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钱自严
费用分类不纯粹只是个“零和游戏”,它有可能带来“期间与期间”的利润变化。
费用的分类不同会不会影响当期最终的净利润?对于这个问题没有深入思考,恐怕未必能回答得正确。结合案例来看,如图1所示,假设左边的一栏是主管的费用分类方法,结果公司新来的财务总监认为这个方法不妥,要求将“班车费用”归入“其它车间开支”(蓝色箭头表示),同时将“奖金”归入“其它行政开支”(红色箭头表示)。那么,这个分类方法的改变会不会对当期利润产生影响?“这种改变只会改变当期费用的种类分布,不会影响净利润。”这是很多财会人一口咬定的答案。
这真的只是一个“零和游戏”吗?对于一个制造型企业,从财务报表的角度看,所有的花费基本上可以分两大类:直接进利润表的花费,称之为期间费用(Period Cost),比如行政管理费,这类费用在发生的当期直接进入盈亏表;另一类花费,不是“费用”两字,它在支出的当期并不一定影响当期损益,比如机器折旧,它是先作为产品成本(Product Cost)的一部分进入资产表,若当期没有全部卖出,这类开销并不影响损益。按照财务匹配原则,只有在销售出去的那个期间(如图2中P2所示)才进入利润表。
图1 案例示范:费用分类方法对比
回到这个案例,只有当期入库的产品全部销售出去,而且不多不少,才可能是净利润一样(利税等在此忽略不计)。事实上,几乎没有一家公司能做到当期生产与销售完全一致(包括品种)。我们基本上可以肯定地说:费用的分类改变会带来利润表的影响。
这条原理在财务实务上有什么实际意义?
第一,对于非制造类与制造类费用要有明确的界限意识,也即Product Cost与Period Cost的区别。任何的窜区归类错误或者结构改变,都会造成利润影响。而同一个大类内部则问题不大,比如本案的班车费用归类不会有任何影响,都属于制造类费用;而奖金归到行政费用,就会减少入库成本,如果当期没有全部卖出,当期利润就会减少(这些费用直接进入P1期间的损益表)。
第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横向比较产生的差异。同一个集团的不同子公司,如果归类不同,子公司之间的绩效比较就会产生这种不该有的财务记账差异。有时并不是财务部自身的归类变化,更多是业务部门的组织架构变化。比如,为了申请高新技术企业,将工程技术部改成研发部。在变化的那个期间,也许要做个KPI对照调整才有解读意义。这种比较有时可以形成同行业的横向分析。
作为并购团队的一员,在做一家被收购公司的尽调时,发现同一个行业的一家台湾公司的毛利高得吓人。仔细一看,是他们的分类与我们的很不一样。于是,当期利润还得结合该公司期末与期初的存货变化来评价。若存货变动很大,这种分类差异带来的利润差异就会被放大。
总之,费用分类不纯粹只是个“零和游戏”,它有可能带来期间与期间的利润变化。从静态的角度看,这类期间差异在以后的期间会抹平。但从动态角度看,也是更符合实情的角度看,因为每个期间都在产生新的产销差异,这种原理上的暂时差异又成了实质上的永久差异。
TIPS小思考
到底赚了几美元?
先做一道数学题:一个人在菜市场做生意,第一次,用8美元买了一只鸡,9美元卖掉了;第二次,10美元买,11元卖掉,那么他是亏了,还是赚了?
你的答案是不是赚了2美元?这是一道面试题,是美国花旗银行给投行面试者出的题目,当然,肯定不是这样四平八稳的答案。面试者之一就是后来成为中国著名风险投资家的红杉资本合伙创始人沈南鹏。
大家再停留片刻,如果要进入投行,你会怎样回答这道题?
亏了4美元,这正是投行老总们期待的答案,沈南鹏就是从那次成功的面试开始他的投资人职业生涯的。
对于未来的投资家,投行考核的要点是:你眼里有没有看到机会?风投的关注点永远是上限的机会,十个项目,只要一个开花结果,就赚了。
【点评】
从这个案例的交易顺序来看,赚2美元是正解。
第一轮交易8买9卖,9-8=1
第二轮交易10买11卖,11-10=1
两轮交易累加,赚了1+1=2美元
那么,亏了4美元又是怎么来的呢?
亏4美元的逻辑是这样的:从单笔单次交易来看,最大的盈利机会是赚3美元(11-8)。若做两次交易,最大盈利机会是6美元。而实际只赚了2美元,在这样的市场机会下,比起可能赚到的6美元,不就是亏了4美元吗?少赚等于亏。
这两个答案要我说,都对。前者反映的是财务利润(accounting profit),后者表达的是经济利润(economic profit)。
财务利润(或者更精确一点,会计利润),是按财务记账的规则记录实际发生的交易,它的特点是忠于历史。如果那天花旗银行招聘的是总帐会计,录取的就是你我这些回答赚2美元的了,估计就没沈南鹏什么事了。
但是,财务利润有它的局限性,它只交代过去。它没有引入一个更有相关性的机会成本比较。财务利润讲的是绝对利润,但实际生活中,我们更看重相对效果。孩子带回一张考了90分的数学试卷,你满意吗?看绝对分数好像也不错。但当你得知全班平均分是95分之后,你就开始皱眉了。
同样,如何评价一个经济交易的效果?就纯粹定量分析,必须把绝对利润与相对成本相比较。
【应用】
业绩考评:在最宏观的层面,比如对公司最高管理层的考核,很多公司不再用财务利润来考核了,而是用EVA(Economic Value Added),即经济附加值的概念(有些公司用ROCE, Return On Employed Capital)。简单来讲,就是财务利润扣除资金成本后的净值。如果赚来的钱还没跑赢银行固定收益,从财务绩效考核的角度看,这样的管理层是不达标的。
项目审核:在微观层面,企业具体到每个子公司,一个项目该不该投,也要用这个相对参数来平衡。具体而言,很多企业用的就是NPV,净现金现值。其中嵌入的现值折算,就考虑了资金成本。
预算分配:在资金不受限制的企业,当然不存在相对比较。实际运作中,没有真正的土豪。每个公司都是在一定资源限制下运作的。如果用于设备投资的预算,董事会只批了100万元。假如工程部提出投资一个可以将单位产出翻倍的新工艺,而生产部提出一个可以将劳动力减半的自动化设备。你会投哪个?两个都有正的NPV,就要看哪个挣得更多?如果数字接近,其它条件不变,我会选自动化设备。因为人是变化因素,在人力资本每年以双位数增长的情形下,替代人力的投资将带来加速回报的增值效应。
从上面的例子看,特别是最后一个比较,财务者与投资者的着眼点区别是过去与未来。一个投资家的眼光总是前瞻性的。金融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将未来可能实现的现金收益提前打包提款。从这个角度看,一个不会讲故事的CFO就略显平庸了。不要鄙视忽悠,一个财经专业人士最高的境界就是:有选择地忽悠。在获得了“忽悠”的本领之后,选择不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