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言虎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同时也是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1]。本科毕业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毕业论文的价值与毕业论文的现状反差较大,甚至有“存”“废”之争[2]。笔者认为,本科毕业论文的设置具有重要的意义,不能因噎废食,而需要从问题出发,有针对性地改进以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不同专业的毕业论文要求有所差异。本文主要以社会学专业为例,分析本科毕业论文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期能够为提升毕业论文质量建言献策。
第一,本科毕业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一环。在我国绝大多数高校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本科毕业论文都是必修环节。而且,学分值都几乎相当于2-3门必修课学分之和。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社会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学分为6分,相当于两门3分必修课的学分。在我国本科教学培养体系中,普遍存在“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教学”的情况。在社会学专业的本科论文中,一般要求学生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材料,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本科毕业论文是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教学课程相辅相成,其作用是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
第二,本科毕业论文是对专业知识的一次系统化运用。本科毕业论文主要考察学生对本专业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说,大学前三年多的学习是“输入”,那么,本科毕业论文则是“输出”。在毕业论文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到的全部知识,集中全力解决“问题”。可以说,前面三年多都是在“磨刀”,而毕业论文,则是一次重要的“砍柴”活动,也是检验“磨刀”效果的好机会。在社会学毕业论文中,除了描述某种社会现象外,还要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社会原因,进而为应对这一问题开出药方。
第三,本科毕业论文是规范的科研训练环节。一般本科毕业论文包括的环节为:确定论文选题-文献阅读-资料收集-资料整理-论文撰写-论文修改-论文定稿等流程。毕业论文包含的环节较多,且每一个环节都非常关键,是本科阶段最为规范的科研训练环节,是课程论文和其他实践课程无法替代的。无论是对于毕业后工作,还要继续求学的同学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次训练过程。完成毕业论文,对于培养严谨、认真、科学、规范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毕业论文在高校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受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存在的问题也较为突出,且具有一定的共性。当前中国处于“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关键时期,如果毕业论文质量得不到提升,势必有损于我国的人才培养和一流学科建设。以社会学本科毕业论文为例,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毕业论文学术不规范现象突出。学术不规范可以分为有意和无意两种情况,有一些不规范现象表现为群体性的失范行为[3],体现在诸多方面:首先,存在不同程度的抄袭、剽窃等现象。有一些毕业论文直接从学术期刊粘贴、复制。由于没有查重、抽查等环节,导致发现难度大;其次,伪造/编造数据、访谈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认真收集资料,在论文中不同程度地伪造/编造资料等情况也存在;最后,基本的学术论文写作规范的掌握程度较低。对很多学生来说,本科毕业论文是他们写的第一篇论文。因此,相关的学术不规范现象突出。以社会学本科毕业论文为例,如缺少关键概念界定、研究方法缺乏说明、引用却不注明,甚至摘要、结论、文献综述等如何写也不知道。
第二,社会学本科毕业论文整体质量不高。随着高校扩招,本科生数量增加,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出现下滑现象。近年来,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现象仍然明显。主要表现为如下方面:首先,选题不当现象突出。作为一个本科生毕业论文,一般字数一万余字。一些同学动辄研究全国性的问题,太过于宏观而缺乏聚焦;其次,经验材料收集不充分。一些同学实地调查时间太短,或者问卷数量太少,导致基本的材料不充分,进而难以有效支撑论文的结论;最后,缺少社会学相关的理论分析。一些社会学的毕业论文通篇找不到一个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只有对现象的浅显的描述和简单的分析。
第三,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时间投入不足。虽然本科毕业论文是必修环节,但是学生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且这种现象有日益加剧的趋势。最为直接的原因是,一般高校的毕业论文主要的创作时间都是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但是,这一学期,处于待毕业状态的学生面临着实习、就业、考公务员、考研复试等更为重要的任务。毕业论文资料收集、写作时间与这些事情相冲突,学生没有足够时间完成论文,或者把时间优先放在其他事项上,毕业论文只能“靠边站”。
第四,指导教师对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不足。一般本科论文指导老师要指导多人的论文,有些专业一个老师要同时指导十多人,精力明显不足。此外,由于相关激励措施不足,指导教师对本科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不够。一般高校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工作量、相关绩效津贴很低,老师没有积极性。加之学生普遍对于毕业论文重视程度不足,有些学生常常处于“失联”状态,老师更是无法有效指导。
第五,毕业论文相关制度设计存在缺失。与硕士、博士毕业论文建立了相当严格的管理制度不同,本科毕业论文的相关制度不仅设计上存在不足,在执行中也不严格。例如,硕士、博士学位论文都有查重、盲审、抽查等必要环节。这些制度对提高论文质量,最大程度上遏制抄袭、剽窃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本科毕业论文基本上没有查重、盲审、抽查等环节,一些学校即使有,执行也不严格,造成了师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不够。
第一,加强社会学基本课程的学习。社会学本科毕业论文中比较强调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些理论和方法的运用与对这些内容本身的掌握有很大关系。笔者发现,一般考研的同学,其毕业论文水准要高于非考研的同学。究其原因,与他们在考研过程中对相关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的学习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应该着眼于从过程化和系统化角度,看到毕业论文与培养过程的紧密关系[4]。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西方社会学理论》、《社会研究方法》、《社会调查方法》等关键的基础性课程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在课程设置中,对这些课程保证足够的课时量,择优选派精良师资,提高培养质量。
第二,增加学术论文写作和规范训练。论文写作也是一个熟能生巧的事项。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写作能力训练。首先,有必要开设相关的写作课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关于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的规范,如开设本科学术论文规范与指导等课程,以加强毕业论文的学术道德、学风教育以及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其次,可以开展模拟毕业论文练习。这方面有比较好的案例可以借鉴。在一些高校,有“学年论文”制度,即本科生进入高年级后(一般为大三),为了加强其论文撰写能力,开展学年论文撰写。学年论文相当于毕业论文的一次预演,其流程、形式和要求等都按照毕业论文的要求展开。这一模式可以适当推广。最后,一些实践课程也可以为毕业论文积累资料和素材。笔者所在的社会学教学团队开展的《城镇社区实践》课程,利用学校的“第三学期”(小学期)组织学生分组开展调查和报告撰写,其中绝大多数调查都成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因为有了前期扎实的调查和写作基础,加之进一步的深入调研和文献阅读,这些毕业论文质量都较高。
第三,健全毕业论文相关制度流程。目前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可以说与制度缺失关系密切。没有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很难确保毕业论文整体质量的提升。特别需要加强毕业论文的制度设计与过程管理。目前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执行力度不够。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等环节很多高校并没有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执行。例如,开题报告会很多学校没有有效地开展。建立本科毕业论文抽查制度,设置一定量的抽查比例。另外,可以考虑前置毕业论文,延长写作周期。毕业论文一般是放在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建议可以将毕业论文起始时间从大四第一学期(即第七学期),学生也有更充分的时间准备。
第四,建立毕业论文保障机制。需要通过保障机制提升指导教师重视程度。首先,提升指导教师的激励机制。一篇毕业论文的全过程指导需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指导教师的这些投入并不能完全得到学校的承认,课时量计算、津贴发放上都明显不足。往往指导多与指导少一样,论文水平高与水平低一样,这进一步消减了教师的积极性。需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其次,可以尝试建立导师组。现有的毕业论文指导都是“一对一”的模式,可以尝试建立导师组。导师组可以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给学生更加充分的毕业论文指导的意见。当然,如何协调导师与导师的职责关系,还需要探索。最后,借助即时通讯手段,加强导师与指导学生的联系。笔者在毕业论文指导中,建立了“微信群”,把每一届指导的学生都加入群中。对单个学生的指导,其他学生也可以看到,有利于避免一些共性的问题,同学们之间也可以相互学习。
第五,建立优秀毕业论文数据库。目前来说,一些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已经入库,中国知网(CNKI)有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库,但是,还没有本科毕业论文数据库。论文数据库的一个重要的功能是提供示范效应。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让学生们多接触往届的优秀论文,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优秀的毕业论文,什么是毕业论文的格式与规范,这样做有助于毕业论文整体水准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