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培东
《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世人都非常熟悉,文章以多样化的叙述方式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一出荒唐的社会丑剧,寄寓着安徒生对世俗世界的习惯及传统的深深谴责和对纯真本然事物的热切向往。一个并不高明的骗局,竟然畅行无阻,最终引出一场荒唐的闹剧,很值得读者深思。
教学这篇童话,很多老师喜欢用“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一展新装”这样的情节梳理法依次讲解。其实,安徒生所用的叙事方式是儿童最易接受的顺叙法,落笔就写主要人物,介绍皇帝爱穿新衣的“癖好”,然后引出骗子,接着写织布、做衣,最后写皇帝穿上“新衣”参加游行大典,在人们面前出尽洋相。故事顺序展开,一环紧扣一环,逐步引向高潮,最后简短作结,且又留有想象余地。对于初中学生,理解如此清晰和完整的故事情节几乎没有难度。因此,要把这篇童话教“活”,教师就不能以简单的情节梳理与课文分析作为课堂的主要形式,这会让《皇帝的新装》如此多的精彩描写以及独特的言语表达方式淹没在无尽的人文概念的追寻中,消弭在繁琐的内容分析里。对这个学生打小就已经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教师在课堂上要最大程度地激活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要在教学设计上做出更多创意,让学生因阅读而与之重逢,因思考而提升自我。
如何更好地带领学生走进这座童话城堡去思考新装下的复杂人性?如何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这件“新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以为,可以紧扣童话的文体特征,以童话的方式阅读童话。
一、你怎么知道这是一篇童话?
实录一
师:《皇帝的新装》大家早就读过了吧,说说看,本文是安徒生写的一篇——
生:童话。
师:根据你的阅读经验,你怎么就知道这是一篇童话?
生:这是安徒生写的.安徒生就是写童话的。
师:真能读书,那安徒生的童话都有什么特点呢?
生:它是给我们孩子看的,要告诉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
生:它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师:哦,它不真实,那么它是怎么写出来的呢?
生:是虚构出来的。
生: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是很夸张的。
(教师出示PPT展示童话的特点)
语文教学要重视文体,要能辨文识体,且能紧扣文体,依体而教。文体是语文因素的一个标志,语文教学要强化文体意识。自觉的文体意识不是单纯地具备某种文体知识,它是一种综合性语文素养。文体意识的培养不仅要清楚文体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语文实践中与体验、感悟、理解等语文素養相互链接、交叉、渗透,这样形成的文体意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阅读、写作和表达交际。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特殊样式,童话有着一些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的特质。它通过丰富的想象甚至夸张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潜移默化地对儿童进行思想启蒙教育。想象与夸张是它最重要的特征,是核心,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
《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我们不仅仅是要让学生知道这一出裸奔闹剧以及闹剧中所包裹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意义,还要让学生明白童话这一文体概念及相关知识,以掌握规律,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实现教学的优质高效。依体而教,根据文体设计和组织教学,才能抓住重点,深入文本。实录当中的这一导人,教师很有意识地在关注学生对童话这一文体的初步感受与认知,从《皇帝的新装》的童话身份人手,让学生自觉比较并凝合童话的主要特点。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并不是自行展示童话的相关知识,而是要求学生从阅读的体验中加以提取,然后在学生朴素的感性的话语里作了整合与提升。这样,不仅童话的文体知识点得以有效落实,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得到充分尊重,课堂氛围顿时活跃,《皇帝的新装》一课教学就有了很好的情境,可谓一石三鸟。
二、你觉得文中最具夸张力(想象力)的地方在哪里?
实录二
师:童话是借助想象与夸张来写就的。读完《皇帝的新装》,你觉得文中最具夸张力的细节是哪个?
生:开头第一段,皇帝那么喜欢穿新装写得就很夸张。
师:那你给大家读读。
(生读)
师:皇帝这样爱穿新衣服的癖好,实在是夸张了。你得读出这种夸张味儿才对。来,同学们看看,读这一段的时候,我们要在哪些词上读出夸张的味道?
生:所有的、都、每一天每一点钟……
师:对,关键词要读出重音,竭力夸张,这样我们读的才是童话。来,再读一读。
……
生:衣服的特性很夸张。(老师都要求学生绘声绘色地读出,下同)
生:骗子织布的样子很夸张。
生:老大臣赞美的语言很夸张。
(最后一致找出皇帝裸身游行的场景来读,觉得这是最荒唐的)
童话浅显生动,富有幻想和夸张,以适合儿童心理的方式反映自然和人生,达到教育的目的。在具体的童话阅读过程中,带领孩子飞上天空的,正是童话那接近儿童口吻的生动形象的语言。《皇帝的新装》十分注意突出重点,凡属重要的情节和细节,作者都会重复地加以叙述和描绘,如皇帝穿新衣成癖、骗子的吹嘘和装模作样的空忙、多人察看织布情况时的心理动态以及最后穿衣游行等。这些关键性的情节和细节,都有着丰富的想象和夸张因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依旧顺着童话的文体特征,用“你觉得文中最具夸张力的细节是哪个”这样的问题,紧紧抓住夸张与想象来盘活下一步教学。学生人情入境,《皇帝的新装》的相关情节也都纷纷跃出水面。
在教学内容上立足于童话的言语形式,凸显童话的语言特点,凸显夸张和想象的艺术手法,是把童话教活的基石。而读,则是教活童话的另一手段,也是让学生品味童话“语文味”的最主要途径。从语言风格上来讲,童话语言生动活泼,很适合初一学生课堂朗读。“你得读出这种夸张味儿才对”,教师一再指导学生读出童话味,就是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文本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再现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诱发学生的真切体验,引领他们进入童话所创设的境界。好的童话,是读出来的。而好的朗读,又可以使学生延续那份童真,保持一颗童心投入课堂。读到了,皇帝、大臣、百姓等人的各种心态自然也就悟到了。因此,词句后面可以扩展的空间都是因为读而体会到的,声情并茂的朗读比任何讲解更能让作品自觉抵达读者的心灵深处,更能让读者主动深入作品的核心。童话是最适应朗读的一种文体,安徒生就很喜欢给孩子们朗读自己的童话故事。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根据童话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用读来走进童话的世界,打开童话王国的大门,也是基于童话文体特点的。只有这样,童话才能“活”在孩子们心中。
三、你认为闹剧成功上演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实录三
师:你认为“皇帝的新装”这一出荒唐闹剧成功上演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生:是皇帝,他太爱慕虚荣了。
生:是骗子,骗术高明啊。
生:是官员,他们都没有说真话。
生:我觉得是百姓,他们都在赞美皇帝的新装。
师:都有理,那究竟是谁导演了这场戏呢?
生:我觉得是所有的人,都在为这事推波助澜。
师:是所有的什么人?加上一个字。
生:所有的——大人。
……
在对安徒生童话内涵的理解上,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停留在表面,还无法自觉进入深层的文本分析。长时间以来,《皇帝的新装》的阅读最后多是停留在“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虚伪、愚蠢”上,可是仔细想想,作者趣味盎然地讲述着“上自皇帝下自百姓,几乎人人都违心地说假话,都是骗子成功的有力帮凶”的故事,百姓和皇帝、大臣其实没有什么区别。阅读《皇帝的新装》,我们总习惯于上纲上线,把自己的阅读聚焦在“皇帝”一词上,然后把自己有着明显局限性的社会意图强加给艺术,致使艺术作品常常在意蕴上超重、板结。比较安徒生的原文,我们就会发现,课文节选的时候删去了“在他住的那个大城市里,生活很轻松,很愉快”一句,其意图就是为了把读者引向“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虚伪、愚蠢”的套路上去,因为在如此皇帝统治下的人们是不可能“很轻松,很愉快”的,这是对文学作品一厢情愿的篡改,而这一篡改抹杀了作品解读的多种可能性。殊不知,《皇帝的新装》这一标题,重心是在“新装”上,它要展示给我们的是成人世界在这件新装前的失衡心理,它要让我们看到的是世故世态下的人性弱点。百姓很善良,可他们也无奈地集体说了谎言。所以,作者好像无意在这里漫话“高贵者最愚蠢,低贱者最聪明”,似乎所有出场的成年人都一样愚蠢,或者一样“聪明”。
任何文本都不是一个封闭的世界,文学作品内涵的丰富性与多元性注定了多元解读的存在与发生。《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我们大可不必牢牢守着个中人物的职位与地位,最需要记住的则是童话本身的“身份”。童话言说生命的真谛,童话对世界的期盼,就是善良美好对人类的期盼。还是让我们从人性角度来观照《皇帝的新装》,关注童话接受过程中学生获得的那些触及精神生活的某些更为本质的东西,这样的阅读才更有价值,也更为真实。“你认为闹剧成功上演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学生在这一问题的引领下走过奢侈昏庸的皇帝、虚伪愚蠢的大臣、巧舌如簧的骗子和人云亦云的看客,最后走进成人世界固有和共有的人性弱点,也走进孩子的那个美好纯真的心灵世界。安徒生的童话对于成人世界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对人性的重视。童话是人生的艺术,它的意蕴自是人生的意蕴。经典时读时新,作为初中生应该开始慢慢学着去读懂作者的内心世界,并有自己的思考和感知。尊重童话的文学性特点,尊重童话本身的完整性,才能在更广阔的视野下读出童话的新意。
四、你会怎么设计这篇童话的结尾?
实录四
师:“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如果让你从这里写这个童话的结尾,你会怎么设计?
(学生一番思考后,提出了多种方案。老师出示了自己的“大人与孩子互换”的结尾设计)
PPT展示:
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孩子们看到了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裾是多么美丽!衣服多么合身!”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的爸爸最后叫出声来。
“伙伴们,你听这大人的声音!”那个孩子说。于是孩子们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个大人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是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孩子们都说。
(师生讨论)
生:老师,不能这样写,说谎的只能是大人,我们孩子不说谎的。
生:大人们才会想那么多,孩子心灵是纯洁的。
生:小孩子长大了才会说谎。
师:成长了,成熟了,我们这颗纯真的童心怎么就会丢失呢?
……
童话对世界的期盼,就是善良美好对人类的期盼,童话带给孩子无限遐想的空间,也让我们在童话世界里学到了真善美。与小说不同,童话的故事没有尘埃;与哲学不同,童话的智慧摆脱绝望。“写童话的人曾经都很孤独,写童话走出了孤独。读童话的人,无论孩子还是成年人,都找到了心灵的伙伴。”网络童话作家小山如是说。她还认为,童话不仅仅属于儿童,有一部分成年人也“非常需要童话”。安徒生自己就坚持,“当我在为孩子们写一篇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得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安徒生深谙人性的弱点,《皇帝的新装》里他让皇帝、大臣、百姓等所有的大人共同促进了这个骗局的安全着陆,最后又安排孩子一语中的地戳穿,這是让《皇帝的新装》成为折射我们种种恶习和种种弱点的一面镜子,让我们鲜活地看到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的反差。童话,教育的绝不仅仅是孩子。课堂上如何引领学生更深刻地思索,教师还得依着童话的文体特点去组织教学。
实录里的这个想象训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周密的思考能力、清晰的表达能力,也丰富了他们的想象。以儿童的视角透析童话,又以中学生相对的深刻去思考世俗世界的习惯与传统,课堂教学充分诠释了童话的意蕴。教师给出的想象设计把原文结尾中大人与孩子的角色作了互换,让孩子热情赞美,让大人冷静揭露谎言。这看似简单却极具探究价值,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索,把学生的思维带进人性更深处,进而提升阅读质量。对比后的深思,既是让孩子们理解安徒生以童话的形式揭露人性之弱的意图,又让孩子们多一份警惕,不要在成长的过程中把天然的真纯遗失在喧嚣的世俗社会里。依据童话的特点再展开想象,来引导学生读出童话的深意,这样的设计依旧是回归童话。
文体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抓手,把文体意识引入语文课堂教学,就是为了优化课堂教学。解读文本,读写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确定,学习方式的选择等,都需要渗透文体意识。紧扣童话的文体特征,我们可以如此确立教学内容,通过解读品味文中的想象和夸张来思考、探究这篇童话的主旨,即要求学生读出文章的想象和夸张,读出闹剧背后成人世界的复杂心态,改换文章的结尾探究童话的意义。钱梦龙老师说:“在‘创新的口号喊得最响亮的时候,我回归常识性思维;在常识性思维支配一切的时候,我致力于创新。”在童话教学的路上,我们也需要遵守这样的认识,紧扣文体,依体而教,回归常识,又致力于教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