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旭波
(本溪市中心医院普外肿瘤一病房,辽宁 本溪 117000)
肝胆外科疾病是当前我国临床医学中一种比较常见的外科疾病,该疾病具有治疗难度大、治疗周期长等方面的特点,手术是该疾病中要主的治疗方法。然而手术治疗方法一方面会对患者造成比较大的外部损伤,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出现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状。这就需要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干预服务,全方位、多角度地改装患者疾病与手术预后[1]。本次实验研究选取术后腹腔感染患者480例,为其提供不同的护理治疗方法,探究不同护理治疗方法下患者的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将参与本次实验研究的480例研究样本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遵循随机分配的分组原则,每组患者各240例。观察组女性患者130例,男性患者110例,年龄最大83岁,年龄最小32岁,平均年龄(54.3±9.2)岁,其中包含25例胰体尾切除术患者,47例胃肠吻合术患者,72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以及96例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对照组女性患者31例,男性患者124例,年龄最大83岁,年龄最小32岁,平均年龄(54.3±9.2)岁,其中包含25例胰体尾切除术患者,50例胃肠吻合术患者,71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以及94例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与性别两方面的指标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护理内容主要包含用药护理、饮食护理以及疾病症状反应护理等。为观察组患者提供综合性护理干预服务,具体的护理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2.1 心理护理: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术后腹腔感染症状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使患者出现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详细阐述各个治疗环节的重要意义,将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介绍给患者。另外,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家属一起鼓励患者,与新入院的患者进行积极主动的沟通与交流,帮助患者树立对于治疗的信心,了解患者的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最大程度上争取患者提供治疗与护理工作的配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加强患者的饮食指导与用药指导工作。
1.2.2 健康宣教:在健康宣传教育方面,护理人员需要叮嘱患者多食用维生素含量较高的新鲜水果与蔬菜,提高患者自身的机体免疫能力,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感染症状。在用药护理指导方面,护理人员需要将药物治疗的有关禁忌详细介绍给患者,重点阐述药物服用时间、服用剂量,为了确保患者能够按照、按量服药,护理人员需要将药物治疗的作用机制以及预期的治疗效果介绍给患者,巩固患者的各个治疗环节效果[2]。
1.2.3 疾病症状护理:为患者护理体温护理,根据患者当前的疾病症状反应情况有针对性的为其提供专门的抗菌消痰方案。综合采用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两种手段对患者体温进行控制,避免出现严重的感染问题。对患者所使用的引流管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任何形式的引流异常,护理人员需要立即将有关情况反映给主治医师,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引流液性状进行持续的观察,若患者渗出的引流液量比较大,则需要立即采用负压手段对患者手术创口进行处理,避免出现化脓以及感染等方面的问题。对于部分手术创口恢复比较缓慢的患者,可能存在比较强烈的创口疼痛问题,护理人员需要亲自询问患者的疼痛感知情况,必要情况下可以使用一定量的镇痛药物。
1.3 统计学分析:本次实验中统计学分析所采用的分析软件为SPSS14.0版本,在计量资料方面,(x-±s)代表标准差,±代表平均值,以t检验的方式进行比较分析,以(%)对比例数值进行表示,当P<0.05时,代表各项指标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具有充分的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感染情况比较:参与本次实验研究的240例对照组患者出现肚瘘合并腹腔感染78例,占比32.50%,出现胰瘘合并腹腔感染59例,占比24.58%,肠瘘合并腹腔感染48例,占比20.00%,单纯性腹腔感染96例,占比40.00%,共计121例,占比50.42%;参与本次实验研究的240例观察组患者出现肚瘘合并腹腔感染39例,占比16.25%,出现胰瘘合并腹腔感染32例,占比13.33%,肠瘘合并腹腔感染12例,占比5.00%,单纯性腹腔感染45例,占比18.75%,共计62例,占比25.83%。两组患者在各个部位所出现的感染例数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对于宣教方面的满意度为(92.6±5.6)分,环境(93.4±4.5)分,态度(96.5±3.7)分,操作(95.3±6.3)分,治疗效果(97.2±5.8)分;对照组对于宣教方面的满意度为(71.3±3.3)分,环境(75.5±4.6)分,态度(82.4±3.1)分,操作(82.4±5.4)分,治疗效果(85.7±4.9)分。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操作、态度、环境以及宣传五个方面的满意度指标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腹腔感染疾病虽然在临床治疗方面有着许多的治疗方式,患者在配合治疗的条件下有着比较乐观的康复预期。而由该疾病所引发的各种疾病症状反应可能会造成患者造成比较大的心理压力,可能会存在不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的问题。本次实验重要重点加强了心理护理方面的干预工作。护理人员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使患者对于自身当前的疾病症状与相关的治疗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向患者详细阐述预期的治疗效果,最大程度上消除患者紧张与焦虑等负性情绪。患者在完成治疗后,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为期一个月的电话随访,在电话随访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按时、按量服药,注意休息,调整饮食结构。了解患者当前的疾病症状表现,若出发患者存在复发现象,需要提醒患者回院进行复检[3-4]。
经实验研究发现,参与本次实验研究的480例患者在完成手术治疗以及护理治疗后,在各方面的疾病症状方面均有所缓解,感染症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观察组患者在各项指标检测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为肝胆外科术后腹腔感染患者提供优质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服务,能够有效改善护理效果,改善患者护理体验,对可能出现的感染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1] 程艳爽,吕少诚,徐明月,等.肝胆外科术后腹腔感染的综合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1):4758-4760.
[2] 邓伟.肝胆外科术后腹腔感染的综合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8):193.
[3] 卿华.肝胆外科术后腹腔感染患者的护理方法与预防手段[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6):80-81.
[4] 杨爽.肝胆外科术后腹腔感染的综合护理方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0):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