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心汤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评价

2018-01-24 13:29:05秦陆兵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4期
关键词:症候室性心功能

王 鲲 秦陆兵

(1 辽河油田总医院,辽宁 盘锦 124010;2 锦州医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冠心病心律失常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微循环障碍引起,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胸闷不适、气短、自觉心悸不宁等,具有发病急、预后差等特点,若不及时治疗,可引发心力衰竭,严重时可造成休克,常给此类患者生活带来严重威胁[1]。目前临床常通过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抗心律失常等药物治疗,但部分抗心律失常药物存在致心律失常作用,进而增加病死率风险,故此优选本病治疗用药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理论体系的日趋完善,中医治疗律失常有了长足的发展,心律失常属中医中“心悸”、“怔忡”等范畴,而宁心汤主治气阴两虚,心脉瘀阻,是常用的抗心律失常的中药汤剂[2],本文由此出发,考察宁心汤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我院的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共计60例,上述患者全部进行了胸部超声、心电图以及相关临床诊断,其病情诊断和内科学教材中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标准[3]且符合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气阴两虚型患者[4],临床表现为胸闷、乏力、心悸、头晕伴耳鸣,舌暗红少苔,脉结代或细数,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①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的妇女;②电解质不平衡以及药物中毒或脏器衰竭引起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上述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女性17例,男性13例,年龄最小的39岁,最大的78岁,平均(53.2±5.3)岁,心功能Ⅰ级16例,Ⅱ级9例,Ⅲ级5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37~76岁,平均(52.8±5.1)岁,其中14例患者心功能为Ⅰ级14例,11例患者的心功能为Ⅱ级,还有5例患者心功能测试为Ⅲ级,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心功能分级对比可以发现:两组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3 方法:两组均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且治疗前1个月内未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该药物是由江苏省涟水制药公司生产的,规格为200 mg,国药准字H32022397。胺碘酮使用时需口服,每次剂量为200 mg(tid),1周之后将服药剂量改为每次200 mg(bid),连续服用1周,之后再次将服药剂量改为0.2克/次(qd),服药时间为1个月;观察组给予宁心汤治疗:人参10 g,生地、茯苓12 g,麦冬8 g,丹参、炒枣仁各10 g,五味子、远志各5 g,炙甘草、柏子仁各8 g,加水400 mL,煎至200 mL,分早晚2次服用,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

1.4 观察指标:经过1个月的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进而对其疗效进行合理准确的评价[5],评估标准为:临床表现大体消失或者完全消失,24 h心室早搏的次数减少≥90%为显效;临床症状有很大程度改善,发作频率减少、程度减轻,24 h心室早搏的次数减少≥50%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眩晕、脉沉涩结代症状进行中医症候评分,按0(无)、1(偶有)、2(常发)、3(持续)计分,分值0~18分,记录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情况;与此同时还要将服药期间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详细的记录。

1.5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数据均用SPSS19.0进行处理,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中医症候积分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对照组:8例患者治疗无效,10有效果,11例有明显效果,其综合治疗效率大约是70.0%;观察组:10患者效果为有效,3例患者无效,剩余17例患者效果明显,治疗总体有效率大约是90.0%;对比两组治疗效率发现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122,P=0.019)。

2.2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治疗前,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11.21±2.34)分,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11.28±2.4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4.37±0.54)分,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5.83±1.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对比。对照组:2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症状,1例患者胃部明显不适,其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大约是10%;观察组:仅有1例患者出现胃部不适,其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大约会死3.3%,二者之间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31,P=0.019)。

3 讨 论

心律失常(CA)是因心脏起搏传导系统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正常起搏传导异常所致,若存在冠心病或者其他类型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经常会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其心电图表现为多源性室性早搏或者R-on-T现象,由此可造成患者的心功能快速恶化,严重的话可能造成患者因心力衰竭而死。而胺碘酮属于抗心律失常的常见药物的一种,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作用是延长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时长、有效不应期,进而使心率迅速降低同时快速恢复窦性心律,但其扩血管和负性肌力作用,可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进而引发心脏以外的其他器官的不良反应,严重的话造成心律失常,而且长时间服用此药物很可能会使甲状腺功能缺失异常或者肺部发生纤维化等等不良反应[6]。

室性心律失常多因脏器虚弱、外邪内舒于心、思虑过度影响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所致,其基本病机在于阴虚火旺,本虚标实,临床上以气阴两虚型多见,宁心汤中人参补心气,行心血,配以茯苓安神,生地、麦冬养心阴;柏子仁、炒枣仁、远志宁神、养心血;丹参养血和血,通利血脉,炙甘草安中补虚、调和诸药,诸药共奏益气滋阴、活血通脉、养心安神之效[7],汪蕊等[8]研究结果显示,宁心汤在气阴两虚型更年期患者中治疗效果最明显。本组实验经过大量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体有效率以及中医症候积分远远大于对照组,同时不良反应结果显示,观察组中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大约是3.3%,而对照组不良反应概率大约是10%,二者之间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宁心汤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较胺碘酮治疗效果更显著,且用药相对安全。

[1] 江伟芬,黄锦林,王扩.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2,19(1):48-49.

[2] 滕祖训.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4):330-331.

[3] 赵欣.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2):31-32.

[4] 沈海萍,杨平,王蕊.参仙汤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06,28(2):102-104.

[5] 董波,宋婷婷.稳律汤治疗室性心律失常阴虚火旺证的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12):12-13.

[6] 蒋丽霞,滕兴平.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90例[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9):1844.

[7] 程艳敏.宁心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1):11-12.

[8] 王蕊,徐吉祥.宁心汤治疗气阴两虚型更年期心律失常45例[J].河南中医,2010,30(12):1201-1202.

猜你喜欢
症候室性心功能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不同起源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戏曲研究(2020年1期)2020-09-21 09:35:58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心功能如何分级?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