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军
进入2018年,职业中专语文教学基本围绕来自中专“三校生”高考考纲展开,即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专、职高(职业高级中学、职业技术学校)或技校(技工学校)的学生。具体的课堂教学采用的是情趣语文教学模式,而不是应试语文教学模式。在职业中专课堂教学中,“情趣”教学法主要是高一以朗读、背诵为主,高二以写作、口头表达为主,高三以综合语文实践为主。情趣化语文就是指通过师生共同确定情趣式学习方式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三校生”高考中依据的语文上下册中情趣化的模块,包括单元导读中的课文精彩亮点提示、主要内容陈述、文体特点剖析等,这些都能使学生有新鲜的感觉,产生诵读的欲望。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在“三校生”语文教学实践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根据“三校生”语文学习的特点,结合教材,激趣引导
“三校生”高考知识点布局紧紧围绕教材,因此,课堂教学是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文学作品本身的魅力,激趣引导。如笔者在设计《离太阳最近的树》课堂教学环节时,采用角色扮演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情趣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符合时代的要求:情趣是教师和学生在特定语文学习情境下完成的,以学生活动为主;情趣化教学符合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情趣符合职业中专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和学生的专业学习相衔接;情趣符合学生的审美需要,健康积极,乐观向上;情趣多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吸引学生长时间地关注和投入,应具有趣味性。如笔者在讲授《雷雨》《窦娥冤》等课文时,让学生自己排练,采用活动引导式;情趣是符合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鉴赏趣味;诗词、散文、小说、戏剧要符合文体特点。
二、根据“三校生”高考的基础知识题型设计课堂教学,提升课堂的情趣质量
“三校生”高考基础题型有选择正确的注音、选择正确的字形、选择正确的成语使用方法、修改病句、修辞手法、标点符号、排序等,使学生把题型和课本联系起来,把题型和练习册联系起来,进行拓展学习,使学生对做题感兴趣。在做阅读与理解题时,让学生先读,最好集体朗读,让每位同学都发声,并进行阅读重点诠释比赛,把文章读深读透,把问题和文本联系起来,找到做阅读题的正确方法。文言文阅读既可选择课本实词、虚词表作为参考,也可选用文言文常用词典作为参考,使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尤其要产生阅读的兴趣。
职业中专的语文教师既要有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也要有热情的生活态度,还要有幽默感,语言生动有趣,要有高深的文学素养,讲课才能绘声绘色,感染学生。如“三校生”高考中形声字的讲解,教师要联系生活实例,讲清形旁和声旁的关系,讲清多音多义字、形近字、标点符号、词语、成语、修改病句、修辞方法、文化常识、文体知识等方面的知识。题型设计要情趣化,比如,重点设计日常生活交际时容易读错的字,主要是形近字、形声字、多音多义字,包括形近而音不同的字,声旁不代表读音的字等,多音多义字、音随义移字等。现代汉语常用字的字音,常见多音字、形近字读音的题型设计,要增强学生对现代汉语常用字的掌握能力和感知能力,主要是增强学生的汉语感觉能力和运用能力。多音字主要从词性、字义、场合等方面进行把握,题型多样,便于学生掌握,还要让学生记住一些特殊字的读音。
三、根据职业中专语文教材的特点,实施情趣化教学
“三校生”语文教材每篇课文的编排有单元导读、课文导读、课文注释、课后习题、配套练习、文学常识、应用文写作、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为情趣化语文教学奠定了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贯彻文本阅读的理念,利用文学作品本身的魅力,学习必须“以教材为根本,以学生为中心”;倡导活动性学习,鼓励学生课堂积极活动,以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模式上课,有应用写作、片段作文等;让学生在课堂上解放自我,愉悦自我,展示自我,在课堂上学生有自我活动的空间。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语文学习需要和自我表现需要,使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阅读的欲望,进入文学作品描述的境界。
一是分文体阅读、朗读、诵读,展示小说魅力、散文魅力、诗歌魅力、戏剧魅力、艺术特色,使学生如临其境。二是分男女生朗读,充分展示文本魅力。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体,充分展示中国文学的发展魅力,完成语文学习的情趣化过程。如笔者在引领学生朗读《我愿意是急流》时,就选择了贝多芬的命運交响曲部分内容。三是特长展示。笔者在教学中利用青年人表现欲望强烈的特点,鼓励学生表现,如朗读、回答问题、扮演角色、限时背默诗词等,激励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展示文学才华,在语文课堂上获得成就感。四是巧用练习册。笔者在教学中把语文练习册和黑板报、墙报联系起来,让学生图文并茂地展示课文内容,根据课文故事情节和语言表达等,进行分板块展示、分文体展示、分单元展示、分个性展示,让学生在展示过程中进入文学的殿堂,进而完成语文学习的情趣化过程。
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学生热爱文化的情趣
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一个词一个词地消化,从理解到运用;一个成语一个成语地消化,从理解到运用;一个语法点一个语法点地消化,从理解到运用。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学,学习小组讨论学习,因为学习内容是相同的,但方法各异,有讨论的空间。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性指导,指导学生反思、自我评价,提升语文学习效果。特别是对口头作文,按出口成章的目标进行训练,训练方法多样化、情趣化、生活化。教师利用文学作品本身的魅力,让学生不断地感悟。只要教师不断创设情趣化情景,科学设定情趣化教学细节,引导帮助学生感知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艺术性,语文教学目标一定能实现,语文教学质量必将提高。一篇课文的学习经过这样的程序,学生就会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五、结合“三校生”高考阅读与理解题,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培养学生的读书情趣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语文课文都是经典作品。教师应该结合“三校生”高考阅读与理解题,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培养学生的读书情趣;从阅读文章考题入手,引导学生多写读后感、观后感,把文学和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体味文学作品的艺术性。“三校生”课程贯彻以阅读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师在教学中也要贯彻阅读经典,提高文学素养的思想,通过日常情趣化训练,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强化阅读技巧,通过阅读与理解题的训练达到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目的。“三校生”阅读题大多是课文节选。选文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学生需要的语文知识素养,是学生必备的知识。
六、“三校生”高考知识点布局中经典作品较多,让学生通过活动感知经典画面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经典教学,崇尚英雄人物,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如在学习《荷花淀》这篇课文的时候,笔者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荷花淀一派清新、淡雅的意境,人物保家卫国的英雄情怀。在学习四大名著时,从分析人物入手,带动情节发展,用小说本身的魅力感染学生。
职业中专教材中,经典作品很多,每种文体都有。“三校生”高考大纲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名著,考试题目与经典作品密切相关。各种文体都有,如诗歌、戏剧、散文、小说。每种文体各有各的情趣,各有各的魅力。诗歌的情趣在于朗读,学生的活动主要是朗读活动。如李白的《将进酒》,学生要达到美读的境界,教师要潜心引导、典型示范、分析背景、解释内涵,学生在朗读时才能灌注情感,朗读时才能声情并茂,入境入情。戏剧情趣在于戏剧冲突,在于人物形象。无论是古代戏剧还是现代戏剧,戏剧故事的开始、发展、高潮、结局等情节性的内容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并能绘声绘色地描述出来,才能产生情趣效应,课堂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雷雨》和《窦娥冤》中,学生在情节的复述中就能找到学习的乐趣,就能体味到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发现戏剧冲突的根源之所在,从而了解戏剧的主题,对戏剧的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对作品的时代背景能更准确地理解。散文的趣味全在意境,让学生体味“形散神不散”的妙处,材料与主题的统一,体验畅游古今中外的乐趣,训练学生驾驭材料的能力,让学生在诵读中入境,在入境中理解,情趣、理趣、意趣在课堂上都可尽显,多让学生感悟、切磋、理解,借助注释、工具书在理解的基础上,在朗读的基础上,感悟散文的趣味。如《荷塘月色》中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荷塘四周的景色,构成一个富有情趣的意境。教师在让学生感悟作品本身魅力的同时,让学生体味文章情景交融的特点,体会文中描述静美的氛围,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对于全文的感情线索,学生自然就能心领神会。小说的情趣在于学生对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的理解和把握,在于对人物性格的欣赏,在于学生的欣赏性活动。课文导读中关于小说时代背景的介绍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会使学生在阅读小说时产生时代感、历史感。
总之,情趣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要根据“三校生”语文学习的特点,设计课堂情趣化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根据“三校生”高考的基礎知识题型设计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情趣质量。根据职业中专语文教材的特点,实施情趣化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学生热爱文化的情趣。要结合“三校生”高考阅读与理解题,提升学生阅读质量,培养学生读书情趣。“三校生”高考知识点布局中经典作品较多,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活动感知经典。让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单位:甘肃省景泰职业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