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清热化湿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应用

2018-01-24 07:36郭传琦戴晓霞
天津中医药 2018年2期
关键词:尿常规双下肢气虚

郭传琦,戴晓霞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50040;2.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齐齐哈尔 161000)

膜性肾病(MN)是最常见的成人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见(男∶女≈2∶1)。其病理是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性增厚,其中病因未明者称为特发性膜性肾病[1]。MN起病隐匿,60%~80%患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其中常见并发症是深静脉血栓形成。本病以水肿及大量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水肿”等范畴,根据临床经验以及查阅大量文献,故采用益气活血清热化湿法治疗。

1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与脾肾气虚、湿热蕴结、脉络瘀滞密切相关。其中脾肾气虚是发病的基本病机,脾居中州,为人体后天之本,主司运化水湿,为制水之脏。脾失健运,水无所制则泛溢肌肤,发为水肿,如《内经·至真要大论》所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湿热蕴结是本病病机的主要内容,多由脾肾气虚,水湿运化不利,易感湿热之邪,以致湿热内蕴,结聚不化;或因水湿日久生热,热毒伤阴,伤及血络,形成瘀血,阻滞经络,使湿、热、瘀相互胶结,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又因瘀水互结是本病病机的重要方面,故“补脾益肾”是治疗本病的基础,活血化瘀应贯穿始终。

2 临证应用

2.1 湿热互结证 症见:下肢浮肿,口干咽燥,纳差,口苦,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濡或濡数。治法:健脾利湿,清热活血。基本方:白术、黄芪、当归、丹参、茯苓、石苇、车前草、黄芩、苍术、薏苡仁、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中药剂量依辨证而定,下同)。

2.2 气虚血瘀证 症见:尿少,水肿,面色黧黑或萎黄,口唇及肌肤有瘀斑瘀点,常伴见腰痛如针刺,痛处固定不已,血尿,皮肤粗糙或肌肤甲错,舌质暗红或淡暗或有瘀斑瘀点,舌苔薄腻,脉沉细或沉弦。治法:补肾健脾,益气活血。基本方: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赤芍、泽兰、当归、丹参、黄芪、山药、白术、薏苡仁、陈皮等。

3 病案举例

案1 患者女性,59岁,2015年7月1日初诊。

患者自诉平素身体虚弱,2015年5月11日无诱因出现乏力、双下肢水肿,于当地医院查尿常规:尿蛋白+++、隐血+++、红细胞 4/高倍视野(HPF),肾功能检验未见异常,于6月15日行肾活检术,病理回报为Ⅱ期膜性肾病。3天前患者自觉上述症状加重,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本科就诊,查尿常规:尿蛋白(PRO)+++、隐血(BID)+++、红细胞 10.73/HPF;24 h尿蛋白定量4.8 g;肝功能检验示:白蛋白18 g/L、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9.8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22.3 U/L;肾功能检验:血尿酸(UA)199 μmol/L、血尿素氮(BUN)5.45 mmol/L、血肌酐(Scr)57.45 μmol/L。刻下患者:乏力、腰酸痛,颜面双下肢中度水肿,口干,口苦,纳差,24 h尿量约为1500mL,大便质稀,舌红,苔黄腻,脉沉。辨证属气虚兼湿热证。治以:益气活血,清热化湿。处方:黄芪 30 g,当归 20 g,茯苓皮 30 g,车前子 30 g,芡实15 g,白僵蚕 10 g,穿山龙15 g,炒薏苡仁20 g,黄芩15 g,半枝莲15 g,白花蛇舌草30 g,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 mL,早晚各半,口服。同时予患者阿魏酸哌嗪片200 mg/次,每日3次,口服。

2015年8月3日复诊,患者口干、口苦症状消失,乏力、双下肢水肿减轻,偶感腰酸痛,纳差,睡眠可,二便调,舌淡,苔薄黄,脉沉。上方去黄芩,加炒白术20 g,赤小豆20 g续服。2015年10月5日复诊,患者诸症好转,舌淡红,苔薄白,脉濡。上方去车前子,续服。

2016年5月6日复诊,查尿常规:PRO+、BLD+-,24 h尿蛋白定量3.6 g,肝功能检验:白蛋白43 g/L,肾功恢复正常。病情平稳继续门诊随访。

案2 患者女性,45岁,2015年7月6日初诊。

患者2015年6月无诱因出现乏力、腰酸痛、双下肢水肿,BP:130/80 mmHg(1 mmHg=0.133 kPa,下同),查尿常规示:PRO++++、BLD+++,肾功能检验:UA 327 μmol/L、BUN 3.51 mmol/L、Scr 52.13 μmol/L,予益肾化湿颗粒口服2周,症状未缓解,再次复查尿常规如上,24 h尿蛋白定量5.5 g,血浆白蛋白31 g/L,行肾活检术,病理回报:Ⅱ期膜性肾病。刻下患者:乏力、腰酸痛,双下肢水肿,口干,尿量不详,大便正常,舌暗红,苔白,脉细。辨证属气虚血瘀证。治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瘀。处方:黄芪20 g,当归20 g,茯苓 20 g,生薏苡仁 20 g,莲须15 g,白僵蚕10 g,川芎 15 g,丹参 15 g,石苇 20 g,穿山龙 15 g,白花蛇舌草30 g,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 mL,早晚各半,口服,同时予患者盐酸贝那普利5 mg以降尿蛋白保肾。

2015年8月20日复诊,患者乏力、腰酸痛缓解,双下肢水肿减轻,饮食及二便正常,舌暗,苔薄白,脉弱。BP:130/70 mmHg,上方加桃仁 10 g,陈皮10 g,黄芪改为30 g续服,同时口服盐酸贝那普利10mg以降尿蛋白保肾。

2015年11月5日复诊,患者乏力、腰酸痛较前明显缓解,双下肢无水肿,纳差,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BP:120/75mmHg,上方加白术 15g,山药15 g续服,同时口服盐酸贝那普利10 mg以降尿蛋白保肾。

2016年4月20日复诊,患者诉诸症好转,血压维持在≤125/75 mmHg且控制平稳,查尿常规:PRO++、BLD+-,24 h 尿蛋白定量:3.8 g,肝功能检验:白蛋白40 g/L,继续门诊随访,以上方随症加减。

4 体会

案1患者发病时以大量蛋白尿、水肿、低蛋白血症为主要临床特征,因其素体虚弱易感受外邪,使湿热内蕴,结聚不化,其病机属气虚兼湿热证,故予益气活血,清热化湿法治疗。方中运用黄芪以益气扶正,加当归、白花蛇舌草、赤小豆、半枝莲以清热活血利湿。有相关研究表明[2]黄芪可调节细胞骨架蛋白,减轻补体膜攻击复合物诱导的足细胞损伤,用于治疗膜性肾病。案2患者病初以大量蛋白尿、血尿、水肿及低蛋白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因其长期存在蛋白尿、血尿伤及血络,形成瘀血,阻滞脉络,又因其病久必兼气虚,故属气虚血瘀证,予健脾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方中运用黄芪、白术、山药以健脾益气,当归、丹参、川芎以活血化瘀。

综上所述,膜性肾病属于难治性肾病,西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但中药在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运用益气活血清热化湿的方法,有效调节气血,达到标本兼治,故可以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从而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1] 王海燕.肾脏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32-1034.

[2] 桂定坤,汪年松.黄芪甲苷肾保护作用机制[J].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2013,2(4):204-206.

猜你喜欢
尿常规双下肢气虚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股骨颈截骨时保留残端的长度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影响
尿常规与尿沉渣对尿液检验的影响及分析
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观察
影响尿常规检验的因素分析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请您诊断
气虚痰湿型晚期肺癌治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