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武
(南宁铁路局计划统计处,工程师,广西 南宁 530029)
铁路运输设施设备更新改造(简称“更新改造”)是指铁路运输企业为恢复已达使用年限固定资产功能、推进科技进步、提升固定资产使用性能而进行内涵式发展的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是保障铁路运营安全、提高铁路运输设施设备技术水平,协调点线能力,推进节能减排,改善运输服务品质的重要手段。更新改造项目包括工程建设和设备购置两类。其中,工程项目投资总额约占全年投资计划总额的70~80%左右,是更新改造计划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铁路局每年更新改造投资能否完成的关键内容。
1.1 项目多且投资分散铁路局管理的更新改造资金主要用于局内运输安全、生产、生活基础设施设备更新或改造,覆盖运输、客运、货运、机务、车辆、工务、电务、供电、信息、土地房产、节能环保等专业及全局各干线铁路、运输各单位,项目多,投资较为分散。2014~2016年,宁局更新改造资金规模分别为73475、85828、98768万元,工程项目投资总额约占全局总额度75%,项目数量分别为612、829、1018个,单个项目投资额度从几万元至几千万不等。
1.2 项目专业性较强更新改造工程项目主要涉及经调、行车、线路、站场、轨道、路基、桥涵、隧道、地质、建筑、结构、给排水、电力、电气化、暖通、机务、机械、车辆、通信、信号、信息、环保等专业,涵盖范围广,专业齐全、种类多,铁路专业特点较为突出。例如,某车站到发线延长,涉及行车、线路、站场、轨道、路基、通信、信号、接触网等多个专业。
1.3 项目建设要求短平快铁路局更新改造项目主要是保障运营安全、提高运输设施设备技术水平,协调点线能力,改善运输服务品质等,是路局比较急需和迫切的项目。而大部分工程项目又是保安全和稳运输生产的重点,要求突出“短、平、快”的特点,力争当年立项,当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2.1 项目立项质量不高有的站段上报的项目,因建设内容和范围不够明确,缺项漏项较多,必要性不充分,造成项目立项未通过;有的项目即使立项通过了,但因只考虑本专业的内容,其他配套建设的专业未纳入项目内,造成项目规模和投资无法控制,影响了路局更新改造资金的整体统筹和合理分配。
2.2 项目推进时间节点缓慢
2.2.1 设计资料交付慢 路局更新改造年度框架计划一般是每年1月底或2月初走完项目立项程序后,工程类项目才能正式委托设计。由于项目委托设计时间比较集中,且项目多,专业分布较广,加之设计单位设计资源和能力有限,单位内部专业设计队伍配置和分配上不尽合理,专业设计力量强的设计进度快,专业设计力量相对较弱的设计文件交付慢。有的项目仅可研(或方案)设计完成交付就需要花费近两三个月的时间。
2.2.2 审查不及时 有的部门收到可研(方案)设计文件后,组织审查工作较为滞后,或组织审查后未及时形成正式的书面审查意见,影响设计单位开展下阶段设计工作。有的专业预算文件多,因审查力量不足,大量预算文件审查延迟。有的单位收到施工图文件后不及时组织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召开施工图和预算会审,项目开工建设迟缓。
2.2.3 施工进度不理想 路局更新改造工程项目基本上由局内施工单位实施。因项目多且分布较散,加上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紧缺以及前期工作缓慢造成项目进场施工延时,加之因施工方案反复修改、施工不科学、管理不力等原因,导致施工工期延长。
2.3 专业队伍和资源配置不合理负责项目管理人员大多是跨专业、跨部门临时抽调的工程技术人员,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因人事变动或生产调整,临时换人的情况经常发生,项目建设工作失去连续性。而施工单位的情况则更为突出。其主要原因是局内施工单位专业配置和管理水平与现代化施工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有施工单位自身管理和体制的问题,也有铁路积弊未除的历史因素。
2.4 项目参与单位配合不协调尽管路局对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和协调方面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或多或少还存在参建单位职责落实不好、协调不畅的情况。
2.5 项目变更内容多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相关单位临时要求调整局部布局、增加项目内容、调整标准、变更材料、增加运距、变更施工方式等,既增大了审批高质量和周期,也会影响项目建设进度。
2.6 项目市场化程度低目前,路局更新改造工程项目从设计、施工到监理,基本上属路局内部企业或路局长期合作的铁路单位,虽有利于项目管理、协调、沟通,但长期存在项目前期设计较为集中、积压,施工进度慢、建设周期长、监理走过场或监督不到位,参与单位积极性难以调动、责任和考核落实难等问题。归结起来,就是项目市场化程度低,外部单位参与氛围不浓,缺乏竞争性,很难激活或调动市场因素。
2.7 项目后评价力度不足项目后评价工作是在项目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或运营一定时间后,对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审批文件的主要内容,与项目建成后所达到的实际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及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或对项目建设的某一问题进行专题评价,是提高铁路局投资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的重要举措。路局目前在项目后评价工作方面存在评价的项目不多,涉及面单一、深度不足等问题,工作力度还有待加强。
3.1 提高项目立项质量项目立项是项目得以实施的关键,直接影响路局更新改造投资方向和重点工作。各运输站段及专业部门要认真做好项目储备工作,提前做好、做足项目现场调查,深层次研究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内容;尤其是涉及专业较多的项目,建议与相关单位或专业部门协调,预先召开项目方案和内容研究会议,从源头提高项目立项质量。同时,各业务处审核各单位上报的项目时要严格把关,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安排。要落实路局关于更新改造项目立项的新要求,遵循所有更新改造项目在正式立项前均要经过业务处初步审核、筛选,计划部门审核、统筹,局专家组论证的程序,做到项目建设必要性不强、方案不科学、内容不合理的项目不予立项。
3.2 积极推进项目建设时间节点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项目时间节点建设工作,为项目尽早建成创造有利条件。一方面,由计划部门牵头,进一步加大全局更新改造项目储备工作,根据路局运输安全和生产需要适时委托项目设计,提前开展项目前期设计工作。另一方面,各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应结合路局更新改造工作的特点,相互合力共为,调动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尽早完成项目建设工作服务。同时,路局应不定期召开小范围的项目建设节点推进会议,分析项目实施节点上存在的问题,对未按期完成的单位进行通报,并进行严格考核和经济处罚,局内单位直接纳入年度经营业绩考核。
3.3 合理配置专业队伍和资源参与项目建设的各单位应结合路局更新改造项目的特点,合理配置专业队伍和资源。设计单位要加强综合型专业队伍和人才的培养,增加专业人员的配置,充分满足设计需要;基层站段要综合本单位的技术力量,配备相对固定和技术能力较强的专业人员,负责协调好各项更新改造管理工作,必要时局工程管理所可给予技术指导和支持。施工单位要依据自身能力,结合自身队伍力量和工程周期和进展情况,统筹策划,全力组织施工,确保按期完工。
3.4 强化项目协调管理机制各参建单位要积极参与到项目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主动配合和协调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属于项目前期的协调工作由计划部门负责,属于施工阶段的事项由建设单位负责,涉及到各运输站段的配合及协调的问题各业务处要主动介入,涉及地方事项时应积极沟通和上报。总之,参与建设工作的所有单位要主动负责,积极协调,形成良好的协调配合机制,服务好全局更新改造计划管理工作。
3.5 从源头减少变更内容施工图审查会议召开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及相关设备管理单位,以施工图为参照资料对项目现场进行认真、全面的调查,查找设计内容是否有缺项、漏项,现场施工内容是否与批复文件相符,批复预算文件是否合理等,除确需现场签证或特殊情况的内容外,把施工阶段需要调整、补充、变更的内容在施工图审查阶段一并解决,从源头减少施工期变更内容和次数,保证项目建设周期。
3.6 逐步推行项目市场化管理根据相关法规和要求,达到招标条件的工程项目,尽量引入市场机制进行招标,让社会上其他具有相应设计、施工、监理资质的单位参与进来,扩大社会参与面,充分调度一切市场积极因素,努力达到项目建设快、投资省,效益高的目的。
3.7 抓好工程项目后评价工作要加强工程项目后评价尤其是事关路局经营发展、运输能力扩充、产业结构调整、资源配置优化、投资方向调整、重大布局优化等工程项目的后评价工作,用回头看、深研究的方式提升路局更新改造管质量和水平。
3.8 多渠道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为进一步提高更新改造计划管理水平,路局近期研发了《铁路局更新改造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该系统涵盖项目立项、计划下达、设计委托、可研(方案)设计及审查、施工图设计、预算审查、施工图及预算会审、项目施工、验工计价、竣工结算等环节,是减少公文流程、缩短问题处理时间、实现闭环管理的有效手段。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共同做好该系统推广使用工作,推动全局更新改造计划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管理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而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实施、控制的过程,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工程项目作为更新改造投资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路局夯实运输安全及生产基础设施条件的有力保证,是路局安全、科学、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是保证项目早建成,早投入使用,早产生效益的重要条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只要不断总结、改进和完善,与路局的运输生产布局、工作重点和现代化企业管理标准有机结合,做到讲科学,重质量,求实效,路局更新改造管理工作一定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