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胜南,王 瑾,王淑艳,杨龙峰,耿 波,李明昕,李进美,李英杰,侯 婷,马文轩
(1.北京延庆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延庆 102100;2.北京密云区动监局河南寨所,北京 密云 101500)
非洲猪瘟严重危害全球养猪业,中国是全球生猪养殖大国,存栏占全球50%左右。非洲猪瘟一旦在我国流行,对国内生猪养殖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对全国经济、食品安全供应、社会稳定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
非洲猪瘟病毒是非洲猪瘟病毒科中唯一成员,是在细胞质复制的复杂的双链 DNA大病毒,兼具虹彩病毒和痘病毒的某些特性,亦可经蜱传播的虫媒性病毒,只有1个血清型,目前发现24个基因型,基因组大到170~193 kbp,含有151~167个开放阅读框[1]。通常根据编码 p72蛋白的 B646L基因部分序列进行病毒的基因分型、分序列进行基因亚型的分类,以此用来追踪疫病的暴发。而国内新发的非洲猪瘟疫情与高加索地区流行的基因型相同,这个基因型自2007年传入格鲁吉亚后一直流行于欧洲东部国家。
相关研究显示,非洲猪瘟病毒有很强的生存能力。能够在污染的环境中保持感染性超过3 d,在猪的粪便中感染能力可持续数周,在死亡野猪尸体中可以存活长达1年;病毒在肉制食品中亦比较稳定,冰冻肉中可存活数年,半熟肉以及泔水可长时间存活,腌制火腿中可存活数月,未经烧煮或高温烟熏的火腿和香肠中能存活3~6个月,4℃保存的带骨肉中至少存活5个月[2]。
发病猪和带毒猪是ASFV的主要传染源,发病猪组织和体液中含有高滴度的病毒[3],故感染的猪肉和其他猪源产品(例如泔水饲料)是重要的传染源;通过污染的车辆和人员远距离运输亦可导致本病的传播,感染的野猪和软蜱是ASFV的储存宿主和传染源。
特急性型高温41℃ ~42℃,厌食,无活力、气喘,皮肤充血,通常在没有临床症状的情况下突然死亡,病死率100%;急性型高温40℃ ~42℃,厌食、嗜睡、虚弱、呼吸频率加快,局部皮肤呈蓝紫色或有出血斑点和斑块,眼鼻有分泌物;便秘或有血性、黏性腹泻,妊娠母猪流产等;亚急性型临床症状和急性型类似,血管变化明显,主要是出血和水肿,波动性发烧,常伴随精神沉郁和食欲不振,行走困难,关节经常肿胀;慢性临床轻微发烧40℃ ~40.5℃,伴随轻度呼吸困难和中度至重度关节肿胀,皮肤红色区域凸起坏死。
4.1 国外疫情流行现状 目前,非洲猪瘟在非洲地区和意大利的撒丁岛呈地方性流行,而俄罗斯的疫情依然严重,东欧国家也有疫情报道。近年来,向OIE报告非洲猪瘟疫情的国家包括俄罗斯、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乌克兰等。2017年3月,发生于距离我国边境满洲里仅1 000公里的远东地区伊尔库茨克州的疫情使非洲猪瘟传入我国的风险剧增,实际上已对我国的防范工作敲响了警钟。
OIE的统计数据:仅2017年报告非洲猪瘟疫情的国家累计易感家猪为374 323头,发病病例11 990头,死亡10 816头,扑杀和处置303 047头;截止2018年7月,报告非洲猪瘟疫情的国家累计易感家猪为407 703头,发病病例32 668头,死亡8 606头,扑杀和处置126 212头。由此可以看出,非洲猪瘟对养猪业的危害和影响程度极大。
4.2 国内疫情流行形势 原中国农业部门高度关注邻国的疫情,自2017年3月,疫情传至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后。同年,国家农业部先后印发了《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试行)》和《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在北方边境省份等高风险地区多次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并连续多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监测。然而,2018年8月,最终非洲猪瘟还是突破了防线,进入中国。短短近40 d,先后于辽宁沈阳、河南郑州、江苏连云港、浙江温州、安徽芜湖等地发生了15起非洲猪瘟疫情,15起疫情扑杀生猪达3万多头。鉴于目前病毒来源及污染面还无法掌控,国内面临非洲猪瘟防疫形势异常复杂严峻。
5.1 基层兽医及养殖主体缺乏临床诊断能力 乡镇村基层兽医工作者及中、小、散养生猪养殖主体猪病临床诊断能力有限,专业知识薄弱,而非洲猪瘟是外来新发疫病,它的临床发病特征、剖检病理变化对于他们来说,无从知晓,基层官方兽医、村级防疫员又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中最基础最关键防控力量,一旦错过第一时间发现疫情,就会造成疫情的传播蔓延。
5.2 生猪养殖主体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 生物安全防护在动物疫病防控中起着关键作用,现实生产中,中小规模养殖场及散养生猪养殖场户生物安全防护措施执行不严,相关制度执行不力,人、车、物品进出场户随意。如随意引种、补栏、卖猪出栏车辆人员消毒不到位、场内饲养卫生环境差,消毒周期偏长等,生物安全意识均为新病源侵入提供了机会。
5.3 动物检疫执法不严、监督不力 生猪的违法运输,泔水猪、病猪及相关染疫产品的违法运输,泔水猪的违法饲养,执法不严,监督检疫不力等均是造成疫病传播蔓延的重要影响因素,如2006年发生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2013年发生的小反刍兽疫,均是动物的交易运输频繁、隔离检疫形同虚设等而引起疫情的传播与扩散。
5.4 基层三级防控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设管理全国农业相关机构面临机构重组改革,改革进程时间冗长,基层兽医技术人员、尤其是村级防疫人员工资待遇偏低,县、乡、村三级防疫队伍人心涣散,专业技术人员力量不足,工作积极性不高,这均是新发的外来疫病防控工作中的不利影响因素。
6.1 加强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基层技术人员临床诊断能力 非洲猪瘟进入我国后,应立即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开展非洲猪瘟防控技术培训,重点加强病例发现、识别 、报告、监测 、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等专业知识储备,以提高基层技术人员临床诊断能力。若基层如能做到早发现、早识别、早报告、早监测,疫情就可以做到“早、快、严、小”的控制。同时应通过电视、广播、明白纸、告知书、防控手册、宣传挂图等多种媒体普及非洲猪瘟防控和应急处置知识,动员社会力量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力争做到群防群控,以维护生猪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6.2 加强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据相关资料研究表明,截止目前,非洲猪瘟疫苗研制尚未成功,控制本病最重要的措施是扑杀染疫动物和采取生物安全防控措施。面对国内已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猪场防控本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强生物安全控制,做好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护是防控非洲猪瘟的关键。力求做到全封闭饲养管理,不引种,不补栏,猪群全进全出;减少场外人员和车辆进入,若有外来人员、车辆,要严格采取控制消毒措施,尤其是中、小、散养生猪养殖场户,生猪出栏时要对外来运输车辆、人员,装运场地做到全面消毒。
6.3 加强动物检疫执法工作,取缔泔水猪 基层动物检疫是疫病防控工作关键环节,为控制非洲猪瘟流行与蔓延,必须强化基层动物检疫机构的检疫执法力度。以《防疫法》的相关法律标准为指导,对违法事件要及时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杜绝基层动物运输、泔水饲养、无证贩运生猪、无证运输生猪及肉制品等经营活动中的不法行为,尤其是泔水饲养生猪行为,泔水饲养生猪是造成疫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从而实现动物检疫监督对动物疫病防控的屏障保护作用。
6.4 强化基层三级防疫队伍建设 县级疫病防控技术人员、乡镇官方兽医(包片兽医)与村级防疫员是疫病防控工作的主要技术骨干,是疫情发现、报告、控制、扑灭基层一线力量。在农业相关行业改革重组时期内,相关组织机构要重视基层防疫队伍的建设管理,定期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的培训,让他们熟悉和掌握动物防疫、疫病诊断、疫情观察等专业技能,提高对疫情快速处置与防控能力。同时,应重点加强村级防疫人员的建设,重点从工资待遇,青年人才吸纳、专业技术培训着手,以全面改变目前基层防疫队伍年龄结构偏老,临床诊断能力欠缺、业务操作能力不强的局面,以适应当前疫病防控新形势的需要。
国家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和动物疫病防控部门虽然对这15起疫情及时采取了有效的扑灭、控制措施。但是目前我们疫情追溯不清,疫情潜在威胁不明,加上本病为外来新发疫病,世界上还末成功研制有效疫苗。一旦非洲猪瘟病毒继续传播,疫情不断蔓延与扩散,将对国内生猪养殖业造成灾难性的打击与毁灭。因此,加强基层一线防控队伍的建设,强化中、小、散养生猪养殖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加大动物卫生检疫监督力度,提高基层一线防控队伍及养殖主体的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控制-早处置能力,对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与扩散及根除非洲猪瘟起着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