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玲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民族音乐是我国独具民族特点的文化精髓,包含了我国各个少数民族的不同文化、民俗以及音乐种类,其深厚的民族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体现。作为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素材,民族音乐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应深入发掘其内在潜力,为培养儿童的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提供随处可见、随处可取的丰富音乐资源。
学前民族音乐教育是指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的以民族音乐为主要载体和内容的早期教育教学活动。在《幼儿园教育纲要》中也提到,“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享,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然而,通过调查发现,民族音乐在幼儿园的开展实施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存在对民族音乐重视不足、缺乏深刻挖掘,内容选择缺乏科学理论依据等等问题。
儿童时期是大脑发育最快速的时期。3岁儿童的脑容量接近成人的75%,5-6岁是儿童大脑发育的首个加速期,7岁儿童的脑容量基本接近于成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幼儿的神经细胞结构不断趋向于复杂化,神经纤维不断生长,2岁以后,儿童神经纤维的髓鞘化逐渐完成,脑内部更加成熟。得益于儿童早期大脑的快速发育,学前教育阶段是儿童进行音乐启蒙活动的关键时期,利用这一关键时期,对儿童进行相关民族音乐的教育是可行的。
早期关于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依据主要依靠于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对于2-7岁的儿童而言,认知能力处于前运算阶段,儿童能利用表征(表象、图画、词、姿势)而不仅仅是动作,来思考客体和事件。思维更加敏捷、灵活和有效,更加专注于直觉状态。因此,针对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选取适合儿童发展和接受能力的民族音乐,使得民族音乐能够得到传承和发展。
对于个体而言,民族精神的传承更加有利于个体后期的成长和发展。在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家,许多儿童在幼儿时期,都会接触与本民族音乐、文化习俗等相关的教育。而在我国,大多家长认为,在幼儿时期没有必要对其进行地方音乐的介绍,等他们长大后就会自然而然的明白,熟不知这样的认识存在很大误区。儿童天生活泼好动,对节奏明快的音乐旋律表现出极强的接受能力和探索兴趣,因此及时对儿童进行民族音乐教育,使他们能在喜欢的音乐中获得相关的民族习俗、文化及人民生活、生产等经验;从小受到民族音乐的熏陶,有助于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民族意识、民族认同等,为进一步培养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民族音乐教育对于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有积极影响作用。民族音乐以其丰富的音乐素材为基础,多种表现形式相结合,对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儿童通过喜欢的音乐获得较多的生活经验,促进其和同伴等的语言交流;融入多种形式的回族音乐通过唱、念、跳、跑等多种形式进行丰富表现,对儿童的身体平衡协调、大肌肉的发展等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再次,民族音乐不仅以表现人们生活、生产相关的习俗、文化等材料为背景,部分还以充满想象力的故事传说为背景,进行了二次创作和表现,对儿童进行这些音乐素材的教育,有利于幼儿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的开发;儿童通过对自己学习后的愉悦感受、认知等的表达又进一步促进其语言能力和情绪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充分发展。
民族音乐教育是儿童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获得主要经验的总和。因此其内容的选择必先充分考虑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儿童思维方式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在选择内容时应选择易于儿童理解,符合又略高于儿童生活经验的音乐内容,有利于儿童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例如,可以选取人们生活、生产情景的相关风俗类小调等民族音乐。其次,依据《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提到“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享,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在选择内容时要全面考虑所选内容需能够促进儿童情绪情感的满足,有利于儿童身心等的全面发展。例如,选择以广泛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为主要内容,歌唱历史事件和人物,倾吐人民群众的理想等音乐。再次,所选民族音乐教育内容要从儿童兴趣出发,选择儿童喜欢的音乐内容进行活动设计,儿童便能在最初的接受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如主要以传说故事、民间生活和诙谐逗趣为主的音乐,其曲调大都婉转、柔和,歌词优美、动听,节奏欢乐、轻快,气氛喜庆、热闹,这样不使儿童感到无聊乏味,才能够进一步真正对其进行民族精神意识的培养。
因此,幼儿园在民族音乐教育内容的选择中,可依据以上三点原则,结合民族音乐的分类和特有的简单乐器,选择通俗易懂、具体形象、直观简洁、适合儿童身心等全面发展的民族音乐教育内容。
政府机构需要认识到民族音乐所拥有的巨大教育作用,以及其丰富深刻的民俗、文化等的传承所具有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各级政府机构有责任,有义务利用信息传播迅速的网络,电视,报纸传媒等多种传播方式将民族特有的音乐进行传播,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当地幼儿园进行重视民族音乐教育思想的传达,以中央集中的课程管理方式为基础,促进课程开发的地方化和校本化趋势,为不同的教育机构开发和创生本土资源提供政策支持,同时其也赋予了教师依据地方文化创生课程资源的主动权,为本民族丰富的音乐文化提供本土化的生长土壤。
政府机构加大对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播力度后,幼儿园首先要在理念上真正地、主动地认识到民族音乐教育所包含的重要作用,只有拥有了科学的理念,才能够在实际的教育中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方法来对儿童进行民族音乐教育;其次,幼儿园需要组织专门的教研团队,来收集选取适合儿童的民族音乐内容,幼儿教师要综合多种教育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幼儿通过探究、合作、体验、即兴等学习方式,让其在民族文化氛围中学习音乐,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儿童能够全面和立体地从音乐中感受民族文化,认识音乐魅力,例如在进行歌唱活动设计时,教师可以采用符合儿童兴趣的方式引出主题,使儿童能够在生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歌唱,促进其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再如乐器的识别,在进行乐器认识的过程中,鼓励儿童相互协作、互相交流,在进行观察、尝试打击、演奏后,使得每组儿童对于不同乐器都能进行认识,而且在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中,对每种乐器的质地、音色、来源等的认识更加经验化。再次,对于不同种类的民族音乐,需选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教师应该按照儿童的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进行具体活动设计,使儿童能从小接触民族音乐,培养其认知、情感、技能等的全面发展。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的责任更加重大,因此,家长需要正视自身的角色,认识到自己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对儿童进行民族精神的教育和培养是义不容辞的。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音乐水平较低、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等,难以对儿童进行民族音乐的教育,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也要求家长正视自己的不足,时刻进行学习,在与儿童一起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拥有更科学的教育理念,为儿童提供更多的精神支持,为他们今后的成长、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独具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包含着人民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彰显着深厚的民族文化价值,学前民族音乐教育对其的传承和发展更具有其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重要意义。因此,社会政府机构、幼儿园和家长需积极配合,共同努力,促进儿童的认知、情感、技能等的全面发展,为民族音乐的传承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