: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被大自然“回收”的豪宅
达摩克利斯之剑
A Warrior as well as Idealist
罗曼·罗兰为敬隐渔译《约翰·克里斯朵夫》在中国发表的题词:《若望·克里斯朵夫向中国的弟兄们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