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凯妮
(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小学,江苏 海门 226100)
所谓互动教学,其打破了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着重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1]。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基础知识教学环节是一个相对枯燥的过程,再加上小学生注意力较难集中,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等因素,倘若教师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只是一味地向学生进行灌输,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较差[2]。而通过构建合理的教学情境,在情境的渲染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能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并且,基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成长特点中,感性认知占据主导地位,因此,通过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以开展互动教学,能够让学生逐渐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提升其音乐基础知识水平。
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音乐基础知识教学时,首先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情境。由于教师在互动教学中承担的是发起人和推动者的作用,而语言则是师生互动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在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通过童真的语言、幽默风趣以及生动形象的语言,与学生建立有效沟通的桥梁。在建立语言情境后,情境感染是互动教学的核心。在这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情境的构建以此与学生展开互动教学。例如,教师在进行《我们才不怕大灰狼》该歌曲的教学中,在对学生展开基础知识教学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导入“三只小猪”的故事,以故事情境抓住学生的童心。
实践是真正让学生动起来的有效手段。在小学音乐基础教学环节中开展互动教学,主要是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而基于小学生天生爱玩、好动以及表现欲强等特点,实践教学无疑是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学习知识的有效措施[3]。
例如,教师在讲解《会跳舞的洋娃娃》这首音乐的基础知识之前,首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声音素材收集”的任务。在上课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猜声音”的活动,让学生上台模仿或是演奏自己所收集到的声音素材,例如手鼓、串铃、敲击水杯等声音(演奏时让台下的学生蒙上或闭上眼睛),而台下的同学则根据台上学生所发出的声音,猜一猜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对不同声音的辨别能力。而后,为学生播放《会跳舞的洋娃娃》这首音乐,并向学生讲解其节奏、乐句、乐段以及节拍等。在讲解完该首音乐的乐理知识后,再次为学生播放这首音乐,并组织学生开展“基础知识竞赛”活动,即为学生一句一句地播放音乐,在一句结束后,向学生提出“在该句中,其节奏属于什么类型?”或“请说出该句中一共有几个节拍”等问题,让学生进行抢答。利用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到音乐基础知识教学环节中,并进一步了解与掌握乐理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水平。
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是保证互动教学顺利开展以及持续有效进行的前提,与此同时,通过师生配合,充分将学生这一主体与教师的指导更好的融合在一起,一方面既能够促进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而另一方面,对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具有积极的意义。除此之外,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黄金阶段,学生的奇思异想对于其未来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通过与学生开展互动探究,能够及时捕抓到学生创新的火花,这无论是对教师的教学还是对学生的发展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4]。
例如,教师在讲解《玩具进行曲》这首音乐的基础知识时,在向学生介绍完相关的基础知识后,教师可以与学生对这首音乐中的每一段情感展开探讨。首先由教师对歌曲中的情感以及自身所获得的感受进行分析,而后让每位学生分享自己对这首音乐的不同感受,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观点。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从教室中选择任一物品作为乐器,由教师进行歌曲的演唱,学生则利用自己选择的物品为教师进行伴奏。从而让学生在师生互动探究中,激发其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激起其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欲望。又或者,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节奏、节奏记号”等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各族小朋友在一起》这首音乐的节奏拼图,并提前为学生设计节奏记号拼图块,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节奏记号中选择合适的拼图拼到残缺的节奏拼图中,而后由教师为学生演奏或演唱出学生拼出的节奏,并让学生感受自己所拼出的节奏有没有节奏感。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音乐基础知识环节教学需要突破传统“填鸭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开展互动教学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激发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对知识的掌握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