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道,器之意
——浅谈中国茶文化下茶具设计的方法

2018-01-24 12:39张璜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茶具饮茶茶文化

张璜

茶,毋庸置疑,是一种深沉隽永而富于哲理的文化。中国茶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文明进程。先从文化的定义来说,普遍认同的一个观点是,文化是人类社会形成以后出现的一种社会形态,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般认为,茶文化就是人们在生产、发展、利用茶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理念、信仰、思想感情、意识形态的总和,是人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创造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茶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从茶的历史起源及发展,对于茶的利用,茶的生产和流通,以及茶类和茶具的发生和演变、饮茶习惯、茶道、茶性、茶德、茶艺等。茶文化特征大体上可归纳为四种:茶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2]这四种特征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饮茶必言器,茶具自然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具同食具、

饮具一样,都经历由无到有、由粗到精、由繁到简的发展过程。中国不仅是茶的发源地,同时也是茶具的发源地。茶具最早见于西汉王褒《僮约》中“享茶尽具”。萌芽于两晋南北朝时期,在唐宋时期兴起与繁荣,经过了明清时期的发展,直到当代茶具的设计,其茶具的发展过程都有着显著的特征。而每一时期的茶具都与茶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于启发与思考当代茶具设计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不同时期茶文化下茶具设计的特征

1.1 形意相融的唐代茶具

“言茶必曰唐”,唐代饮茶习惯蔚然成风。唐代时期,茶圣陆羽《茶经》第一次对茶文化作了系统的阐述。其中《器》这一章节,根据生火、取水、盛水、煮茶、盛茶、饮茶等不同功能,介绍了二十多种不同的器具,如风炉、火筷、交床(支放茶锅)、水方(盛水器具)、碗等,其种类丰富齐全,用途十分广泛。[3]《全唐诗》中还记载有鼎、铛、盂等形制。在陆羽的《茶经·四之器》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瓷器茶具最主要的是碗,其次是盏和瓶。当时的茶瓯一般有两种造型,一种是玉璧底碗,另一种是以五瓣葵花形为特征的造型。可见唐人对茶碗的形态、质地等方面的重视。同时,《茶经》中“青则益茶”,说明了当时对于青瓷茶碗的推崇。原因是青瓷色泽青翠,使茶汤亦显青翠,与茶碗本身相互辉映,而达到益色之美。说明人们意识到茶具色彩对于茶汤色泽的衬托,更说明当时饮茶已成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对于茶具有了更高的标准,不仅满足实用性要求,还追求更加精良美观的造型、质地、色泽,注重对于茶具艺术价值的欣赏。唐代茶具中,有类玉类冰的越窑,银白如雪的邢窑,也有黄釉、黑釉、彩色釉等,茶具制作技术成熟,茶具圆滑轻薄。正如皮日休说道:“邢客与越人,皆能造磁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

1.2 质朴自然的宋代茶具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斗茶”之风在宋代极为流行。宋代饮茶多用茶盏,茶盏中最具代表的是黑釉盏,其原因也是为“斗茶”所需。蔡襄《茶录》中记载“茶色白宜黑盏”。由于茶汤色泽近乎为白色,黑色更易显出茶汤色泽纯白,茶碗与茶水黑白分明便于观看水痕以鉴别茶叶优劣。其中以建窑所产的黑釉盏最为出名。其特色是,在烧制过程中使釉面呈现兔毫条纹、鹤鸽斑点、日暇斑点,茶汤一入盏,能放射出五彩斑斓的光辉。可见当时茶具已不仅从实用功能出发,也从欣赏的角度,在茶具上表现出造型、装饰、色彩釉面等审美要素,是形式美与艺术美的结合,增强了品茗时的艺术情趣。同时,由于宋代“建盏”较为流行,此类茶盏多呈现朴实雅致的特点,与唐代茶具富丽堂皇的色彩相比,宋代陶瓷茶具崇尚质朴、清新、典雅之美,追求禅宗意味。

1.3 淡雅清绝的明清茶具

明清时期流行散茶冲泡,烹茶过程也十分简便,取代了唐宋时期的煎茶法和点茶法,因此新式茶具开始出现,茶壶开始流行。明人崇尚“茶以青翠为胜”,因此绿茶多以白色茶盏为衬,也促成了当时白瓷的飞速发展。当时景德镇全国制瓷中心,制瓷也相当繁荣,制作出的茶具造型精巧,胎质细腻,釉色光莹。青花茶具也以其清雅恬静的特色与茶的怡静自然一脉相承,茶与茶具的珠联璧合将茶文化推向了高峰。明清时期最重要的是紫砂的出现。紫砂壶泡茶不仅能保持茶的香味和色泽,且紫砂独特的造型、光洁的色泽、古朴的质感,以及壶身的自然纹样和几何纹装饰,使得饮茶更具艺术气息。清代常见诗词、书法、绘画、篆刻等装饰壶身,将饮茶推向了更深层次的艺术境界,体现了茶文化中的人文情怀,从一种简单的工艺上升为精神的寄托,赋予茶具更深刻的艺术韵味。

2.茶文化与茶具设计的关联及方法

茶文化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里,随着朝代的更迭,时代的发展,以及地域的差异,各自形成独特的茶事文化特征。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茶具的发展也互生互存,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地域条件下呈现不同的特色。如唐代煮茶的陶锅、宋代点茶的茶盏、明清泡茶用的茶壶,以及材质、造型、纹样、装饰等,都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纵然茶具形式从古至今丰富多样,所表现的美学特征也不尽相同,但始终有贯穿在整个茶具设计发展过程的共同特征与方法。

2.1 注重茶具设计的功能与形式美

日本的柳宗悦在《工艺文化》中说到,工艺的本性中有“用”,因而工艺的器物之美离不开“用”,这是明确的。在这里,美的基础是“实用性”,实用性决定了美的性质。[4]《抱朴子》云:“无当之玉碗,不如有用之埏埴。”[5]由此可见,功能美是造物最基本的审美要素,从第一件磨制的石器开始,就已经表现出人们对于物品功能性的追求,是后来一切设计所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茶具的出现在最初也是为了满足人们物质性的需要。陆羽的《茶经》、南宋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北宋蔡襄《茶录》等著作对不同茶具功能及使用的介绍都足以见得功能性在茶具设计中的贯彻。

就设计而言,“功能与形式的统一”是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茶具作为一种“实用的艺术”,除了用来饮茶,还要富于一种作为艺术品能给人美的感受。纵观茶具发展的过程,或造型精美,或釉色细腻,或装饰独特,创造出一件件隽永的艺术形象。此外,形式美感除了“形”的语意,还兼具“神”的气韵。神韵自“形”而出、以“色”而著、因“情”而深,通过造型的饱满、敦厚,线条的张弛、曲直,色彩的明暗、轻重,以及质感与肌理的表现来传达茶之素洁的气性与品质。唐代茶具没有繁琐的纹饰,葵花瓣造型的碗口,碗底厚重沉稳,茶碗的造型也饱满稳重,与茶所赋予的情感交相辉映,尽显茶文化的审美情趣。

2.2 注重茶具设计的环境美

设计体现着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它除了满足人们物质性需求,还要通过与环境的构筑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条件。这是一种人与环境的关系。[6]采茶、煮茶、品茶已不再是一种物质生产过程或生活需要,经过不同时代茶文化的发展已经上升到美学的高度,成为一种精神生活。其意境淡泊清雅,营造茶禅一味的禅境。所以,在品茗过程中的茶境也十分重要。

所谓规矩成方圆,只有把握好茶具与茶境之间的比例关系,才能搭配出和谐融洽的饮茶环境。良好的比例是对产品设计最基本的要求。在茶具设计中,对比例的要求指的是形态与结构之间的协调,尤其要注意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以及整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首先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体现在茶器的大小、形态、规格以及在茶境中主次关系的配合。其次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体现在茶器各部件之间的协调关系,如盖碗的茶托、茶盖、茶杯之间的比例恰到好处,兼具功能性与审美性。整体与周围环境的比例关系指的就是茶具在茶境空间的主次、秩序等。中国茶文化追求的是幽静清雅的精神,因此茶空间所营造的同样是一种宁静的风格。此时的茶器设计同样不宜热闹,以低调的造型、朴素的质感、雅致的格调与茶境浑然一体,已获得情景交融的空间体验。

除了比例因素,光与影的虚实相生让茶器与茶境更具情调。帕拉斯玛曾经说过,在杰出的空间里,总具有一种光线和阴影的持续、永恒和深沉的呼吸。阴影吸入了光明,而光明呼出阴影。而影除了来自光,也来自物体本身,根据物体不同的形态营造出不同的光影,使空间更有层次。在设计茶器的过程中,其形态的丰富程度带给茶境空间不一样的活力。

2.3 注重茶具设计的意蕴美

意蕴,是艺术家的内在情感与外物的形态神理,泯却一切痕迹地包孕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生命,表现一种新的人格,揭示一种新的哲理。[7]大众之所以迷恋具有“器物之美”的茶碗、茶具,不仅是这小小的物件凝练了自古以来茶人们的工艺成就,还因其包含了独特的精神价值和社会文化的力量,体现出茶文化的哲理与意蕴。而这种意蕴美也需要借助一定的形式来表达。

每件物品的设计都有自己的美学色彩,而色彩也是感知美的第一要素。中国传统色彩中,影响最深远的是“五色观”,通过“青、赤、黄、白、黑” 五种单色来表现人们的情感与意志。道家追求一种淡泊无为的作风,在色彩上也倾向朴素之美,所谓“大音无声,大象无形”,追求恬淡的生活是道家最基本的生活理念。而这一观念与茶文化精神不谋而合,所以在茶具设计中,从中国传统文化色彩观念出发,找到最能表达中国传统、古典的文化性格的色彩。

其次,肌理与材质是赋予器物生命力的一种形式,材质决定了器物的风格特征。中国茶文化审美特征倾向于朴实的风格,深深地感染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体现的是一种禅宗哲学。那么,在茶具设计中,通过较为粗糙的肌理与质感表达中国淳朴、自然的审美风格特征,传递出中国茶文化简朴、归真的意蕴。

中国茶文化精神内涵博大精深,饮茶绝不仅仅停留在茶这一物质环节之上,其中包含人们精神和情感的注入。茶具作为情感表达的载体,是物质化的精神表现,所以在设计上与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通过对茶文化的解读,能为现代茶具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与方法。

注释:

[1]姚国坤.茶文化概论[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

[2]同[1]

[3][唐]陆羽.茶经[M].卡卡译注.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4][日]柳宗悦.工艺文化[M].徐艺乙译.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91

[5][东晋]葛洪.抱朴子[M].张松辉译.北京:中华书局,2011

[6]王战.功能与美的角逐—西方现代设计艺术风格化[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熊寥.陶瓷美学与中国陶瓷审美的民族特征[M].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89

参考文献:

1.沈克宁.光影的形而上学[J].建筑师,2010(2)

猜你喜欢
茶具饮茶茶文化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潮州工夫茶具的现状和发展战略(二)
基于triz理论的现代陶瓷茶具形态设计研究
花下饮茶,光阴含香
月下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