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鑫
(沈阳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0)
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的大学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者,与此同时,也是规范学生行为的管理者。现如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和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渐渐地突显出来,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了不确定性,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也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所以,大学辅导员在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时,要跟进时代的步伐,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走进学生的心里,让学生敞开心扉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主动接受教师的思想教育,使其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从而实现大学辅导员在大学教育中发挥的作用。
新时代校教育理念提倡“思想教育与素质教育完美结合”,而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教育的主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现教学观念从传统向现代化的跨越,创新符合现代化教育的管理模式,从而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才能促进教育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现如今,要想让学生参与到辅导员的管理工作中来,就要充分调动学生对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实现学生在辅导员传统管理模式中的地位转变。在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中,辅导员只是单纯的管理学生,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长此以往,师生之间的关系会因为这种管理模式而渐渐疏远[1]。所以,针对于此,衍生出一种全新的辅导员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中,辅导员适当的调节自己管理者的地位,进而实现了师生之间的身份互换,由此也激发了学生在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了学生对自身的管理意识,突显出学生在新教育模式中的主体性,实现了师生之间沟通渠道的有效拓宽,突出了教育理念的核心“以学生为本”。
新时代的宏观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也要与时俱进,为了迎合新时代而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网络的结合,正确指导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已经涉及到各个领域,也成为了全新的用于人际交往的工具,不仅为学生拓宽了获取知识的途径,还给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大学辅导员要懂得学会抓住网络的积极影响,扬长避短,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思想教育工作中。网络的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它为思想教育工作增添了新的载体。在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辅导员要充分利用网络去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必要时要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提高学生主动分析问题的能力[3]。
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正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从而致使他们的思想和思维也在随之改变而改变,如何使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其心理状态相适应,成为大学辅导员的全新挑战。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后备力量,其显著成效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大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思想教育体系的首选。但实践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却是辅导员的软肋,辅导员常常会因为没有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而进行思想教育工作,这个时候很容易会适得其反。现如今,大学生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从而会引发更多的心理问题,更有甚者,一些由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惨案不计其数,为社会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辅导员进行素质教育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所以,大学辅导员必须要及时给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工作,从而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4]。
传统的教育中,师生之间只是以知识为交流载体,而如今,这种载体已经延伸到思想和行为的耳濡目染了,做到了教育和娱乐的有机结合,辅导员在对学生思想进行教育时,也要言传身教,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学生的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变的更加独立化,高校辅导员要抓住这一特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沿着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适当的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互动模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思想,建立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了高校辅导员能够顺利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提供有利条件[5]。
综上所述,要想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就要奉行“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要实时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确保心理健康无碍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教育工作,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要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使高校辅导员的价值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完全的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