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廷
摘 要:昆明市轨道交通4号线线路长,深基坑施工风险大,穿越既有结构物风险高,施工过程中采用监控量测信息化技术。结合应用实际,详述了信息化的必要性、技术架构、数据处理、预警处置流程及应用效果。实践表明,监控量测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昆明市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安全施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监控量测;信息化;轨道交通
中图分类号:U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8)03-0132-02
Abstract: Kunming Rail Transit Line 4 is long, and the risk of construction in its deep foundation pits and through existing structures is high, so monitoring and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In combination with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 necessity, technical framework, data processing, early warning and disposal flow and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formatization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monitoring and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vides a strong guarantee for the safety construction of Kunming Rail Transit Line 4.
Keywords: monitoring measurement; informatization; rail transit
的过程,监测信息化管理系统将为此搭建一个平台。
监控量测信息化是地铁运维数据共享的需要。为运维整治及时提供历史数据参考。传统纸质资料不易长期保存且检索获取数据的过程非常繁琐,而信息化数据可备份至服务器,资料保存安全可靠,可根据需要隨时调用,检索方便。
3 监控量测信息化系统应用内容、方法
监控量测信息化系统是集现场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处理、自动反馈及预警为一体的系统,成功实现了移动智能终端无线驱动全站仪、电子水准仪、频率仪等设备一键采集量测数据、利用4G网络及时将数据传送到数据中心、自动分析数据统计报表、及时发现异常并发布预警信息等功能,为保障施工安全、优化设计和施工决策提供及时真实有效的数据依据。
3.1 系统搭建
系统搭建为整个系统的核心,决定了系统的架构与运作方式,为后续流程的顺畅运转提供软件平台基础,其主要工作包括:(1)工程树及人员权限设置,按照工程指挥部-标段项目部-工点逐级创建;(2)工点信息及图像模型建模,即按照设计文件录入和创建工点模型;(3)监测项目及测点信息创建,即添加基准点测点并布置于对应工点模型上;(4)运行机制及预警机制的植入;(5)子模块串联与交互等。
3.2 系统采集
基于无线蓝牙技术,通过软件协议实现移动采集终端(手机)与各类监测仪器的连接,实现轨道交通涉及的各类必测监测项目的全覆盖。
3.3 数据的运算对比分析
通过软件内置功能可实现数据计算与分析比对,可直接计算出本次观测成果,包括成果值、差值,如若出现异常变形,系统会自动提示监测人员进行复核测试,以确保成果的有效性。
3.4 数据的上传
监测人员在采集完数据且经系统判定无误后,其可借助4G网络一键上传至后台服务器,由后台服务器进行运算处理,并按照系统设置的管理权限对数据进行分发。在现场监测结束后,监测成果已经完成,略去传统监测内业处理及成果报告报送的过程,大幅提高了时效性。
3.5 监测预警
监测信息化的核心价值是时效性,而监测预警的判定和及时推送则尤为重要。后台在接受到数据后,除对正常数据进行处理分发外,后台服务器会根据规范所明确的预警规则,对每组数据进行判定,如达到警戒值系统将按照黄橙红三个预警等级进行推送,用户可在现场监测完成后第一时间掌握最新预警情况;同时用户也可借助移动端或网页端进行预警详情的查询,包括预警等级、里程部位、类别。
3.6 预警处理及消警
在收到预警信息后,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登入系统填写现场施工情况及拟采取的措施;监测人员填写需要补充的监测说明和现场巡视情况以及拟采取的加密观测措施;参建各方参加现场分析会,分析原因并制定对策,施工单位根据分析会达成的一致意见进行现场处置,并在平台上更新处置进展和效果;若变形趋稳,满足消警条件且各方达成一致意见后,平台消警。
4 监控量测信息化应用效果评价
一是有效规范了监测单位的作业行为。系统内置严谨的测量程序,可引导监测人员按照规范要求完成测试,过程中对测试精度、闭合平差等参数不满足要求或变形量超限的数据,系统会提示进行复测,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数据测取方式为蓝牙连接设备进行测取,不再人工读取、录入,消除了纸质数据记录或处理错误的可能性。
二是监控量测预警数据时效性大幅提高。传统的预警响应及处置往往滞后,主要原因是量测数据在测取后需人工进行一系列整理、计算、编制报告等工作,测取的数据最快要2小时才能传达到管理层,且管理层往往需经过一系列的核查后才进行决策,预警处置时效性不强。系统应用后,监测数据能第一时间反馈至管理决策层,及时真实的反映预警情况,能够迅速处理,大大提高了管理与施工处置的时效性。系统的运用对监测异常数据及时预警,分级处置,真正发挥监控量测工作的功效,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三是经济效益明显。信息化系统能够充分采用既有的社会资源,通过软件的开发,数据采集及软件运行等设备均采用手机、办公电脑等办公必备设备,不追加资金的投入。取消了传统纸质报告的做法,数据自动保存至服务器,自动输出报表,无需人工录入,极大的节约了监测单位的人员投入。通过4G网络及宽带,数据可以快速传输,预警数据可以立即推送到管理人员手中,为及时处理大变形等事件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有效预防了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
监控量测信息化技术在昆明市轨道交通4号线应用以来,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预警信息,安全隐患能及时处置、消除,无一例工程事故发生,有力保障了工程建设的正常推进。
参考文献:
[1]北京市规划委员会.GB50308-200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GB50299-1999(2003版).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3]曹琪,马学宁.隧道监控量测与超前地质预报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3):157-158.
[4]周玖利,彭昊.铁路隧道监控量测信息化技术[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5):00295-00295.
[5]侯得林.建筑基坑监控量测[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7):254.
[6]程许龙.试论铁路隧道监控量测信息化技术[J].建筑·建材·装饰,2014(22).
[7]李晋全.隧道新奥法施工中监控量测技术的应用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0):2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