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善葆
谚语,即用固定语句、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在大众中广为流传。如,人们常说的“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等。而在养生保健方面的谚语也很多,有的已在民间流传几百年,对现代人仍有启迪意义。
▲人怕不动,脑怕不用。
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每个人的器官组织都会渐渐发生老化,然而老化的快慢和程度与“动”和“用”是分不开的。就心脏和大血管来说,经常锻炼可以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一般成年人安静时,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每分钟约250毫升;轻度运动时,增加到350毫升;中度运动时,增加到500毫升;重度运动时,则增加到750毫升。由于冠状动脉血流量的增加,改善了心肌的营养和代谢,所以,一个长期锻炼的老人的心脏功能要比一个极少锻炼的中年人好。脑力劳动也是一样,人的大脑只要使用得当,刻苦学习,勤奋思考,就会越用越灵,并能充分发挥神经系统的潜力,提高脑力劳动的效率。譬如,俄国的生物学家巴甫洛夫和作家托尔斯泰到80多岁高龄,还保持着良好的记忆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动则不衰,用则不退”,这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总结。
▲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
18世纪法国医生蒂素有句名言:“运动就其作用来说可以代替任何药物,但所有的药物不能代替运动的作用。”这句话精辟地分析了药物与运动的关系,充分肯定了运动对健康的作用。我国千百年的医学实践证明:企图用某种药物来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那是徒劳的。历代不少帝王将相,千方百计寻求灵丹妙药,企图长生不老,结果是“缘木求鱼”,或者适得其反。不少老年病、慢性病的治疗单靠药物效果是不理想的,只有配合体育疗法才能更快地恢复健康和劳动能力。特别对患有关节强直、肌肉瘫痪的病人,医疗体育更有其特殊的功效。俗话说,“一日舞几舞,活到九十五”,现代则概括为“生命在于运动”。
▲早起做早操,一天精神好。
俗话说:“一天之计在于晨。”清晨,空气新鲜,环境幽静,加上经过一夜的睡眠,疲劳消失、体力恢复,心身都处于最佳状态。此时,若到户外散步、慢跑、练拳、舞剑、做体操,对神经系统来说是一个有益的刺激,可使大脑的神经细胞进入兴奋状态,并且能调动和提高人体各部分正常机能。与此同时,经鼻吸入大量氧气,经眼观察旭日东升的美景,使精神振奋,为一天的劳动、学习做好了精神和物质上的准备。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三百步,不用进药铺。
饭后散步对健康是很有好处的。其原因在于饭后百步可促进消化腺的分泌和肠道的蠕动,有助于胃肠道对食物中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在和煦的天气里,晚饭后到户外去漫步,可使人身心舒畅,能较快地消除疲劳。因此,饭后散步有益于长寿。
▲朝食三片姜,犹如人参汤。
姜有散寒、健胃、止吐作用。古代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详尽地描述了姜对人类健康的作用。他提出“晨含一片姜,防病保健康”的养生方法。祖国医学认为,姜的健脾益胃之功,对老年人尤有作用。姜可以提高老人的消化能力,增加食欲,使人延年益寿,所以人们誉之为“犹如人参汤”。
▲吃得慌、咽得急,伤了胃,伤了肠。
“细嚼慢咽”,这是人人皆知的良好饮食习惯,它的好处是既能将饭菜等食物嚼烂,减轻胃肠的工作量,又可以刺激唾液的分泌,使唾液中含有的大量消化酶来帮助消化食物。相反,若不嚼就咽,久而久之,势必增加胃肠负担,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导致消化不良。不少胃病常常就是由此而引起。此外,必须养成从容就餐的良好习惯,“吃得慌,咽得急”,有时还会把饭、菜,特别是骨头卡到喉部,甚至呛入气管,引起危险。
▲少吃一口,舒服一宿。
食物的消化吸收主要是在消化系统进行。吃得过饱,不仅增加消化道的负担,而且还加重了心脏的工作。因此,晚上吃得过饱就会影响正常的睡眠,尤其是对患冠心病的老人,由于增加心脏负担还会有损健康,个别老人甚至贪多过饱而发生意外,危及生命。
▲青菜可口,疾病逃走。
这里说的青菜泛指新鲜蔬菜,它是供给人类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主要来源。其中尤以维生素A、C及核黄素含量丰富。每天吃250克新鲜蔬菜就可以满足身体对维生素、无机盐的需要量。特别是近年来调查研究发现,蔬菜缺乏地区食道癌、胃癌的发病率较高。蔬菜中的维生素C和植物纤维素对冠心病的预防有一定的效果。维生素A和C对预防某些肿瘤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倡人们多吃些可口鲜嫩的蔬菜,就不怕疾病“不逃走”了。
▲笑口常开,青春常在;遇事不恼,长生不老。
“人逢喜事精神爽”;“笑一笑,十年少”。这些民间谚语早为人们所熟悉。国内外不少学者对笑的生理意义进行了研究,发现笑可以帮助消化,增加循环,有益于肺脏;能够发汗,消除神经系统紧张感;放松肌肉,还可以振奋一切器官的功能。所以爱笑往往是人保持健康的因素之一。我国对长寿老人调查的结果也表明:长寿者大多数是开朗乐观,从容温和的。
▲三分吃药,七分养。药补不如食补。
这两条谚语主要是恰当地评价了药物的作用。我們知道,每一种药物都有其一定的针对性,然而不同的机体有不同的情况,患病的机体更是错综复杂。特别是老年病,由于其病程经过缓慢,加上缺乏特效药。因此,药物对它来说仅仅是综合治疗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唯一的手段。相反,在精神情绪、合理营养、适宜活动、规律生活等方面注意“保养”,增进健康,增强抵抗能力,倒是更有其重要性。这就是“三分吃药,七分养”的道理。至于药补和食补的关系就更容易理解了。药补终归是“药”,药就不能随心所欲,谁想吃就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裤带越长,寿命越短。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过于肥胖”是健康受到威胁的信号。肥胖对心脏、呼吸、消化和体温调节都会带来不良影响。心脏和心脏外围若有大量脂肪堆积,则妨碍心脏活动,增加心脏工作的负担;腹腔的大网膜贮满脂肪时,也会阻碍横膈的活动,从而影响呼吸;有些严重影响健康的疾病,如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胆囊炎、糖尿病等都和肥胖有关。有一种说法:“人越是胖,死亡机会就越多。”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也不能理解得太绝对。总的说来,人以健康壮实为好,过于肥胖对人体是不利的;不过老年过分消瘦,也并非好现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