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京田
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证明实验室是增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是高校建设的基本保障,是学校教学水平、科研水平、服务水平最直观的体现。而艺术院校实验室基本都是高校自筹或争取上级部门资金建设而成,建设初衷是为加强艺术实践教学环节,提高艺术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队伍。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需要实验室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就艺术院校实验室而言,需要深化实验室内涵建设,提高艺术实践教学水平,全面提升实验室服务能力,以满足社会对艺术专业人才综合能力的需求。
随着国家对实践教学的日益重视,在2012年出台《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各高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2016年10月,山东省教育厅制定《关于加强普通本科高校实践教学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把实践教学环节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人文社科类专业达到20%以上。”艺术院校要保障实践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全面提升实验室服务能力。
如何充分利用实验室,提高实验室的综合效益,已经是艺术院校实验室管理者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必须积极探索实验室开放共享机制,只有不断提升艺术院校实验室服务能力,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求,达到高校和社会对实验室的要求。
首先,提升实验室服务能力,能有效提高艺术教学质量。艺术教育本质特点是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实训教学,引导学生把艺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深入理解艺术教学的本质,提升学生艺术认知力,提高艺术创作创新能力,有效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
其次,提升实验室服务能力,能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开展艺术实践教学规律研究,并把艺术规律运用于作品设计,通过实验室资产设备和丰富人才资源,产出适用于社会的各种艺术产品,如电影、美术作品、设计作品、作曲、家具设计等,实现高校与社会开放共享、接轨,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再次,提升实验室服务能力,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艺术实验室凭借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对外输出艺术产品和各类艺术人才,倡导和支持实验室师生发挥专业特长,参加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鼓励师生在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同时参加特色鲜明的主题实践活动或社会公益活动,如承担大型艺术综合项目展演、电影或者公益视频拍摄等工作,做好社会志愿服务,落实产学研一体化研究,提高艺术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扩大艺术院校的社会影响力。
高校主要任务是教学、科研和培养人才,艺术院校作为培养艺术人才的高校,实验室服务能力与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而影响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所以要提升实验室服务能力,首先就要提高实验室为学校服务的能力:
(1)为教学服务。艺术实验室建设初衷是为教学服务,为艺术专业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场所,让技术与传统学科相结合。要注重利用科研成果和现代技术手段,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与创新相结合,为艺术教育发展提供良好的教学保障。如陶瓷实验室利用最新式烧窑设备把师生的设计作品完美地呈现在展示台,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学习到陶瓷设计的全部流程。
(2)为科研服务。实验室成立后,艺术院校师生能够利用新技术和设备做科研项目,利用实验室为艺术各学科提供养料,做出新的课题内容,形成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推动艺术教育的进展。如国家和各省每年都有本科教改项目立项和管理的课题,而且其中有专门的实验教学课题,完全可以通过实验教学与管理提升实验室科研服务能力。
(3)为人才培养服务。艺术院校实验室主要目的是培养艺术人才。一是培养青年学生,让学生通过实验室,顺利把艺术教育规律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学习先进技术,增强艺术人文素养,提高思维创新性,培养综合性艺术人才。二是培养教师,教师进入实验室,把先进的艺术知识应用于实验教学,有利于教学相长,也让专业教师通过实验室迅速了解本校各专业艺术教学的特色和定位,对教师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教育不能产业化,所以实验室不能过多追求经济利益,但是实验室运行需要经费,尤其是后期设备的更新换代和维修保养,需要大量资金,不能全靠学校解决,否则会让实验室成为学校教学运行的负担。所以实验室就要为经济服务,一是为了实验室本身的后期维护经费,二是实验室也要有资金来引进或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高水平业务能力的企业家、专业技术人才、技能大师等优秀校外人员,充实学校实践教学队伍和鼓励师生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成果。
(1)艺术院校实验室可以直接为经济服务。通过实验室现有资源,鼓励师生创作出优秀成果,投放社会。如木工实验室,师生可以研发新作品,与家具厂合作,转让创意和设计。电影类实验室可以拍纪录片或者微电影参赛,获得国家或者地方政府扶助基金。这些方式都能推动实验室良好运转。
(2)艺术院校实验室可以整体对外租借。由于艺术院校师生主要精力用于教学和科研,经济开放意识不强,而且实验室多是为教学、练习使用。根据高校课程安排,实验室不可能全部用于教学使用,总会有空余时间闲置,而社会上的企业或者个人由于实验室投入资金大、成本回收慢等特点,很难自建,可以借助艺术高校实验室合作来共同完成研发任务。二者诉求一致,形成实验室对外租借空间。实验室从而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弥补实验室在设备更新换代方面不充足的资金。
艺术院校实验室虽然不像工科类实验室那样,能产生科技成果,对社会起到立竿见影服务作用,但是由于艺术学科的特点,实验室社会服务也有其自身的特色。
(1)艺术创作。艺术院校实验室创作之物与艺术行为相关。从古至今,自有人类出现,繁衍生息,便有艺术的诞生,从古代陶器到唐宋诗词歌赋人人传颂,都是艺术创作,由此可见实验室的艺术创作成果的重要性。实验室产出艺术作品,对社会采取公益展出或者有偿演出,都是艺术创作的社会服务功能,
(2)艺术咨询。艺术院校实验室可以作为社会上的艺术咨询基地。实验室有资金、人才、设备和研发能力,完全可以为社会提供艺术咨询功能,如动画技术、家具陶艺设计、音乐指导等艺术咨询指导作用,让艺术深入群众,让群众推动艺术社会服务功能。
(3)成果转让。艺术文化科技类实验室通过科学研究产生一定的技术成果、专利,可以利用这些技术成果为社会文化建设服务。如家具发明专利技术、陶瓷设计专利、紫砂壶、电影作品等。艺术实验室产出的作品可以通过成果转让的方式获得经济利益。或者采取多种形式的实验室艺术成果转让方式,不仅能追求经济效益,更能获得良好社会服务效益,从而使得实验室的人、材、物有效运转,提高实验室社会服务功能。
(4)技术服务。艺术院校科技类实验室可以利用高校丰富的教育资源提供技术服务,可以提供服装设计、影视拍摄技巧、舞台美术装置、工业设计方案、手工艺等技术支持。如文化遗产系列实验室利用文化遗产保护、检测、鉴定、修复和数字化方面的技术,与文化遗产工程公司和文化艺术品拍卖公司联合,通过掌握的技术为这些公司的壁画保护工程、石刻修复工程、文物艺术品鉴定工作提供技术服务,共同为社会中的文化遗产保护难题提供解决方案。
艺术院校实验室经过多年运行,发现实验室各种服务能力不平衡。如实验室注重为高校教学服务,经济服务由于体制或者管理机制等原因,效果不明显;社会服务功能不统一,艺术创作成果突出,成果或技术转让稀少;艺术咨询缺乏统一的管理、鱼龙混杂等。究其原因,主要有四点:
(1)实验室管理体制不统一。现有艺术院校实验室管理体制存在设备管理归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实验教学管理归教务处,实验人员管理归各教学单位。看似简单明晰,其实“个人自扫门前雪”,无法形成合力,缺乏一个部门统一管理人、材、物,只能做好基础的教学服务功能。而艺术院校对于开放型实验室大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综合类大学实验室那样有一套已经完备且行之有效的运营管理模式。
(2)实验室开放共享程度不足。首先,政府对高校财务审计严格,实验室对外经济服务缺乏明确的政策文件引导;其次,高校是个稳定的事业单位,各部门抱有宁可不干,也不犯错误的思想,导致实验室对外开放共享不足;再次,在开放型实验室探索上,因为实验所需材料的千差万别,艺术院校实验室也缺乏统一共享开放的教学环境。
(3)社会服务程度不够深入。首先,艺术院校实验室优秀成果,缺乏引导,教师和学生依据实验室设备和自己艺术需求创作作品,孤高自赏,曲高和寡,有时不能很好地满足群众对艺术的诉求;其次,实验室优秀作品或者成果缺乏专业机构对外展示,艺术院校实验室缺乏专业市场营销人才,社会与艺术院校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从而形成艺术院校实验室社会服务程度始终差强人意。
(4)艺术院校实验室缺乏专门管理人才。这种人才不仅仅是实验技师或者专业教师,而是指既精通实验室管理,又能熟悉仪器设备操作维护,又掌握艺术专门技能的人才。实验室现阶段更需要具有丰富市场实践经验和高水平市场营销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校外优秀企业家或者技能大师来指导师生创作。
对艺术院校实验室及其教学资源实行综合改革,规范和完善实验教学管理机制,重组和构建各学科专业的实验室群,集中全校分散在各二级学院的实验设备和人才队伍,统筹配置全校实验教学资源,并把实验室作为校内外交流的平台。通过组织学术会议、专家讲座、国内外培训等等多种手段使实验室掌握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和重要的学术思想,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近几年3D打印火热,各二级学院纷纷上马3D打印实验室,造成资金分散、技术人才缺乏,有些设备闲置浪费。集中全校统一管理,由专业技师管理指导,能有效提高实验室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
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第八条精神:学校实验室在保证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和技术开发,开展学术、技术交流活动。实验室在完成艺术教学实验实训、学生科技活动、毕业实习和科研等工作任务的前提下,有余力的可以组织对社会服务。对社会服务的方式包括:接受外校、外单位的实验实训任务;接受外单位的测试、加工或制造任务;出租、出借仪器设备等。
艺术院校实验室作为艺术教育的高等教学基地,具有丰富的艺术资源和专业的师资力量,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社会服务,制定适应社会和学校发展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可以校企合作,让企业走进艺术院校学习最先进的艺术知识,也让师生走进企业,让学生直接面对市场。这不仅能节约企业研发投入,也能更好的加强实践教学,而且可以把实验室社会服务工作列入艺术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实践学分,鼓励学生更好地参加企业项目研发,更快地接触社会,增强就业能力,也让艺术院校借助实验室平台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素质艺术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是高校教育的一种发展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如实验室校企合作,把企业研发力量放在高校实验室,学校利用实验室积极开展“项目教学”,把企业项目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更早地接触社会需求、实践所学知识,缓解当今社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状。
校企合作,对校方和企业是双赢。企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对高校学生进行定向选拔、培养,毕业后直接进行招聘,避免了对招聘的员工进行二次培训,可以缩短员工的岗前培训期,通过合理的教学体系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
艺术院校实验室作为一个教学单位,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实验教学队伍。不仅能开设实验课程,培训高校师生,还能能懂设备、懂技术,指导学生使用实验设备创作,打造精英“双师”型实验教学队伍。
艺术高校实验室更需要有让在实验室取得的专利成果可以对外提供服务的各项人才,实现将艺术院校实验室成果用于学校教学,更要用于服务社会、服务国家。培养这类人才,要注重与社会的交流,学习公司企业的先进经验,了解艺术院校科研成果运作模式,打造引领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新模式,制定出适合艺术院校的、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推动艺术院校实验室走上更高水平,加快一流大学艺术学科建设进程。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求艺术院校实验室不仅是一个“教学—实践”的平台,更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是加快艺术院校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指标。提升艺术院校实验室服务能力,是系统工程,需要进行顶层设计,进一步探索提升实验室服务能力新思路、新方法,提高实验室各项服务能力,打造艺术人才创新培养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