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质量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

2018-01-24 01:28纪成如马达文
职业·中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如皋城乡服务

纪成如 马达文

新时代就业创业工作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追赶超越,勇当先锋,自我革命,持续推进和深化“放管服”改革,以过硬的举措,项目化的管理,高质量的服务,推动“放”的更彻底更到位,“管”的更科学更高效,“服”的更精准更贴心,大力营造和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笔者根据自身从事就业工作的实践,结合如皋实际,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出“433”就业创业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一、“433”基本概念

“433”是指着眼“民生改善,以人民为中心,聚焦就业创业富民,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城乡就业融合发展重要论述为主线,按照新发展理念要求,通过“四项目、三走进、三走向”务实举措,既打通为民服务的“第一公里”,又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以“优质、高效、便民、快捷”的服务,极力打造人社系统就业创业“窗口”服务新形象,使之经常化、常态化和制度化。

二、“433”主要内涵

“433”创新研究主要是对涉及民生业务内容实施立项管理、流程细化和高质量服务,完善相关举措,致力于发展经济促进就业创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1.“四项目”服务

“四项目”服务指通过深化改革,将所有就业创业民生业务实行分大类的项目化管理,强化富民服务的担当意识,落实目标责任制,持续深化推进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行风建设,提升服务效能,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通过对有效服务、贴心服务、高质量服务、品牌化服务“四项”服务的正常绩效评价和考核,让就业创业民生政策实实在在地在基層落地生根。

主要目标是贯彻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根本要求,着力解决就业服务行业薄弱环节和不足,以系统行风建设为抓手,借助“互联网+”平台,进一步加快完善如皋就业“直通车”高质量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快提升服务档次层级,推进就业创业服务“一网通办”,企业求职者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力求有效服务率达98%以上,贴心服务满意率96%以上,高质量服务误差率0.5%,品牌化服务始终保持“南通市创一流、全省有位置、全国有影响”的定位要求。项目化管理主要有“两大”好处。

第一,推动城乡就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形成。可以深化推进和完善就业创业服务的“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评审)、综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形成“横向有机整合、纵向无缝衔接、线上线下集成和全方位横向到边、无死角纵向到底、服务范围全覆盖”的城乡就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第二,推动就业创业政策落地生根。可以让就业创业资金的支持、扶持政策落地生根,使政策落实更科学、更规范、更到位,能满足就业创业发展的需要。如对就业专项资金的使用涉及: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城乡就业创业扶持引导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就业见习补贴、求职创业补贴、就业创业服务补助、高技能人才补助等等。现行文件政策规定,须凭一大堆的申报材料,要经好多手续繁琐的审核、审批程序,才能享受政府补助,其操作原始、周期较长、效能低,且经办受理人员执行“死”规定,不敢有一点突破,不敢为、不愿为、不能为,生怕承担风险,基层意见很大,导致承担就业创业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而实施项目化的管理,可以采取就业服务项目的预申报制,通过预审报给予部分资金拨付支持,促进单位、基层、社会主动承担责任,通过对就业创业项目的完成情况的绩效评估认定,符合要求、达到预期效果的,拨付全额支持扶持资金。这样,既突破了现有政策文件规定界限,又让资金用好用足用活;既符合法律法规财经纪律规定,又防范了资金使用管理的风险;同时,也能彻底杜绝套取、骗取、挪用资金的问题。近几年来,从国家到地方相继出台的不少就业创业政策来看,大部分主导思想、方向是好的,但由于落实过程的“梗阻”现象,有些政策尚未落地生根。因此,项目化的管理,能够确保政策落实主体责任到位,通过完善政策落实体系,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政策红利。

2.“三走进”服务

“三走进”服务即走进企业、走进基层、走进村组。人社部门着力于服务接地气、到一线、见实效,切实履行自身职责,精准尽责发力,以“送政策、送培训、送岗位、送服务”为重点,广泛、深入、正常、常态化开展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用工需求情况的调查,开展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资源状况、求职就业愿望的调查,开展社会基层、群众百姓对就业创业政策落实、建议意见的调查,以问题为导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实际难题,建立健全和大力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特别要通过市、镇、村(社区)平台,通过平台工作人员,通过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将就业创业的新的政策在第一时间传达到全社会、家喻户晓,让企业、让基层、让人民群众知晓政策、利用政策、用活政策,打通为民服务的“第一公里”,推动城乡就业创业融合发展。

3.“三走向”服务

“三走向”服务即走向校园、走向社区、走向百姓家里。极力放大“333”如皋模式、“1+5”创新创业模式、“回(外)”如皋模式、如皋就业“直通车”、如皋“晚霞行动”等就业创业工作的品牌效应,以“内联外合、内外协作、异地互动”为重点,广泛、深入、正常、常态化开展与学校、社区、群众的“零距离”对接就业创业服务活动,通过政府搭台、市场营运、各类经济组织参与、全社会支持,推动区域特别是东西部地区的就业服务联动、实行政府部门之间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实现发展双赢,形成城乡就业融合发展的大格局。

三、“433”创新优势

“433”创新研究,对如皋又是一次思想再解放的探索过程,其实践的基础良好。如皋就业创业持续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不少经验做法得到推广应用。笔者调研分析,主要归纳了以下几个方面。

1.“333”如皋模式为城乡就业创业融合发展构建了基本框架

2006年,如皋市创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333”如皋模式,成为叫响全国的就业服务品牌。在此基础上,还派生了“两大”全国知名劳务品牌“如皋数控”“如皋花木盆景巧匠”。“333”如皋模式提出的建设市场平台、建设培训平台、建设服务平台、建设网络平台“四大”目标全面实现。“333”如皋模式曾于2008年获得人社部优秀研究成果征文一

等奖。

2.基层平台为城乡就业创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城乡就业创业融合发展最基础的保障是基层工作有人做、就业服务广覆盖。早在2009年,如皋率先在全国成功建设村级劳动保障平台,2010年全面实施了标准化建设,全市333个村(社区)实现了“一村一员”目标。全市就业服务业务包括人社保险业务逐步下沉基层乡村。通过村级平台协管员在第一时间把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到基层,覆盖到千家万户。2011年11月,全国部分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技术支持和经验交流会在如皋召开,推广了如皋村级平台建设经验。

3.“回(外)引”如皋模式为企业和劳动者破解了“招工难就业难”难题

“回(外)引”如皋模式也称“双引”模式,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吸引本市在外打工劳动力返乡就业创业,带动更多人就业;二是吸引市外不同类型的劳动力加盟本地建设,投资兴业和经商创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扩大就业。早在“十四期”全国县级人社局长轮训班上,这一模式引起广泛关注,并作为如皋市创新项目申报“2013年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民生决策项目”被国家收录入库。近三年,全市回(外)引劳动力1.8万人。

4.如皋就业“直通车”为城乡就业创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快速通道

如皋就业“直通车”于2013年正式开通,其实质就是“互联网+”服务模式。如皋“互联网+就业”集求職、招聘、培训、政策、数据、服务“六通”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省人社厅关于如皋就业“直通车”研究与实践成果评审鉴定意见评价:“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对象广泛,服务形式多样”,认定为“江苏省创新成果”。如皋就业“直通车”获人社部中国就业促进会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1项。老百姓形象化将就业“直通车”比作“掌上就业”“一点通”“指尖上的就业”。就业“直通车”手机APP、政府公共网站、人社微信公众号以及遍布城乡的自助一体机、公共场所广告互动屏等全线贯通,操作方便,高效快捷。累计个人用户已达5.2万人,企业用户2598家,关注度已突破百万。如皋城乡还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如皋就业直通车就是好啊!让我们就业政策装进口袋,求职选择轻松自在,信息资源服务共享,随时随地圆梦飞翔”。

5.“1+5”创新创业模式为城乡就业创业融合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顺应创业型城市建设的如皋,提出的创新思维即:通过“一批”品牌引领,五大“体系”(科学的规划体系、完善的政策体系、健全的培训体系、完整的服务体系、坚强的领导体系)助推的“1+5”模式,在全市持续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2014年,如皋成功创建成首批“江苏省创业型城市”,2015年,成功创建成“江苏省级创业型示范城市”。“一镇一特色”“一村一品牌”“一人一实业”和“家家无闲人,人人当老板”“能人办企业、百姓创家业、干部带创业”的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格局在如皋全面形成。

6.“晚霞行动”为城乡就业创业融合发展和国家研究延迟退休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如皋“晚霞行动”于2014年实施,通过探索起步、研究推进和政策规范,解决了超龄人员再就业问题。如皋市为世界长寿之乡,全市143.7万人口中传统意义上的非劳动力人口超过40万,其中,65岁以内的近20万人,这部分人员收入来源单一,养老待遇水平不高,有不少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有能力、有时间、有意愿再就业。为推动这部分人群再就业,丰富他们的钱袋子,如皋出台了《市政府关于在全市实施“晚霞行动”的意见》《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晚霞行动”年度系列活动计划的通知》《如皋市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从业伤害保险规定》等一系列配套措施,累计帮助11.9万超龄人员在家政服务、餐饮服务、园林绿化、现代农业、建筑行业等领域实现再就业。如皋“晚霞行动”获江苏省人民政府聚焦富民典型案例征文三等奖,高层广泛关注,媒体高度聚焦。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充分肯定《晚霞行动》成效,《新华日报》、人社部《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就业》《中国培训》杂志、《人民网》《新华网》等国家和上海《东方卫视》、江苏地方媒体等都作了专题推介。

此外,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为城乡就业创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如皋市、镇、村(社区)“三级”人力市场体系形成,每年的“春风行动”、人力资源调查、用工需求调查、市场招聘活动风生水起。如皋市人力资源中心市场被省人社厅命名为江苏省五星级人力资源市场。

综上所述,如皋的探索与实践,为城乡就业创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好的路径。在如皋,城乡融合发展完整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全面形成,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借鉴。笔者认为,“433”创新研究起码能体现四个方面的成果。

一是有效服务的成果。重点体现在服务项目化的管理效果上,要明确实施的项目名称、申报单位、项目简介、预期效果、经费预算、项目审核、项目批准等内容。凡经批准立项实施的单位,政府给予项目资金支持。项目实施期间,根据项目大小,确定预先拨付部分项目启动资金,项目完成后,须报请市就业管理机构组织专家学者或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专家进行项目完成情况评估论证,达到项目预期效果,凭评估机构专家验收报告书,由政府全额结算承担所需的项目资金。各项就业创业业务均可通过项目化的科学运作,实现管理服务效用的最大化。

二是贴心服务的成果。重点要体现在人民群众对就业创业服务的口碑上,“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群众利益无小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作为就业人想问题、作决策、做事情、干事业,都应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标准,要通过“三走进”“三走向”下访、外访、细访等形式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帮助解决实际难题。要加强内联外合、内外协作、异地互动、“零距离”对接,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就业创业服务活动,定期开展电话、问卷、暗访、面谈沟通,征求和了解人民群众对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的建议、意见,让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就业创业服务的温馨。

三是高质量服务的成果。重点要体现在帮助人民群众办成事情的质量上,就政府而言,办事质量表现的更充分更稳定的就业形势,人民收入水平的稳步增长,这是社会发展的根基;就劳动者来说,就业意味着一份稳定的“好工作”,创业意味着自己发展有事业上的“一片小天地”,还能带动其他人就业。高质量最终体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满足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高质量服务需要一定的量化指标体系、实际统计数值来支撑,比如:就业人数、创业人数、创业带动就业人数和收入水平等小康指标,必须接受人民群众的检验。

四是品牌化服务的成果。重点要体现创新工作的社会效应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践充分证明,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思创新、没有创新,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发展就会没有出路。就业如皋品牌一直叫响全国,引领区域发展,彰显了如皋就业人的集体智慧。如皋就业创业服务改革正向深层次推进,最终目标是“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实现“一网通办”,企业、求职者和人民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 ” “最多跑一次”。如皋就业“直通车”的开通,为企业招聘、劳动者求职提供了“一网通办”“只进一扇门 ” “最多跑一次”的平台,比如:劳动者要申办《就业创业证》,过去由市级就业管理机构直接受理、审核、办证,办事人员前后需要跑几趟城区才能办成,现在基层镇(街道)就能受理、审核,通过网络传输信息,由市级最后出证;企业到人力资源中心市场招聘劳动力,过去摊位申请先要带上好多资料,跑市区审核、审批确认摊位,现在只需家中电脑或者手机点击操作申请,就可审核、审批确认摊位,届时按时进场招聘等等。

四、“433”研究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

“433”创新研究将有利于加快推进城乡就业创业融合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但研究与实践中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大数据应用系统共享与“互联网+”模式无缝衔接、高度融合的问题已经成为发展中需要切实解决好的突出问题。新时代新经济新变化,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就业人的有效服务、贴心服务、高质量服务、品牌化服务“四项”服务已经成为普通老百姓、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关注和聚焦热点,就业创业服务深层次的改革势在必行,且有许多新课题和大文章要做。笔者曾于2017年11月应邀参加了中国(潜江)产业就业大数据平台建设研讨会,会上就产业就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提出要解决好五个方面问题,引起与会专家学者的广泛共识。当下,这些问题仍是值得研究、高度重视和解决。

1.要解决好系统項目开发设计的大众化问题

提出不复杂、不烦琐,要像微信一样,让人们都能操作、都好操作、都会操作。

2.要解决好“要我用”为“我要用”的问题

提出让系统应用成为一种主动和自觉行为,像微信一样,天天都想看看,天天都要打开,天天互相转发。

3.要解决好系统主动推送信息的问题

提出一旦有人关注系统、进入系统、点击系统、搜索需求,服务平台就能自动推送信息,提供个性化相关服务。

4.要解决好人力资源真正意义上的动态管理问题

提出让劳动者的就业创业、失业状态、劳动关系变化和社会保险等情况都能在系统内体现,适时掌握,了如指掌,为政府决策提供精准依据。

5.要解决好数据统一共享利用的问题

提出像全国公安系统一样,户籍管理跨地域可调阅、查询和利用;像“网购”“支付宝”“滴滴车”一样,在全国的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区域、任何一个城市,人人都能享用这个平台。有需必应,谁叫随到,方便快捷,得到及时服务,去想去的地方,办想办的事情。要彻底打破区域分割的壁垒,加大力度推进政策落实的城乡户籍一体化,实行国民待遇,公共服务人人共享,满足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建议国家层面,最起码要在省级层面,重点解决好“软件不统一、系统不兼容、数据难共享”的突出问题,这也是党和政府应予高度重视的大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必须解决、妥善解决的大问题,系统的顶层设计、技术支持、软件开发要在兼容性、统一性、共享性上下工夫。对各地已经使用或在用系统,要在技术上攻克难关,研究统一的衔接方法和手段,实现数据共用、资源共享,避免造成原有开发软件废弃或不用,严重浪费大量投入,避免重复投入大量资金,严重浪费、荒废大量资源,体现兼容、统一、共享“三性”原则,使之真正形成大数据系统。就如皋而言,建议:高标准推进平台建设,让群众“跑短路,就近办事”;高标准推进信息化建设,完善就业“直通车”,让群众“不跑路,网上办事”;高标准推进制度机制建设,让群众“少跑路,一次办结”;高标准推进专业化建设,让群众“心温馨,立马办事”,实现服务就业创业的富民目标。

新时代就业创业服务,围绕聚焦富民,推进城乡就业创业融合发展应为终极目标,“433”就业创业服务模式的创新,将为如皋就业创业彻底打破户籍限制和区域壁垒,让就业创业政策普惠共享、异地互动共赢和就业创业经济发展成果人民享有等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其实践与探索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政府各项公共服务,精准发力发挥更加积极更加重要更加有效的作用,从而通过高质量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者介绍:纪成如系中共如皋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如皋市老干部局局长,如皋市人社局党委书记、局长;马达文系正高级人力资源师、高级(国家一级)职业指导师、研究员,如皋市劳动就业管理处党支部书记,市就业促进会秘书长。]

猜你喜欢
如皋城乡服务
如皋:围绕“四个来”做实侨务工作
如皋盆景走向世界绽放异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李昌钰刑侦科学博物馆——“把世界带进如皋,把如皋带向世界”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城乡涌动创业潮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扶贫决战,在如皋打响!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