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游+李惠
摘 要:通过在COMSOL Multiphysics建模下构建格栅拱架模型,运用其固体力学模块中的屈曲分析和稳态研究功能,对模型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进行了计算和仿真研究,分析得到拱圈和格栅有应力传递现象、下拱圈两翼发生S状变形的结论。
关键词:格栅拱架;有限元模拟;承载能力;变形特性
中图分类号:TU3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8)03-0167-02
Abstract: The grid arch frame model is built under the COMSOL Multiphysics modeling, and by adopting the buckling analysis and the steady-state research function of its solid mechanics module, the load-carrying capacity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l are calculated and simulated. The results of stress transfer in the arch ring and grid and S-shaped deformation of the lower arch ring are obtained.
Keywords: grille arch frame;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bearing capacity; characteristics of deformation
引言
隨着地下结构的发展与兴起,格栅拱架的支护结构被工程界所广泛应用,因此研究其结构的承载能力与变形特性具有重要意义[1-3]。针对“格栅拱架的设计、建造与加载试验”的模型设计竞赛,通过运用COMSOL Multiphysics中的稳态研究和屈曲分析功能,对参赛模型进行相关力学性能研究。
1 几何建模
1.1 模型简述
根据赛题制作和加载要求,提出一种六分段拱圈、倒三角直墙形式的格栅拱架模型,结构共五榀。模型长宽高尺寸为600mm×500mm×350mm,且模型底部有200mm的垂直净空和350mm的水平净空。除直墙处的杆件添加内撑外,其余杆件不添加内撑。模型设计图纸如图1所示。
1.2 计算模型
根据模型设计方案,在COMSOL有限元分析软件的固体力学模块中建立仿真计算模型。计算模型如图2所示。
2 参数定义
模型制作材料为230g巴西白卡纸(型号787mm×1092mm,230±5g),杆件设计截面尺寸为10mm×10mm。对于添加内撑的杆件,其强度参数为未处理杆件的1.5倍。由此得到白卡纸的材料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
3 边界条件
3.1 位移约束
根据实际加载情况,模型需安放在与模型尺寸相同的加载箱内。约束条件定义与加载箱壁接触的杆件接触面为侧限约束,即接触面不发生垂直于箱壁的侧向位移。
3.2 施加荷载
加载实验需在拱顶覆盖白卡纸封层,在填砂后放置加载钢板和重力砝码进行静力加载。模型共受到拱顶上部的覆盖土体q1、加载钢板q2和外加砝码q3三部分载荷作用,视作均布荷载施加在模型杆件上。运用太沙基理论[4]计算得到施加土体的竖向荷载为拱顶q1t=3.75kPa,拱脚q1d=4.36kPa。加载钢板重量为20kg,则q2=0.70kPa。最大可加载砝码质量为280kg,则q3=9.86kPa。覆盖土体计算荷载如图3所示。
4 屈曲分析
在最大加载质量300kg情况下,运用COMSOL屈曲分析功能对模型的受力变形进行数值模拟,结果如图4所示。
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可以分析得到如下的变形特性:上拱圈中点处的竖向位移较大,下拱圈的梯形支承两翼发生明显的S状变形;在拱圈与直墙段连接处的相交节点有下压的现象;直墙段整体保持稳定,无明显的弯曲变形。求解得到监测点的z轴位移量为10.2mm,未超过位移要求限值20mm。
5 稳态研究
运用稳态研究功能对模型的承载力进行研究,得到模型的应力分布情况:在直墙段处的杆件应力最大,相交节点和上拱圈次之,下拱圈应力最小,拱圈和格栅有明显的应力传递现象。模型应力分布数值模拟结果如图5所示。
6 结束语
运用COMSOL软件对格栅拱架模型进行屈曲分析和稳态研究,得到模型在梯形支承处发生明显S状变形,上拱圈中心点沉降位移较大的变形特性;模型的应力分布在直墙段处最大,拱圈和格栅有明显的应力传递作用。
参考文献:
[1]曲海锋,朱合华,黄成造,等.隧道初期支护的钢拱架与钢格栅选择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3(2):258-262.
[2]张德华,刘士海,任少强.高地应力软岩隧道中型钢与格栅支护适应性现场对比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33(11):2258-2266.
[3]李树忱,冯丙阳,马腾飞,等.隧道格栅拱架喷射混凝土支护力学特性[J].煤炭学报,2014,39(s1):57-63.
[4]王渭明,杨更社,张向东,等.岩石力学[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0:175-176.
[5]厉勤杰.浅谈隧道钢拱架支护的施工要点[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0):261.
[6]王文学.浅议某高速公路的路基施工中土工格栅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8):144.
[7]白昊天.土工格栅在处治路基不均匀沉降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2):1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