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丽
做人先立品。
前些年,由于看到一些有才的艺术家总是寂寂无名,萌发了发挥自己的专长,帮其写评论文章宣传的想法,于是近年来给艺术界的朋友们写过不少的评论文章,俗话说“观千剑然后识器”,见识多了,感慨也颇多。
大家知道,前阵子书画界对于艺术作品值不值钱一事,网上有很多文章,这几乎引起了艺术界,尤其是书画家们的众口赞许。于是乎,大家一致认同,买农民种的麦子要给钱、工人做一天工也要给钱、医生做手术要给钱,书画家的成本是日积月累出来的,更应理直气壮收钱,而且这还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对于同样在书画界飘着,也在写作界混着的我反倒想问一句了,难道写评论文章就不该收钱吗?
写过评论文章的人应该深有体会,这真是件烧脑的事,它不像游记,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写出什么;也不像散文随笔,情怀所至,随意抒发。因为评价别人首先你得懂,其次写人是个技术活,把你写得不到位吧,人心里不高兴;把你说得太好了吧,且不说脸皮薄的不好意思发表出来,就是让写的人和看的人也会恶心到。
所以每次写,都是挖空心思地在对方身上找亮点,想破脑子该如何构思布局才能引人入胜而又不雷同。很累很累地去写,目的就是要让看的人能够轻松地读,读完还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捕捉那“朴实的温暖”,我是挖空心思在构思,时时刻刻在收集资料、再克服颈椎疼痛分秒必争地去码字、然后反反复复地推敲修改,若是平台推送还要筛选合适的照片、作品,考虑网页布局……一篇看起来简单的文章要想写好,前前后后怎么也得一周的时间,其中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好在每一次写的文章都能超出对方预期的满意,也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更有不少报刊转载,算是一点安慰。
当然,也有遇到所谓的“记者”把我的评论文章头尾改一下,内容90%不变,换个标题发表到某书法报纸上,还厚颜无耻地在尾部写上“某某采写”,当你去质问时,反过来却被暗嘲计较,真是无语了!
前两年已有前辈看不过眼我的辛苦,提醒我说“你的书画都有价可询,写文章更是费时费力,为何不好意思收费呢?如果自己不确定收费原则,这样下去,会无止境的白忙乎,最后把时间精力都搭进去了。”
可是我却不好意思张口,因为不认识的人你根本找不到感觉无从下手,又不想拿着一堆资料人云亦云;认识了之后也麻烦,中国是个讲人情不讲契约精神的社会,似乎坐到一起聊聊天就是熟人了,再谈钱反倒伤感情,若对方没有这意识,你写得再好也就是换来个“谢谢”。当然,大部分的书画家还是能体会到你付出的,不仅在书画技法上指点迷津、还自觉以作品抵稿费,按其润格算远远超出了稿酬,非常厚道。可是日积月累,我又不是商人,去哪找销路呢,最后也只能是放着。
也有遇到过一例,帮他做了几次宣传推送,其妻来电表达满意与感谢,我夫调侃不用感谢,改天送幅字好了,结果其妻听后立马说做够四期就送,“其妻”与“我夫”的这一段隔空对话一下子把我恶心到,从此一篇都不想再给他撰写。
也有遇到感动的,记得几年前陪同某一书画小报负责人去见八十多岁的李家培老先生,对他的安贫乐道甚是感慨,写完文章发给小报却迟迟不见动静,后来一问对方说要我去向李家培先生讨要两幅字给报社才登,我一听就火了,有交易条件应该提前说嘛,哪有这样耍我们的,于是直接回复他个“滚”,从此拉黑。已写好的文章干脆在我公众号平台发布吧,当时没有老先生电话,也不确定他是否看得到。所幸的是他后来知道了,非要约我见面请吃饭,见面时还提前准备好一个大红包要给我酬劳,后来我既没要红包,也没要他请客,老先生又立马寄了一幅字。此后我们成了忘年交,老先生的每次活动都邀我为座上宾,我每年也都会抽空去看望一下他,所谓的“德艺双馨”,大抵如此吧!
还遇到一例曲折的,前两年去西藏,飞机刚着陆打开手机就看到了几个连环电话,还没反应过来呢,电话又进来了,对方说是要出一本新集子,让我把之前帮他写的文章局部修改一下编录到新书里,我间接提醒刚到拉萨,但对方表示很急,于是心一软也顾不上有没高原反应了,到酒店后立刻打开电脑干活。
事后一直没消息,想起来了询问一下对方,答,“因新书法集版面有限,很多省、市领导及名家的文章要优先放入,你的文章就待下次有机会吧”,好嘛,那就这样吧。结果没多久又收到电话,请我执笔再为那本新集子写个推介,虽然心里是老大不情愿,但是看在是老先生且平时态度还好的份上就写吧。于是他让当大老板的弟子寄书给我,厚厚的一大本还是顺丰快递邮资到付,对比一下书册定价也算赚大了。写完推介、编辑好微信推送后,左等右等也没见他发朋友圈,心里甚是纳闷,后来某天突然顿悟,我不经意间被打造成了一厢情愿用笔杆子拍大师马屁的小粉丝。
好了,太多的经历不能讲个没完,不然真成电影《非诚勿扰》里的葛优教堂忏悔,停不住口累垮的不是牧师而是读者。
记得名主持孟非说家里喜欢养小动物,最多时有1只狗6只猫,回到家净是动物园味道,但是他不介意,感觉与动物相处比与人接触轻松多了。对此,深以为然,我现在也宁愿与动物和小孩呆在一起,简单、单纯呀!
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写评论文章真成了无止境的白忙乎,因此有点累了,也有点腻了,所以近一年来写评论文章少了,宁愿去花精力研究一个汉字,哪怕只是一个“屁”字。
其实说真的,我不是什么名家大师,无论是我的书画作品还是我的文章,我从不认为应该有多高的价值,也并不认为比厨师做菜、园艺工种花更高雅。人与人之间在能力及见识上有高低,但从生命个体上来讲是平等的,而我们每个人真正值钱的应该是时间。
我的母亲63岁就走了,这对我的影响很大,63岁似乎成了一把高悬的剑在我的生命前方,西方有句名言说得好,“活得就像明天就要死去一样”,而我却觉得我活得就像63岁就要死去一样,所以经常拿63岁当成我人生的倒计时。
我是一个爱好广博的人,八小时工作之余喜欢读书、写作、旅游、运动、画画、写字、摄影……除此之外还想学电脑、篆刻、烘培、园艺,甚至是裁缝,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时间,因此我恨不得一天是48小时。可是按63岁计我的生命已过了三分之二,这让我一想起来就倍感焦虑,于是时间对我而言就更加珍贵了。
说到时间又不禁让我想起另一件事,多年前报名了一个书法培训班学习,每次上课时看着老师写字很是赞叹,有一次在一旁感慨,“我什么时候也能写这么好啊”,结果老师很认真地回答,“下辈子”,顿时语噎,真想发回一个“你这话我没法接”的表情包。帅哥同学开导我说,你别浪费时间,把一辈子当两辈子来用就可以了嘛,一语惊醒梦中人啊!后来同样的话又听到这个老师对另一个学生说,看来,情商这东西真不是容易补的。当然,我现在分秒必争的目的早已不再是与谁比能否把一盘“蚂蚁上树”炒到精到,而是想用有限的生命去探索“满汉全席”的奥秘。
所以经过深思熟虑,一年多前我痛下决心要给我的脑力劳动收费,参考行业标准,目前按3元一个字收取稿酬,1000字起步,扪心自问,我认为我现在的付出和劳动非常对得起这个价格,至于将来嘛,时间剩更少,即使涨价也正常。但是为避免收费随意,还又特意咨询了一个在书画媒体界工作几十年的前辈,他说我1000字收三千元价格很合理。我还继续八卦了一下他现在的行情,结果回复,1000字三万,让我忍不住惊呼出声。掐指一算,若按每年涨1元计,我也得27年才能赶上,瞬间觉得自己弱爆了!
人生如戏啊,自定价以后,有遇到通情达理爽快的人,也遇到不少让人呵呵的事件。记得有一次一个陌生人通过邮箱联系我,说他是某书画专修学院的学生,看过我的文章后非常赞赏,于是代表几个同学联系我,想给他们的画画老师写个评论推送宣传一下,借此表达一下他们几个学生的心意。我上网查了一下这个老师的作品风格,还算可以,于是说了我的收费标准,若同意就找时间见面挖掘素材。结果人家回复说“唉呀,原来要收费啊,我们以为可以免费呢,况且我们都是穷学生,没有什么经济实力,以后再说吧”,以后就没有以后了。
谁都知道此学院是民办机构,专门培养成人的兴趣爱好,所谓的“学生”都基本是有工作有余力还有时间去发展兴趣爱好的人,想拍老师的马屁,还想不花钱用别人的时间精力来拍,我也是醉了。
也有遇到熟人相托,为避免大家浪费时间,见面后开门见山说出了我的收费标准,对方爽快表示全盘接受和认可,于是愉快地展开采访与记录,笔记写了几大页,可一转眼又传来信息说因经济原因,要考虑考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若真是经济问题,对于搞艺术的人如此境地我深表同情,想到那句时下流行的话,“先谋生,再谋爱”,这个“爱”不应是狭义的爱情,而应宽泛到爱好,搞艺术更应如此。若只是借口,那我认为技能与观念都应该与时俱进了好吗!
从生意人角度说,开门做生意,进门都是客,客户就是上帝,可是写文章不能这样,孔子说了“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也常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挂在嘴上。连孙过庭都说写书法还有个“五乖五合”之状态呢,那么写评论文章更是这样,手上的笔杆应像称杆一样,必须得端平了,也应该要有原则和底线的。
于是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亮亮我的底线,我也来个五不写。
做人先立品,与人交往要看人品,帮其写文章更要看人品,不要以为搞艺术的就一定是素质涵养高的文化人,人们总说搞书画是“修身养性”的,其实我认为不全对,准确说“修身”得靠读书明理而知是非,书画顶多是“养性”与“怡情”,因此名家大咖中也不乏滥竽充数者,普通人中也有气质高洁的,所以相信自己的判断与感觉,人品不好的尽量远离,不要迷信其头上的光环。
艺术作品水平高低没有个统一的标准,要通过自己的审美眼光去判断,看上眼的有感觉才能写得下去,看不上眼的,违心去评价都不知该说真话还是说假话。搞艺术不容易,对此我深有体会,可不能学当年的韩愈对待高闲那么较真,人家原本指望着夸奖呢,结果写个《送高闲上人序》,整出个千古批评的经典书论。人的成长需要过程,艺术也一样,所以还是诚恳地提醒您别急,耐住寂寞,再沉淀一下吧,希望您能理解我的善意。
中国有个传统,如老话所说“千年媳妇熬成婆”,在艺术界也有点这味道,所以那些当了大爷的估计很多都是从当孙子开始,现在终于成爷了,与人相处就有些居高临下,态度傲慢。也许在他的观念里,你想当爷就要老老实实当孙子。对此我想提醒他可能忘记了自己是“人”,水平可以有高低,能力可以有高下,学问可以有深浅,但是做人就应该是平等的。况且不是每个人都想当爷,也没必要个个委屈自己当孙子,生命短暂,做好自己就行了。所以那些把自己当爷的,继续一边端着去吧,等着有愿意当孙子的人去伺候您。
“道不同不相为谋”,亲密关系讲三观相符,交友也讲志同道合,对于写文章也一样,我不会因为收人钱财就无原则把你夸得天花乱坠,对于每一个找我写文章的,我都开门见山地说出这一点,因为我相信每个人都是有优点的,每个人的作品也像人一样有其亮点,我只是挖掘你的亮点去诚恳地展开评价,所以“朴实”就是我的风格,我希望文章写出来,无论是你本人还是他人看了都认为写的是你而不是别人。
相当一部分人可能有这个习惯,喜欢改动他人的文章,似乎不改一下手痒,对此我申明,对于我写的东西,不是不可改动,那要在商量的前提下让我认为合理才能改,而不是擅自改动借用我的名义发表。
亮出我的底线后,心里一阵畅快,但也许反过来会有人说,你既不是名家,水平也没高到那份上,凭什么去评论人家?在此我要说了,名家是谁评的呢,如果您只想找一个名家的“名”而已,那现在那些换汤不换药的评论文章比比皆是,读了让人血脉喷张,结果什么印象都没记住,因为内容通用呀!还有如果只有大师级的人才能有资格写评论,照此理会品味的人得一定会炒菜、会识路的人要一定会开车、评诺贝尔奖的都一定要是前诺奖得主了?
这是个有意思的时代,我们都在赞扬鲁迅、佩服鲁迅,可是没人敢去做鲁讯,也许怕真做了鲁迅,会被送去见鲁迅了,所以人人自保,维持虚假的“以和为贵”,殊不知,“朋友”才是真正需要择优录取的。
能看到这里的读者要给你点个大大的赞了,本想小小吐个槽变成了长篇大论,不管大家觉得我这是牢骚也好,吐槽也罢,我也是就事论事,说说这一现象,也不是什么大事大非问题,艺术家们避免对号入座哈,假如您的情况很相似,建议您将来做事还是注意点格调。
如果各位方家觉得我不但吹毛求疵,还在要天价,那么我提醒您,“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建议您在学技艺的同时多读书充电,写写东西,这个社会没有所谓的人生开挂和一蹴而就,有的只是厚积薄发而已。
近期是清明,又去给妈妈扫墓了,突然间发现清明是个好节日,老祖宗安排你去扫墓,除了让你不要忘根之外,更重要的是让你看看满山的坟茔,那是每个人终将要去的场所,也让你每年有机会深思一下自己的生命长度与取舍。
所以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可贵,认同就一起玩,不认同大不了不跟你玩了。总之一句话:宁可孤独,也不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