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过程中,有些经济界人士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信心不足,出现了一些“悲观论”。对此,我们要科学理性地认清当前经济形势,要看到中国经济的韧性、底气、后劲,满怀信心地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全面开放。
中国经济有抵御压力的韧性,长期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不会改变。
韧性源于经济结构的积极变化。这些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通过改革创新,持续调整经济结构,实现了经济增长从过多依赖出口、投资,到更多依靠消费拉动、服务业带动、内需支撑的重大转变,内需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顶梁柱”。
韧性源于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今年5月份,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发布了《2018年世界竞争力报告》,中国以89.02分排名第13位,两年累计上升了12位。
报告认为,中国经济竞争力显著提升,主要缘于两大指标改善:一是对硬件及软件基础设施投资加大,二是政府规章进一步简化提升了营商效率。
韧性源于对风险的重视防范。近两年,中央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放在首位,主动应对,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化解和处理风险点。我们有足够的能力防范各类风险,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并长期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面对来自世界头号强国气势汹汹的挑衅,中国应对的底气在哪里?
底气在于我们拥有自主完备的工业体系和上中下游产业链。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这一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夯实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并且在国家安全方面的意义非常显著。
在美国的对华加征减税听证会上,许多代表大声呼吁,无法放弃中国完整生产链、关键供应商和中国产品。
底气在于我们拥有超过1.5亿受过高等教育和掌握专业技能的人才资源。目前我国的人才资源规模、科技人力资源以及研发人员数量均居世界前列。
随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必将进一步形成“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
此外,我国还有主要经济体中最高的居民储蓄率,有广阔的市场回旋余地,有充裕的宏观经济政策空间,有丰富的政策工具稳定经济运行……中国有充分条件和足够能力应对外部影响。
我们不仅具有经济发展的内在韧性、足够的底气和抗压能力,更有持久抗压的后劲。
后劲来自坚定不移深化改革。40年历程证明,只要改革不断推进,中国经济就会持续前行。针对近几年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党和政府围绕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关政府职能、国有企业、财税金融、科技创新等诸多领域的改革方案密集推出。
后劲来自全面推动高水平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吸引外资、对外投资、进出口贸易等领域千帆竞发。优化市场环境,“引进来”量质同升;打破审批瓶颈,“走出去”稳中有进。面向未来,中国还将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后劲来自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改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和政府将进一步织密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五大民生保障“安全网”,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老百姓过上更有保障、更有尊严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