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工程师|韩冬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副主任|徐菲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郎保真
在5G研发的众多环节中,标准制定无疑是重中之重。对于5G标准,业界已经达成普遍共识,希望最终能够形成全球统一的标准。
4G成熟商用后,人们把眼光放到了更快更强的5G上。5G商用预计在2020年前后,可支持更多样的应用。为了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同时降低成本,业界各方致力于建立全球统一的5G标准。本文对主要的5G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内标准化的进展进行了介绍。
在4G成熟应用并驱动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同时,5G正悄悄走来。5G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提升用户大带宽、高速率业务体验的同时,可进一步满足低时延、高可靠、大连接、广覆盖等物联网应用需求,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之一。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正纷纷通过出台战略规划、部署重大项目、发布频谱规划等方式引导5G发展,5G的标准化和商用进程也在显著加快。
在5G研发的众多环节中,标准制定无疑是重中之重。对于5G标准,业界已经达成普遍共识,希望最终能够形成全球统一的标准。为此国际、国内标准组织高度重视、积极谋划,推出时间表和标准体系,为5G发展助力。
国际上研究5G的主要标准化组织有国际电信联盟(ITU)和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二者分别给出了规划时间表,如图1所示,侧重点不同,相辅相成,共同推进。
图1 ITU和3GPP 5G规划时间表
2015年6月ITU完成了5G愿景的研究,该研究提出三大类应用场景,分别为增强移动宽带、海量机器类通信、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如图2所示。研究指出在5G系统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场景和业务的差异化需求。
除传统的峰值速率、移动性、时延和频谱效率外,该研究还引入了4个新增关键能力指标,包括用户体验速率、连接数密度、流量密度和能效,形成5G八大关键能力指标,相对于4G(IMT-Advanced)均显著提升,如图3所示,以适应多样化的5G场景和业务需求。
ITU在2017年6月完成IMT-2020(5G)最小技术指标要求的制定,确定了满足IMT-2020技术门槛的14项性能指标的详细定义、适用场景、最小指标值等。该14项性能指标包括峰值速率、峰值谱效、用户体验速率、5%用户谱效、平均谱效、区域流量、用户面时延、控制面时延、连接密度、能效、可靠性、移动性、移动中断时间、带宽、支持的业务类型以及支持的频段。
按照ITU的工作计划,ITU规划在2017年10月(WP5D#28)至2019年7月(WP5D#32)共计20个月的时间窗口内开展候选技术方案征集的工作,在2018年10月(WP5D#31)至2020年2月(WP5D#34)16个月的时间内开展对5G候选技术方案的独立评估工作,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对满足最小技术要求和评估流程的候选技术进行评判,2019年12月至2020年底ITU开展5G技术标准建议书的制定,如图4所示。
ITU鼓励成员国和相关国际组织提交5G候选技术方案,收到候选技术方案后,将组织公开的技术评估。2017年6月,ITU完成一系列支持IMT-2020候选技术提交以及技术评估工作的关键文件,包括《IMT-2020最小性能要求》《IMT-2020评估方法》《IMT-2020候选技术提交模板》和《IMT-2020候选技术方案提交流程》。这些文件的发布拉开了评估工作的序幕,并为后续候选技术方案提交和独立技术评估奠定了基础。
为兼顾不同运营商的需求,实现全球统一的5G标准,3GPP明确其5G将包含两个版本,2018年6月完成Release 15(R15),2019年9月完成Release 16(R16)。其中R15又分为两个子阶段:第一个子阶段是2017年12月完成非独立组网(NSA)的5G标准;第二子阶段是2018年6月完成可独立组网(SA)的5G标准。3GPP的5G标准加速,确保了5G NR产业链的统一,使全球移动通信产业受益。
历时九个月,经多次会议讨论,北京时间2017年12月21日,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的3GPP RAN第78次会议上,3GPP完成面向NSA的5G NR标准。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及华为、中兴在内的30家国内外电信公司就此发表声明:首个5G NR标准的发布为5G NR全面商用奠定了基础,将加快推进全球5G产业进程。
为引导5G产业发展,抢占市场先机,主要国家纷纷制定5G频谱政策。
美国率先发布5G频谱规划,发力高频段通信。2016年7月14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通过将24GHz以上频谱用于无线宽带业务的规则法令,共规划10.85GHz高频段频谱,包括28GHz(27.5~28.35GHz)、37GHz(37~38.6 GHz)、39GHz(38.6~40GHz)共3.85GHz许可频谱和64~71GHz共7GHz免许可频谱。同时,美国正对600MHz频段进行反向拍卖,并开展3.5GHz频段共享试验,实现5G高低频频谱布局。
日本发布无线电政策报告,明确5G频谱范围。2016年7月15日,日本总务省(MIC)发布了面向2020年无线电政策报告,明确5G候选频段:低频包括3600~3800MHz和4400~4900MHz,高频包括27.5~29.5GHz频段和其他WRC-19研究频段。面向2020年5G商用,日本主要聚焦在3600~3800MHz、4400~4900MHz频段和27.5~29.5GHz频段。
韩国变更C频段规划,明确5G频谱高低频并重。2016年11月7日,韩国未来创造科学部(MSIP)宣布原计划为4G LTE准备的3.5GHz(3400~3700MHz)频谱转成5G用途,计划2017年回收已发放的3.5GHz频谱,后续作为5G频谱重新发牌。此外韩国已计划2018年平昌奥运会期间,由三个运营商在26.5~29.5GHz频段部署5G试验网络。
欧盟发布5G频谱战略,力争抢占5G部署先机。2016年11月10日,欧盟委员会无线频谱政策组(RSPG)发布欧洲5G频谱战略,确定5G初期部署频谱。3400~3800MHz频段将作为2020年前欧洲5G部署的主要频段,通过连续400MHz的带宽力争帮助欧盟在全球5G部署中占得先机。1GHz以下频段,特别是700MHz将用于5G广覆盖。24.25~27.5GHz频段将作为欧洲5G高频段的初期部署频段,R SPG建议欧盟各成员国保证24.25~27.5GHz频段的一部分在2020年前可用于满足5G市场需求。RSPG同时建议预留31.8~33.4GHz和40.5~43.5GHz频段用于5G。
图2 5G三大应用场景
图3 5G八大关键能力指标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5G发展,提出“5G引领”的发展目标,在5G方面成为技术、标准、产业、服务与应用的领先国家之一,综合竞争实力和创新能力进入世界前列。为实现该目标,政府在各项规划、战略中都对5G技术研发、标准和产业化布局等做出相关部署。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积极推进5G发展,于2020年启动5G商用。”《“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指出,“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研发步入全球领先梯队。着眼5G技术和业务长期发展需求,统筹优化5G频谱资源配置,加强无线电频谱管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指出,“明确将频率作为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强调要积极开展5G技术研发、标准和产业化布局,并在2025年建成国际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
随着2020的临近,各项政策措施也紧锣密鼓的出台。
2017年11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工信部无〔2017〕276号文《关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使用3300~3600MHz和4800~5000MHz频段相关事宜的通知》,我国成为国际上率先发布5G系统在中频段内频率使用规划的国家。
图4 ITU关于IMT-2020的整体工作计划
2017年11月2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其中专栏1“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里提出要在5G研究中开展面向工业互联网应用的网络技术试验,协同推进5G在工业企业的应用部署。
2017年12月22日,《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在国家标准委召开。《行动计划》提出,要深化基础设施标准化合作,支撑设施联通网络建设,推动5G、智慧城市等国家标准在沿线国家应用实施。
早在2013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即联合推动成立IMT-2020(5G)推进组,目前推进组下设专家组、需求工作组、频谱工作组、无线技术工作组、网络技术工作组、C-V2X工作组、5G试验工作组、各标准工作组、知识产权工作组以及国际合作工作组等共十个工作组,是聚合移动通信领域产学研用力量、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基础工作平台。
目前IMT-2020(5G)推进组主导的5G技术研发试验已经完成第二阶段试验,11月17日工信部发文全面启动第三阶段测试,要求明确第三阶段测试目标、内容和指标要求,重点面向5G商用前的产品研发、验证和产业协同,开展商用前的互联互通工作;建设试验环境,协调资源,形成多厂家、室内外一体的测试环境;加快设备研发,力争与国际标准同期推出5G预商用产品;开展融合试验,面向三大场景,促进5G业务与应用发展;加强统筹安排,有序协同5G标准研究、设备研发和技术试验等工作,力争于2018年底前实现第三阶段试验基本目标,支撑我国5G规模试验全面展开。
我国于2017年11月发布了5G系统在3000~5000MHz频段(中频段)内的频率使用规划,规划明确了3300~3400MHz(原则上限室内使用)、3400~3600MHz和4800~5000MHz频段作为5G系统的工作频段。中国是国际上率先发布5G系统在中频段内频率使用规划的国家,同时,2017年工信部也发布公开征集24.75~27.5GHz、37~42.5GHz或其他毫米波频段5G系统频率规划的意见,启动中国毫米波的规划工作。
图5 5G标准体系规划
为配合国家发展战略实施、推动5G标准化,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作为通信行业标准制定的主要组织,密切关注技术发展、紧跟国际形势。继去年底立项的“5G安全技术研究”,今年提出了四项5G相关研究课题立项建议,分别是“5G NR技术研究”“5G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5G系统高频段研究:24.25~30GHz”“5G系统高频段研究:30~43.5GHz”,将从5G接入网、核心网、安全和频率各方面开展相关研究。目前这些研究工作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有了各项研究的基础,行业标准制定工作被搬上日程。5G是新一代通信技术,涉及面广,其网络建设需要多个标准支撑,亟需标准体系对各项标准进行分类、规划。为此,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下设的无线通信技术工作委员会召集无线网、核心网、安全、卫星通信和天线等领域专家,共同讨论,形成5G标准体系规划,并于2017年12月8日对会员及业内公布。
5G标准体系目前分为基础能力、边缘计算和车联网三大块,其中基础能力下又分为总体技术要求、安全技术要求和设备级三个部分,由于设备种类较多,所以设备级又细分为核心网、基站、终端、室分、天馈5个部分,如图5所示。
本次规划的5 G标准体系主要面向未来两到三年的需求和发展,基础能力和边缘计算都将基于3GPP R15版本,车联网也将基于3GPP规范,但对应版本尚未确定。采用面向eMBB/uRLLC的蜂窝网基本通信功能作为基础系列、其他单独成系列的划分原则,每个系列分成总体技术要求、安全技术要求、设备级规范。
根据以上体系,提出了22项基础能力和4项边缘计算行业标准项目立项建议规划,将从2018年上半年率先启动总体、安全、基站、核心网、终端、天馈等领域的18个基础能力行业标准立项,其他4项将于2018年底前分批完成立项;4项边缘计算行业标准的立项工作将于2018年底启动。由于对应版本未定,仅提出了10项车联网行业标准项目立项建议,具体启动、完成时间待定。
该5G标准体系,是我国第一个相对完整的5G标准体系,其涵盖的标准是建设5G网络的基础。它的确立对推动5G行标制定、充分保障5G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推进有着重大作用,揭开了移动通信标准制定的新篇章。
综上所述,5G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不仅能够满足用户大带宽、高速率各类业务需求,而且能满足物联网低时延、高可靠、大连接、广覆盖等应用需求,将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2018年将是我国5G标准化、业务研发和设备研制的关键年,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相信在政府引领和产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必将取得重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