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伟美 庞钧文 陈观寿
课 题:本文系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大招标课题立项项目《职业学校开展社会培训、技术服务的研究与实践》(GXZJ2016ZD28)研究成果。
《职业学校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技术服务的研究与实践》(以下简称项目)是广西玉林农业学校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大招标课题立项项目子课题之一。进行项目的技术经济与价值分析,旨在为同类职业学校开展对企业员工培训、技术服务提供经验,破解其思想障碍,消除各种顾虑,积极地、稳妥地、大胆地开展对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和技术服务,拓展办学空间,创新技术服务,提高职业学校的知名度,扩大社会效益。
一、技术经济分析
1.项目的时代性
职业学校已经进入了职业教育深入发展的新时代。从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4年5月—6月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可知,国家已十分重视职业教育,把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现代职业教育放在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进行了战略布局。广西玉林农业学校《职业学校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技术服务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的实施,就是在此时代背景下进行的,顺应了职业教育的时代需求,具有时代性。
2.项目的发展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经济领域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结构调整和投资消费结构调整正稳步推进。全国的产业界正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技术基点,推进各领域新兴技术跨界创新,构建结构合理、先进管用、开放兼容、自主可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支撑引领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推进产业质量升级。由于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带来的技术升级,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广西玉林农业学校《职业学校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技术服务的研究与实践》的实施,与时俱进,与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相吻合,顺应了技术经济发展的需要,项目具有发展性。
3.项目的实用性
职业学校教学场所大、设备多、“双师型”教师队伍庞大,教学质量高、教学资源丰富(有教学标准、教学计划、教学案例、教学课件、教案、视频、微课、试题库、手提电脑、多媒体教室、各种教学器具、消防用品、劳动保护用品等),这些教学资源随机、随时、随地都可以拿出来使用。同时,与之相对应的企业职工,也需要以职业技能为主的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所以说《职业学校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技术服务的研究与实践》的实施,具有实用性。
4.项目的可操性
现在的职业学校的大多数教师都经过教育教学方法的培训,有多年的教学实践,许多是“双师”型的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有较高级的技术职称,对教学资源的准备、教学过程的控制,教学方法的应用等都掌握得得心应手,且又有到企业培训的各种运输工具,并被企业所接受和认可,所以《职业学校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技术服务的研究与实践》的实施具有可操作性。
5.项目的经济性
首先,职业学校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技术服务是有偿服务,对职业学校来说是一笔可觀的经济收入。对企业而言,企业对员工的培训,要增加设备、场地、师资、培训经费等,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职业学校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技术服务既可增加学校的经济收入又可减少企业的经济支出,在经济收入与支出方面达到了校企双赢,具有经济性。
其次,《职业学校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技术服务的研究与实践》的实施后,职业学校利用了校内的厂房、设备、机器、教室、教学器具、运输工具等,减小了这些资源的闲置率,增加了利用率,在计算折旧费方面是一笔可观的收入,是一项隐形的经济收入,具有经济性。
再次,政府拨款。国家对职业教育十分重视,国家会下拨职业教育专业与实训室建设资金,完善职业学校的实训中心建设。职业学校对企业职工培训、技术服务办得好的学校,还会得到更多的国家拨款。所以说《职业学校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技术服务的研究与实践》的实施具有经济性。
二、价值分析
1.引领了职业学校的发展
由于职业学校开展社会培训相对于学历教育时间短,积累经验不多,规模不大,起点比较低,与其他教育培训市场的需求相比,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还有较大差距。职业学校开展的技术服务更是短板,甚至是空缺。同时大部分职业学校还没有意识到自身拥有开展社会培训、技术服务的巨大潜力,在开展社会培训、技术服务中投入人力、物力、财力都不能与学历教育相比,在培训市场上尚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因此职业学校在开展社会培训、技术服务中还有许多领域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广西玉林农业学校《职业学校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技术服务的研究与实践》的实施所取得的成果(特别是对企业员工特殊工种的培训方面的做法、经验等),对同类职业学校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2.辐射了同类学校
广西玉林农业学校《职业学校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技术服务的研究与实践》的实施,厘清了社会培训的现状与问题、内容和过程、效果和设计,利用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进一步构建以培训组织网络、培训课程设计开发、培训师资队伍、培训授课方法、培训效果评价为内容的培训体系,得到了同类学校的认可和仿效,对同类职业学校开展社会培训、技术服务具有较大的辐射作用。
3.拓展了办学空间
《职业学校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技术服务的研究与践》的实施,除了原有的场地、设备、设施、教学器具等充分发挥它的功能以外,还增建了培训大楼、培训教室、购置了大量的教学器具和运输工具等;不但培训了大批的企业员工,也同时培训了数以千计的农民工、水库移民工、新型职业农民工等。拓展了职业学校的办学空间,拓展了职业学校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4.壮大了教师队伍
职业学校开展企业员工培训,由于培训周期短、节奏快、实训要求高、紧跟社会需求,课程的变化相应也比较快。项目的实施,首先是建设一个区域性的培训师资资源库,做法一是以职业学校为主体,发挥职业学校的优势,选拔一批懂理论、有技术的“双师型”教师,纳入重点师资培养计划中,重点进行培养和提高。二是突破单一师资来源,把企业、行业甚至政府部门的专家都纳入其中,形成相对完善的培训师资人才资源库,为有效的企业员工培训的开展提供前提保障。以广西玉林农业学校机械加工科的教学资源为例,除了重点培养高、中级职称的懂理论、有技术的“双师型”教师外,还将玉林市安全生产专家库的专家、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培训教师等职业培训教师纳入其中,共同承担企业员工和农民工的培训。他们在培训中学习,在培训中锻炼,在培训中提高,在培训中成长,其中的一些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茁壮成长,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们除了完成本课题的教学研究以外,还主持承担了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参加了全国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教学大赛、创新杯大赛,获得了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在国家级职业教育核心刊物上,发表了较高水平的科研论文。所以说,项目的实施,壮大了教师队伍,同时也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了大批新人。
5.树立了学校品牌
广西玉林农业学校在《职业学校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技术服务的研究与实践》的实践中,充分挖掘和发挥职业学校的培训特色和优势,不断地创新培训模式,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地创新培训教材,不断地填补职业培训中的空白,培养了大批的企业员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是职业教育的名校,先进单位。基于此,大批量的培训都安排在广西玉林农业学校举行,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农民工的培訓、水库移民工的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工的培训、银行员工的培训、计算机操作员的培训等。所以说项目的实施扩大了学校的声誉,进一步树立了学校的品牌。
6.扩大了社会效益
《职业学校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技术服务的研究与实践》,除了面向企业开展以职业技能为主的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外,同时也面向社会、面向农村,面向商业、面向运输业等,开展对信息技术应用、电子商务、汽修与汽车营销、会计电算化、银行操作员、学前教育、育婴等方面的人员的培训,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各类社会急需的人员,为企业、社会解决了用人的燃眉之急,各类受培人员在不同的岗位上尽展风采,服务企业、服务工业、服务农业、服务商业、服务运输业等,做出了重大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所以说《职业学校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技术服务的研究与实践》的实施,扩大了社会效益。
三、小结
《职业学校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技术服务的研究与实践》是一项职业教育技术,它的技术经济呈现了时代性、发展性、实用性、可操作性。项目的价值对同类职业学校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技术服务有引领、示范、辐射作用;不但扩大了学校的基本建设和壮大教师队伍,而且扩大了社会效益,特别是对企业员工培训和技术服务是短板,甚至是空缺的职业学校更有示范作用。
(作者单位:广西玉林农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