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帆 湖南浏阳市张坊初级中学
摄影爱好者对植物,特别是景观性植物进行拍摄需要客观而形象地将植物形态与特征记录下来,这不仅能为植保工作提供有效素材,同时也能留下颇具艺术价值的照片,让人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本文以笔者自己的拍摄实践并借鉴他山之石,谈谈对植物拍摄的看法。
植物摄影是以植物作为拍摄对象,很大成分上属于风景摄影范畴。自然风光中的主题元素包含了许多植物,特别是植物群落摄影,成片的植物景观能展现大自然的壮丽景象。自人们通过相机记录生活起,植物和风景,一直是摄影爱好者的最爱,因为这两类摄影都能让人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无穷魅力。
我们在创作时总是想要做到对拍摄对象尽可能地熟悉,拍摄植物也不例外。我们不可能像植物专家那样对植物了如指掌,但仍需对此有基本了解。任何植物都有特点,无论是果实还是叶子。在了解与掌握不同植物的特点基础上,我们拍出的照片能更具吸引力。我们按下快门前,一定要考虑好主题,是拍摄种植、生长,还是成熟。我们可以通过主题思想、光线的运用、色彩的展示、构图的方式、画面的色调等表现手段,最大限度地揭示植物的特性。
摄影是光和影的塑性艺术,光是摄影的第一生命力,可以说怎么用光决定着植物摄影的成败。好的植物摄影依赖于光的形状。光作为沟通的媒介,对于造型的表达、思想感情的升华、环境的渲染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数码相机对光的敏感度极强,被摄物的形象受光的性质与强度、强度与柔和度的范围直接影响。因此,摄影师可以利用不同光线来塑造和表达自己希望物体的质感、姿态、色彩、层次等呈现的效果。
顺光。物体在光的平面上能很好地表现,色彩、线条、形状、景物的氛围是真实的,是还原场景的好方法。但是在三维物体上的效果却过于单调,缺乏立体感。更要注意的是,顺光拍摄距离较近很容易将自己的影子投到植物上,但我们可以利用这阴影来达到特效。
逆光。当我们对着太阳光拍摄时,影子落在植物前面。此时,只有一小部分的边缘被照亮,这比其他部分的亮度要亮,花卉、叶子轮廓能被清晰地勾勒出来。对那些质地较薄的花瓣、叶子运用逆光拍摄,能呈现晶莹透晰之状,能细腻表现质感、层次和瓣片的纹理。如果选取暗背景,将植物体暴露在背景中,能清楚观察到因光的影响而突出的主体。在实际拍摄中如果使用小光圈,太阳光会产生晕,会模糊情境,改变照片色调,使照片呈现另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侧光。侧光拍摄是摄影者最常用的摄影手法,实践证明也是拍摄植物最理想的用光。侧光分为前侧光和后侧光。采用侧光对植物拍摄,光照造型效果好,立体效果明显,层次分明,阴影和反差适度,色彩明度和饱和度对比适中。尽量避免高反差、高色温的顶光拍摄。
对比。对比是比较常用的艺术创作方法。对比是运用对立的两个元素加以比较,如真实尺寸对比、暗与亮对比、动与静对比、冷暖色对比等。构图的对比是一幅画成功的关键。通过对比让观众产生共鸣,使一张照片具有生命力。
呼应。呼应构图是指主体与伴体之间产生相互作用,使画面具有对称协调的关系。不同的主体间有呼应、对比,就能更好地丰富画面的艺术语言,使之更具生气。
框式。框式构图就是利用前景中的植物对象作为主体来框定、美化画面。这种方式不但能使图像严格而完整,还让画面更富有深度感。
对角线。对角线是对比和运动的象征。它可以将图像分割成两个区域,移动和破坏图像的贴面,在拍摄构图中应用较为广泛。
自身背景。自身背景是将要拍摄的植物或者同类植物的花、枝、叶作为背景。如果周边环境洁美,也可用作实景,以此来增强美感。为了美化画面,突出主体思想,可采用长焦镜头将背景物或影响主题的物体进行虚化。对那些低矮植物往往要近距离拍摄时,可以将草、树木、绿叶、天空作为背景。使用微距镜头拍摄花草时,靠近主体可以减少景深,通过虚化背景中的其他花或景物,利用虚实形式突出主体。植物照片艳丽的画面会让其更具渲染力,所以要尽可能地用色彩将它的层次和主题展现出来。
环境背景。环境背景选择可以依据所拍植物的对象来自由发挥。通过对主体背景过度虚化,运用焦距长或用微距镜把原本杂乱的环境完全虚化,使画面变得更有艺术效果。
总之,摄影者只要用心把个人情感价值与创意思维、植物特性,以及周边环境进行有机整合,就能创作出富有形式美、内涵美、意境美的植物摄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