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久凤
(大庆市第三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000)
精神疾病的治疗离不开药物的服用,进行规律的用药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精神疾病患者没有自知力,部分患者由于存在被害妄想,觉得每日进行服药是有人要加害于他,他们在服药时趁护理人员不注意将药物藏起来,为探究精神病患者藏药的原因,而后做出相应的护理,现选择我院自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4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1 调查对象:选择我院自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462例诊断为精神疾病的患者。37例存在藏药行为,占8.01%(37/462),366例为男性,有26例存在藏药行为,藏药率为7.10%(26/366),有96例为女性患者,有9例存在藏药行为,藏药率为9.38%(9/96),男女性藏药率对比,P>0.05。
1.2 方法:对存在藏药行为的37例患者进行2周的跟踪观察,分析其藏药原因。
37例藏药患者相关资料,精神科诊断:33例(89.19%)患者为精神分裂症,1例(2.70%)为情感性障碍,3例(8.12%)患者为其他精神障碍;藏药部位:有26例(70.27%)患者藏于舌下或齿腮,有6例(16.23%)患者藏于指缝或衣袖,5例(13.51%)藏于其他部位;藏药原因:有23例(62.16%)患者因精神症状,12例(32.43%)因药物不良反应,2例(5.41%)其他。
3.1 精神疾病患者藏药原因
3.1.1 幻觉、妄想支配:多数精神疾病的患者会出现幻觉、妄想,且多以被害妄想为主,他们认为护理人员给他们吃药是不正常的,是蓄谋已久的,是为了加害他们,因而当护理人员让他们吃药时他们会想尽一切方法拒绝吃药,然患者的这些药物多时在该吃药前护理人员按时发的,患者在拿到药物后,会趁护理人员不注意将药物藏起来。
3.1.2 认为自己没有病:多数精神疾病患者认识不到自己有疾病需药物进行治疗,反而觉得药物吃多了对自己没有好处,会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伤害,他们为了“解救自己”就出现藏药行为。
3.1.3 企图自杀:部分精神病患者表现出的为阴性症状,他们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失去了信心,觉得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意义,只会拖累自己的家人,进而出现自杀的念头,他们将药物藏起来进行积累,为自己的自杀行为做准备。
3.1.4 药物不良发应:抗精神疾病的药物是有一定的不良反应的,部分患者不良反应较重,长时间住院的患者,他们不想被药物的不良反应折磨,进而出现藏药行为。
3.1.5 认为自己的病无法治疗:精神疾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需长期的吃药,并配合辅助疗法(如电抽搐疗法),精神疾病患者需在医院里长期住院,时间久了,他们会觉得无论怎样治疗都治不好,还不如不治疗。
3.2 护理措施
3.2.1 认真执行服药制度:精神科的护理人员要切实对患者负责,每日每次给患者发药时,可由两个护理人员进行,事先告知患者排好队,准备好温开水,按次序给患者发药,不可为了节省时间加快发药的速度,给每一位患者发药后,由另一位护理人员监督他们吃药,确定药物确实吃下去方可暂时离开护理人员的视线。
3.2.2 心理护理:①由幻觉、妄想支配者:针对此类患者较难沟通,他们因疾病所致产生不合理的思维,觉得护理人员不是在帮助他们治病反而是在对自己进行迫害;护理人员要了解他们的这一思想,多和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在交谈过程中,要表现出对患者的关心,使患者觉得自己护理人员是真心的对自己好,自己是处在一个安全的环境,没有人可以伤害他们,进而消除患者的敌意,配合治疗;②认为自己没有病的患者:该类患者失去了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力,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是不正常的,自认为自己是不需要吃药的,吃药会损害自己的身体;此类患者在入院后,护理人员帮助他们熟悉环境,告知他们现在是在医院里,医院里是进行治疗的场所,他们是由于患病了才来到这里;告知患者和正常人的区别,但这些差异经过积极的治疗是可以消失的,为了他们不成为“异类”,是需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的;③有自杀倾向患者:此类患者多由抑郁情绪所致,他们对未来失去了希望,太过悲观,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只想选择自杀结束一切;护理人员要尽一切办法将患者的心扉打开,可通过聊天的方式了解患者的喜好,告知他们只有活下去才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了解患者的优势,并在他们面前进行夸奖,告知患者他们是很棒的,不管怎样都要珍爱自己的生命;④长期使用抗精神疾病药物有一定的不良反应,精神疾病患者对药物本来就有一定的抵触,加上药物的一些不适反应,如头晕、吞咽困难等更加剧他们对药物的恐惧,进而拒绝服药;护理人员要耐心劝导,并告知患者服用药物都有不良反应的,我们为了更快的康复,不可在困难面前退缩,要做一个勇敢的人;还可用其他遵医嘱服药的患者做说明,鼓励患者不可输给他人;⑤认为自己的病无法治疗者:长时间的住院服药,部分精神疾病患者觉得在院里治疗很长时间也不知能治愈,会觉得自己的疾病无法治疗,既然不可治愈,还不如不吃药,药吃多了对自己的身体造成损害;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精神疾病的治疗是一个慢性过程,他们的疾病是可以治疗的,只要他们遵医嘱按时吃药会得到恢复的,如果一直不吃药反倒使自己治疗的时间延迟,对他们的健康是不利的,一切贵在坚持,不可半途而废。
3.2.3 其他护理:密切观察,如发现有藏药行为,可给予适当的方法进行阻止;患者藏药的部位多在舌下或齿腮、指缝或衣袖,针对这些护理在给患者发药后,可使他们将嘴巴张开,进行检查,还有注意指缝或衣袖,在对他们进行此类检查时,不可粗暴对待,要以礼相待。
[1] 刘娟.75例住院女精神病人藏药原因分析及对策[A].2014年河南省精神科护理危机管理与沟通技巧培训班论文集[C].2014:2.
[2] 刘佳.行为治疗手段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住院生活影响初探[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12:4.
[3] 严芳.精神疾病患者开放管理的安全问题探讨[A].河南省护理学会.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河南省护理学会,2012:3.
[4] 彭华,徐黎明,裴玉娟,等.精细化护理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藏药行为的干预及效果评价[J].医疗装备,2015,28(3):138-140.
[5] 海淑琴,李静.保护带在精神科的应用及不良影响的防范措施[A].河南省护理学会.2013年河南省精神科护理危机管理与沟通技巧培训班论文集[C].河南省护理学会,2013:2.
[6] 邹红,彭华,刘海琼,等.PDCA循环护理管理在干预精神分裂症患者藏药行为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5,28(6):131-133.
[7] 邹红,彭华,刘海琼,等.PDCA循环护理管理在干预精神分裂症患者藏药行为中的应用[J].海峡药学,2015,27(5):275-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