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一凡
(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少先队组织作为少先队教育的载体,通过集体对少年儿童进行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好的教育必须依靠集体,学校应该建立一个有力量的集体,通过集体影响每一位学生。“集体具有伟大的教育力量”,少先队组织作为学校教育的得力助手,能够团结教育广大少年儿童。但是,这种作用必须在集体中培育。集体能够帮助每一位队员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不可替代的位置与作用,激发每位队员积极地思考与探索。少先队员通过在集体生活中,能够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之间的关系,学会与同伴协同合作,发展其合作能力。
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是少先队所有工作的基础。少先队组织能否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来源于少先队基层组织是否具有活力。因此,切实加强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是少先队工作的重中之重。《少先队改革方案》中指出:要“加强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活跃少先队大、中、小队。”其中,少先队中队在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少先队员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单位,为此,中队建设对于少先队员各方面发展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合作能力已成为每一个社会人所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少先队员具备的各项能力中,合作能力是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少先队员是6-14岁的少年儿童,这个节点不仅是身心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人生当中尤为重要的时期,所以在这个时期培养少先队员的合作能力至关重要。少先队员作为未来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合作能力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少先队员个人的成长,而且关乎整个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少先队员在群体中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如何与同伴交流、合作,所以,在少先队这个大集体中少先队员必须具备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因此,重视与增强少先队员的合作能力,具有深远而长久的意义。
在学校里,少先队中队建立在教学班基础上,中队则成为少先队员生活的基本单位。少先队中队是每一名少年儿童都能切身感受到组织深刻影响的核心层级。由此看来,少先队中队无疑是培养和发展少先队员合作意识的重要场所。
少先队中队建设包括目标建设、阵地建设、活动建设等,纵观这几个方面,从目标的确立、阵地的利用、活动的选择,每一个都需要队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才能完成。
目标,对于一个集体而言它代表着集体的发展方向,是增强成员凝聚力、合作意识的重要标志。勒温的“群体动力学”理论认为,群体具有一致性是群体动力的基础。那么,一个组织的目标则是培养组织成员合作意识的基础。少先队中队组织只有将队员个人的需要、利益与组织的目标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队员体会到目标的实现有自己的一份贡献,队员能够意识到与其它队员进行合作从而实现共同的目标。另外,我们需要遵循少先队员是组织的主人这个原则,让少先队员自主设计目标、制定目标并且贯彻目标。在发挥其自主性的基础上充分培养其合作意识。
中队的阵地建设是以物质符号为载体传达组织的核心价值观,为少先队员提供了一个实践与成长的舞台,是组织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场所。创设内容丰富的中队阵地,让阵地中的每一个资源都服务于少先队员的发展。促使少先队员之间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人际关系,从而用这种人际关系促进中队集体的发展。中队阵地建设给少先队员提供了一种自主管理的机会,从而培养他们之间的合作意识,利用适当的阵地环境,陶冶少先队员的合作情感。
在实际的少先队活动中,可以看出,部分少先队员能够积极主动的与同伴进行交流,并且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来邀请同伴与自己一同完成任务。但也有一部分少先队员在进行活动时不喜欢与人交流。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因为这部分少先队员缺乏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情感,而是缺少一定的合作技能。在中队中,我们需要创新活动的形式,让少先队员在新颖有趣的活动中充分锻炼自己的合作技能。少先队员通过活动改变自我认知促进与组织中的同伴积极交往。中队活动为少先队员们建立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促进其合作技能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少先队员的合作能力主要是指少先队员在集体活动中,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确保活动顺利进行时表现出的一种协调能力。因此,让少先队员通过自主的参与中队目标的确立、阵地的建设、活动的创新从而培养合作意识、陶冶合作情感、锻炼合作技能,利用这几个维度的提升最终达到发展其合作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