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高校影视制作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探究

2018-01-24 19:06
未来传播 2018年3期
关键词:影视制作媒介课程

李 琳

随着以网络化数字媒介为代表的融合传播时代的到来,人类信息传播发生了重大的转型,“人际传播模式、广播传播模式和文献传播模式在数字技术、数字语音的驱动下交相汇流而成融合传播的模式”。[1]影视行业作为广播传播模式的核心代表,其形式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一、影视制作专业面临的挑战

首先是影像传播的融媒体化。如今,除了传统的影视行业,各大门户网站、报纸、图书、手机等多个平台都会播出影像作品,影像作品无处不在。影像媒介和其他媒介的融合变得越来越普遍。同时网络电影的盛行、网络剧的热播、网络综艺节目的盛行、网络新闻的被认可都让我们对影视行业有了新的界定与认识。其次是影像制作技术的趋同化。随着影视制作数字技术的普及,不同媒体之间制作技术层面的差异越来越小,电影制作、电视制作、网络视频制作等采用的大多是同一类型的制作设备,影像作品之间的差异不再是制作方式不同形成的差异,更多的不同则是由媒介平台对制作要求及理念差异形成的。再次是视频媒体竞争白热化。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影像制作技术之间的差异不断缩小,越来越多的媒介平台开始涉足视频作品的内容生产,视频媒体之间的竞争进入到白热化状态。影像作品数量和质量的大幅提升,对影像制作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不同的播出平台对节目的制作要求不同,对制作人才所具备的能力要求也必然有很大的差异。如各大卫视的王牌节目要求精益求精,并且由于是采用大集团细分工的制作模式,往往需求的是在某一方面能力特别突出的人才;地面频道以小型节目为主,每个节目的制作人员相对较少,需要的是能承担多岗位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新媒体视频制作灵活多样,且主要是针对90后人群,需要的是有创意、博眼球、了解新媒体传播特征的人才。

影视行业已经发生的巨大变化,要求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高等影视教育机构必须要充分了解行业发展新态势,改变人才培养理念,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才能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真正做到高校教育为社会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高校教育要紧跟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教育理念必须根据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变化进行更新。影视行业融媒体化的发展,使得其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必须要考虑不同媒体的现实需求。传统的以课内教学为主的高校影视制作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影视行业的需求。一是专业技能全而不精,为了照顾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学内容只能平均化,无法实现高精尖内容的传授;二是教学内容和行业需求脱节,行业变化日新月异,高校教师的授课内容无法跟上行业发展的潮流;三是教育缺乏“售后”,学生一旦毕业,学校缺乏弥补学生知识缺陷的平台。因此,采用实施全方位的“分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校和行业联合教学,建立多种互联网教学平台,根据行业需求、学生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提倡在线授课、自学模式——成为影视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发展空间,培养出适合不同媒介平台,不同节目定位的多样性的影视制作人才。

二、“分层次、多渠道”人才培养模式构想

1.学校与行业联合教学,实现人才培养与一线需求高度一致,能极大地改变学校教育和一线需求脱节的现状

根据不同媒体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学校应积极与相关行业合作教学,让人才使用部门直接参与教学,按照使用需求定向定制人才培养方向。这种模式能使培养目标明确——根据行业用人的标准进行培养;师资来自一线——一线从业人员进行课程教授,学生能学到最新的行业技能;教学与一线创作结合——合作行业给学生提供直接参与最新节目制作的机会,学生也能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参与播出节目的制作。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能真正实现人才培养和一线需求的无缝对接。同时,在合作教学的过程中,学校教师也能在教学中深度参与一线实践,从而对一线的用人需求、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深入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提升自身整体教育理念和实践教学能力。如浙江传媒学院和浙江衡次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作开设的影视大师课就是成功的例证,课程邀请了国内外近二十位影视传媒行业的一线专家有计划地给在校学生授课,在校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的创作指导。课程实现了三方共赢,多方受益,开创了新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2.建构线下线上双重教学平台,解决学生自主式、自由化学习的问题,实现学生的差异化发展和多样化需求

一方面不同媒介、不同节目对人才的需求各异;另一方面不同的学生对教学的需求也不同。希望考研的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需求较高,准备就业的学生希望能有更多的实践时间,有的学生侧重向综合性导演方向发展,有的学生侧重向具体技能岗位方向发展。而目前统一安排的课内教学很难同时满足学生的这些需求。采用“分层次、多渠道”的教育模式,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加大选修课比重,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可选择的发展空间;通过调整授课模式,采用单元制、线下线上同步开课等新的授课形式给学习提供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下,不同的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发展方向更为明确;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选择线上课程,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如课程视频观看,课程学习资料浏览,完成章节作业和测试,完成在线讨论,最终通过线上答题,就能获得学分。为了确保学习效果,每个章节可以设定预习测试以及章节测试,学生通过测试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单元制教学适应影视创作规律,教师和学生在集中完成教学任务后,可以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创作,还可以解决学生参与创作实践和课内教学时间冲突的问题。自主式、自由化学习模式能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学习自由,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应不同行业对影视制作人才多层次的需求。目前这种线上线下结合被称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国际教育教学中已经十分普遍并受到学生的欢迎。早在2007年,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他们把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课,解决了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时常错过正常课堂教学的问题。[3]此后这种“让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的教学方式得到学生的拥趸:“我随时能让他重复某句话十遍,我和高中的班主任说的话总共也没有十句。当然,还免费。”在线教学可以让学生学得更自由,同时受益面也更广泛。“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中,老师的重点可能不再是讲课,更像一个导师或者教练。他们帮助学生学习,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在一起。”[4]通过这种授课模式,可以解决创作实践和上课时间冲突的矛盾,学生可以更自由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

3.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分层次人才培养,因材施教,满足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因材施教是教育家孔子的教育主张,现代教育研究也表明,当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时,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不同的学习主体因为个体性别、认知以及性格上的差异会导致学习程度和学习习惯的差异。教育家瞿葆奎、于永川等也都将“因材施教”作为第一条教学原则。于永川更是提出:“显而易见,‘材’是指学生的道德修养、意志性格、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才能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教’是指德智体诸方面的教育。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因人而异,区别对待,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总之,要‘知人善教’”。[5]

传统的课内教学只能满足平均水平的学生,水平高的学生会觉得进度慢、程度浅,水平低的学生则又会觉得难以消化,从而影响了这两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而互联网的普及,可以实现分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比如课内教学以基础教学为主,提高性教学内容以及作业练习可以放在在线教学平台。如此,好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完成预习、复习;学习有困难、课内教学无法当堂消化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内容的重复浏览,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各门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差异,设计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套餐,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不同的学习套餐有不同的知识范围、认识要求和不同难度的作业,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选择更高层次的学习内容,完成较高要求的课程作业。不同的学习套餐最终的评分标准也有不同,高难度的学习套餐起评分也最高。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套餐,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学习教学资料、网络在线答疑等方式学习更多的知识,自学部分可以作为加分计入总评成绩。

4.技能性教学与人文素养培育相结合,为影视制作专业学生提供后续发展动能

上手快、后劲不足是行业对影视制作专业学生比较一致的评价,这大大影响了该专业学生的后续发展空间。当下随着影视行业的深入发展,行业对影视制作专业的从业人员又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不仅要求有娴熟的技术,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积淀、人文素养,才能胜任高品质节目制作的需求。因此,高校影视制作专业的教育必须在技能教授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帮助学生解决后劲不足的缺陷。影视制作专业有大量传授专业技能的课程,在这些课程中可以进行专业技能性教学和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相结合的探索。如以技能为手段,进行有内涵的作品创作,通过具有文化品位,社会内涵的具体作品的创作过程,促使学生进行相关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文化素养的提高,帮助学生储存后续发展动力。在专业技能性课程的实践环节,可以通过教研室讨论,形成系列专题,如展现传统文化系列、关注人类终极问题系列、关注社会现实系列等等。同一学期开设的专业技能性课程之间可以互相合作,采用同一系列的主题作为学生创作的指定选题,要求学生收集相应的参考文献,通过作品主题阐述环节加深对文化主题的认识,最终用影像的方式展现某个文化主题,再通过人文主题展示和具体创作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5.提供学生终身学习交流的平台和渠道

罗伯特·洛根在《理解新媒介——延伸麦克卢汉》一书中提出“知识管理方法论的关键要素是终生学习和知识共享,终身学习是互联网时代就业的保障”。他在书中引用了麦克卢汉的观点“新媒介时代,个人再也不能死守一份工作,而是要追求职业生涯,借以在社会里发挥作用。今天的工作者不仅在花时间谋生,而且在追求终身的工作,在学习中谋生”。[6]而“分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模式能解决新媒介时代个体对终身学习和知识共享的需求。这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了完善的网络教学体系,在进行校内教育的同时,也为毕业生设置了终身学习交流的平台,改变了学校教育不负责“售后”的现状。过去,学生一旦离校,高校对学生的后续发展基本就无法干预。通过完善的在线教学平台,高校可以给毕业的学生提供修复知识缺陷的平台与资源,当毕业生在工作中发现自身的知识缺陷时可以通过教学平台以自学和在线咨询的方式进行知识修复。同时,高校也取得了及时获知行业信息的渠道。在行业内的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反馈自己的工作心得、行业需求,高校教师可以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和行业需求的契合度。另外,这样的一个交流平台也为在校学生提供了各种行业经验,使他们能了解行业的最新需求,在校期间可以为今后的就业做相应的调整,进而改善学习效果。为实现“分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建立的在线教学平台将成为多方受益、用途多样化的一个平台,是教师、学生实现终身学习知识共享的理想平台。

三、结 语

“分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了融媒体时代行业对影视制作专业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遵循了教育的本质规律,能帮助不同发展规划的学生实现多样化的学习目标,能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实现学校和一线行业的深度合作。同时能将最新的互联网技术以及新兴的“互联网+”概念引入教学,实现线下线上双重教学模式并重,让学生学得自由、主动。满足新媒介时代师生终身学习和知识共享的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邓瑜.媒介融合与表达自由[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77.

[2]习近平: 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人民网,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2016-12-9.

[3]百度百科:翻转课堂[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F%BB%E8%BD%AC%E8%AF%BE%E5%A0%82/3381700.

[4]新浪博客[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cc4a870102e793.html.

[5] 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学(中)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6] 罗伯特·洛根. 理解新媒介——延伸麦克卢汉[M].何道宽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71.

猜你喜欢
影视制作媒介课程
课程思政视域下影视制作课程项目化实践教学创新与探索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多媒体技术对影视制作技术的影响分析
新媒体环境下影视制作与传播的发展路径分析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