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铃木小提琴教材》在启蒙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2018-01-24 11:39黄雅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5期

黄雅

【摘要】《铃木小提琴教材》是由日本小提琴演奏家铃木镇一先生所著的一套小提琴教材,亦是“铃木教学法”的综合体现。该教材由易到难分为一至八册,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教材第一册与第二册在启蒙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笔者试图对教材内容、技巧板块与教材实践的所得所感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探讨《铃木小提琴教材》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并进一步认识铃木教学法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铃木小提琴教材 铃木教学法 启蒙教学 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J62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5-0253-02

铃木先生所著的《铃木小提琴教材》(以下简称为《铃木》)最早在日本与欧洲地区使用较广,后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从香港传入广州,并经一步步推广应用于中国其他地区的小提琴教学。《铃木》自2003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以来,因需求量大进而多次再版,其与《霍曼》、《初学小提琴100天》、《新编小提琴基础教程》等成为我国小提琴基础教学中使用的主要教材。而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由人民音乐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的《铃木》第一册与第二册在启蒙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一、教材内容简析

《铃木》第一册与第二册为小提琴启蒙至初学阶段的入门教材。第一册主要是启蒙阶段的基础练习;第二册为基础提高性教材,在第一册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了部分左右手技巧。

第一册主要由三個内容组成,分别为姿势练习、基础练习与乐曲演奏。第一部分的姿势练习是小提琴演奏姿势的学习,内容包括拉琴姿势、右手持弓姿势与左手持琴姿势。作为难度极高的弦乐器,小提琴极其讲究姿势正确的重要性,无论是儿童、青少年还是成人启蒙学习,进行正确的姿势练习意味着小提琴学习的真正开始。第二部分为基础练习,包括发音练习、音阶练习、四指练习等。其中的发音练习贯穿了《铃木》教材全系列,一至八册中共有14条发音练习,充分体现了铃木先生对发音重要性的强调。第三部分则为乐曲演奏。第一册的乐曲较为简单,在《第一号小步舞曲》之前的乐曲基本没有连弓、旋律多集中在一、二弦演奏,乐曲长度基本为四至六行左右(一行四个小节);而在《第一号》后为第一册后半部分,为能自然过渡到第二册的学习而逐步提高难度,出现了如连弓、连续的换弦演奏、快速的按指练习等左右手技巧,乐曲行数增加为六至八行左右。

第二册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为基础练习与乐曲演奏。基础练习由发音练习与听音练习组成,虽然数量上少于第一册,但加入了降号与双音的内容从而难度增大。第二册共有12首乐曲,长度基本为八至十行左右。第二册在第一册的学习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提高性内容,如降号调乐曲的出现对调性与手指半音排列内容的学习要求;又如乐曲中超过第一把位的小字三组C音对四指扩指的学习要求,这也是为之后换把学习作铺垫。

《铃木》教材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第一册与第二册互为依托,相辅相成。第一册主要为小提琴入门与简单乐曲演奏的基本内容,而第二册则加入部分提高性技巧的练习,使学生能演奏更为悦耳且复杂的乐曲,让他们在享受并接受音乐美的熏陶下潜移默化的进步。

二、技巧板块简析

《铃木》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审美能力为主的教材。正如小提琴教育家王振山教授在教材“序”中所提:“这是一部通过乐曲学习演奏小提琴的教材,从最初的运弓、按弦开始就在乐曲、曲调中学习,不枯燥,易为儿童接受。”因而,教材中多以乐曲演奏为主,基础与技巧的学习基本通过乐曲练习的方式实现。笔者通过对第一、二册中乐曲的教学实践将技巧归纳为以下三个板块:发音与弓法的右手要求、手型与按指的左手要求、综合练习的乐曲变奏。

(一)发音与弓法的右手要求

右手练习是小提琴学习中最枯燥却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发音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右手运弓基本功的扎实程度,而乐音的质量亦直接影响了乐曲的演奏质量。正确的演奏与持弓姿势是良好运弓与发音的第一步,但因为学生极易姿势变形且肌肉紧张,因而这同时也是小提琴启蒙中的一个难关:既保证姿势正确又保持右手肌肉在运弓时放松。老师们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练习时多参照书中的示范图片,且每天都进行正确且高质量的发音练习,不仅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拉琴姿势,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对乐音准确的敏感度。铃木先生在教材中强调道:“发音训练,即优美音色的发音练习,不论在课堂或在家里都应该强调。要时常提醒儿童注意发音的完美……”

在掌握基本发音的右手练习后,应严格按乐曲中的弓法标记进行演奏。从最初的一弓一音到上下弓的区分练习,伴随着乐曲难度增大进而学习连弓、跳音、右手拨弦等技巧。同时,在技巧学习的过程中应保证每天的运弓练习。

(二)手型与按指的左手要求

教材的第一、二册的乐曲安排并不是以无升无降的C大调为开始,初期所安排的基本为三个升号的A大调乐曲且旋律集中基本在一二弦。A大调所对应的是初学者最易保持的左手按指手型(图示一):1指与2指间隔,2指与3指紧挨,3指与4指间隔。第一册初期基本多为A大调乐曲,其后从最初的三升号A大调过渡到两升号的D大调再至一升号的G大调。第二册不同于第一册中升号递减的乐曲安排,其主要以技巧承接与难度进行安排,作品出现了无升无降的C大调与一个降号的F大调乐曲。

调性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左手手型的手指排列。第一册的调号递减帮助初学者在固定左手基本手型的同时适应不同手指的按指练习,并根据乐曲的难度逐步加强引导学生按指的力度与准确性,帮助左手肌肉训练且有益于乐音的协和与丰满。第二册的乐曲技巧难度排序,不仅是对基本手型掌握的考察,更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不同调性乐曲时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手型。如《两个掷弹兵》,作品前半部分(1—22小节)为一个降号的F大调,后半部分(23—40小节)转为两个升号的D大调。学生在学习时不仅需熟练调整不同调性下左手手指的排列位置,同时也对学生的音准概念有较高的要求。

(三)综合练习的乐曲变奏

除了乐曲的基本演奏,教材中部分乐曲会附有变奏版本,如第一册中的《无穷动》、第二册中的《很久很久以前》等。第一、二册的变奏版本通常以改变音符时值、增加音符数量与调整弓法以对左右手进行提高难度的综合训练。

如第一册中的《闪烁的小星星变奏曲》,在原版的《主题》前分别附有四种不同版本的变奏。《主题》旋律音型以四分音符进行为主;《变奏A》以四十六分音符与二八音符进行为主;《变奏B》以二八音符、八分休止符和八分音符的搭配进行为主;《变奏C》以八十六分音符进行为主;而在《变奏D》中是以四十六分音符进行为主。四种变奏均以《主题》旋律为主进行节奏模式的调整。不仅要求学生右手快速换弦的准确性、运弓的流畅性、乐音的颗粒性,同时也要求左手按指能配合节奏的变化准确进行,左右手得以高度协调。

除了笔者以上总结的三个技巧板块,《铃木》教材中对节奏、演奏记号等技巧在乐曲中亦有所体现。

三、教材实践的所得所感

作为铃木先生为小提琴学习所著的主要教材,《铃木》系列是铃木教学法的综合体现,从教材内容的编排到乐曲的选择都贯穿着以美育思想为核心的铃木教学法。无论是难度颇高的第八册还是入门阶段的第一册,选用的乐曲均是世界名曲或其改编,其中既有从歌剧、交响曲等体裁中的经典选段,又有耳熟能详的民谣,还有部分铃木先生所编写的练习曲。如改编自韦伯的歌剧《魔弹射手》选段的《猎人的合唱》,来自清唱剧《犹大.马加比》选段的《合唱》,世界民谣《很久很久以前》等。兴趣在启蒙教学中极为重要,富有旋律美的乐曲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情与兴趣,而且长时间的学习更是使学生自然处在音乐美的环境之中,对学生综合审美能力与音乐素养的提高都有极大的帮助。

但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矛盾统一体而存在的,极具科学性与使用性的《铃木》教材亦有部分缺憾之处,笔者试图从对教材的使用心得与教学实践入手以略抒拙见。

首先,《铃木》主要以兴趣培养为出发点,因而教材内容基本由乐曲组成,在第一、二册中仅有寥寥几首练习曲,小提琴的技巧学习与巩固基本集中在乐曲演奏与学习中。虽然动听的音乐极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学琴与练琴的动力,但由于缺少针对性练习,学生在未来不仅容易出现基础不扎实等情况,更容易遭遇因技巧生疏而造成的学琴瓶颈,因而老师应配以其他练习曲进行教学。再者,教材基本由樂曲谱例组成,仅在部分乐曲或变奏初有少量简短的演奏要求与练习提示,给老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虽初期内容较为简单,但缺少文字的提示容易使部分经验不足的老师遗漏知识点,从而导致学生部分基础知识缺失。最后,部分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安排不甚合理。如前文所提及的《闪烁的小星星变奏曲》,虽然是一首特别有助于水平提高的变奏乐曲,但它被安排在教材最开始之初。这对于基础薄弱的启蒙学琴者而言难度极大,不适合作为第一首乐曲进行学习,至少需学完《快来,小伙伴》后才能掌握变奏中涉及的大部分节奏型。其他乐曲也有类似的情况。老师应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乐曲教学顺序。

四、结语

对处于启蒙阶段的初学者而言,无论使用哪本教材或哪种教学法,只要适合自己并勤加练习就是好的教材与教学法。《铃木》教材作为趣味性与审美性极强的教程,自引入我国起被多次再版并广泛使用,为我国小提琴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笔者希望通过对教材的浅要分析与几点拙见,能为使用《铃木》教材的老师与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启发,亦欢迎各位学者、老师进行指正。

参考文献:

[1] 铃木镇一. 铃木小提琴教材[M].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9.

[2] 冯晓怡. 论启蒙教学中的四种小提琴教材的比较[D]. 上海师范大学, 2015.

[3] 赵冰. 铃木音乐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8(4):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