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义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处理是否得当,紧密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当前,随着科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各种新思潮的涌现,一些不法分子,有意阻碍甚至破坏民族团结,破坏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因此,对未来民族团结工作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培养,尤其是思想觉悟培养尤为重要。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少数民族中的高素质人才,在接受东部发达地区的教育后,具备较为先进的生产观念和商品意识。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能够及时将党的最新政策、路线传达到少数民族中间,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解,扩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力,也能更快将少数民族的真实情况反映到党中央,对于推动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大部分少数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党的政治、路线接触的渠道较少。加上少数民族信仰等问题,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煽动利用,造成民族矛盾和分裂,在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中发展党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杜绝社会不良影响,揭发不法分子的阴谋,在少数民族当中建立起正确的民族观,为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做出一定的贡献。
少数民族大学生多数来自边远民族地区,其本身的思想政治觉悟较低。且由于自身的民族的特殊性,高校在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之中缺乏关注与尊重。主要采取一视同仁的教育引导方法对待所有的学生,没有尊重民族差异。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上,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引导工作不够充分,致使少数民族学生对党的认识不够充分,对入党不感兴趣,不积极。
因此,高校在日常的教学、思想政治教育、生活管理等方方面面都应该对少数民族学生予以特殊的关注,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深入引导,让这类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党和国家。发掘这类学生的爱党爱国之情,激发他们的入党积极性,内化其对党的忠诚与热爱。从根本上解决思想觉悟问题。从而为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和民族团结建设人才队伍培养后备力量,准备后备资源。总而言之,以人文关怀为基础,发掘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潜能,为他们积极入党奠定了思想基础。
基于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在培养党员的过程之中,应该另辟蹊径,有针对性地建立更加健全的机制。首先,在入党积极分子选拔的标准方面,不可以按照固旧指标,如学习成绩作为硬性指标。因为少数民族学生多半来自贫困落后的偏远山区,整体的教育文化水平比较落后。若与汉族生同时比拼学业成绩,对他们来说,本身就是劣势,首先就会被直接拒绝于党的门外。其次,少数民族学生因为民族特殊性,与多数汉族生交往甚少,在群众民主推举的过程之中,由于群众基础薄弱的原因,也会落选。
由于少数民族多数居于较偏远的落后地区,远离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再加上历史等诸多因素,对家国大事以及时代潮流知之甚少。因此,在内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时候,应该针对这一现实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首先,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中,需要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机会了解更多的党和国家政策。同时,要加深知识内容的讲解,让学生能够深层次地认识党和国家政策。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单独给民族生开班,为他们授受更多的思想政治教学。其次,在日常的班级和生活管理中,辅导员、班主任和党支部,需要对少数民族学生予以更多的关注,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让学生处在一种无形的熏陶之中。让他们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无形的学习。从而内化知识,提高认知。
通过将常规的思政教育课堂学习和无形的日常生活熏陶有机结合,才能从理论上、实践中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理论建设,为后来党员的发展培养奠定理论基础。
在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的路径上,要多多关注民族生的特殊性,对他们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并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同时要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真正从理论上和实践中提高、升华,内化这些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识,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从而为积极入党做好理论准备,奠定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