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 球
中美贸易战从打前哨战到全面铺开,已经半年有余,中国社会经历了自改革开放以来罕有的外部战略冲击。我们认为当下做一个阶段性总结很有必要。
美国对华发动之前我们无法想象的全面贸易战,并且公开对中国展示战略敌意,不啻是对中国社会的一次“叫醒服务”。之前中国人基本是从互利合作角度看待中美关系的,同时我们保持了一些美国对华开展价值观渗透,也许有一天会对中国搞“颜色革命”的警惕。但是今天华盛顿向我们展示了大国严酷竞争的一面。
通过贸易战的撕扯,我们进一步看清了中国深度融入世界的复杂性。中外交往不是中国简单与世界接轨不接轨的问题,而是不同体制、不同市场之间如何融合、适应的挑战。国际竞争总要用尽中国崛起不断积累的新资源,强大并没有给我们带来轻松,反而让我们面对了更多调整的紧迫。这次贸易战在重塑中国社会的世界眼光和国际意识。
贸易战来得还是很突然的,整个中国社会都没有预料到它会形成今天的规模和强度。这样的强刺激对在现代化路上立足未稳的中国来说显然是巨大考验,中国有可能被激怒,开展一场准备不足的鱼死网破式的战斗。中国社会是很容易被美国逼出原有的改革开放之路,退回到保守和封闭中去的。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中国做出无原则的妥协。
上述两种情况其实是中国被压垮的不同表现,都是中国在崛起之路上走不下去的破罐子破摔。然而半年多的实际情况显示,中国顶住了压力,坚持了大国的应有稳健。我们没有因承受不了而躁动,发怒或者沮丧,而是保持了战略耐心,显示出将美国“闪电战”转化成一场持久战的勇气和自信。
中国坚持了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而且加快了开放市场的步伐,进一步降低关税、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都提前实施。中国一边坚决对美国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一边扩大对外开放,辨证对待贸易战的压力和推力,做到这一点实属难能可贵。
北京坚决驳斥华盛顿发动贸易战的理由,中方的斗争有理有力有节,我们没有主动发起升级贸易冲突的行动,没有动员全社会开展一场反美运动。中国公众总体上也保持了冷静,没有搞抵制美货等过去对外关系紧张时常有的反应。
中国社会治理没有受到中美关系恶化的明显影响,很多人担心的社会会因受到外部压力而趋向保守,对美警惕性成为意识形态的主导线索,然而这些都没有发生。中国社会对美国的认识仍保持着多维度的格局,在看到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意图越来越强的同时,主张中方稳住阵脚、避免同美国开展所谓“新冷战”,仍是中国舆论的主流声音。
支持与欧盟加强贸易联系和与日本改善关系,同时支持国家与世界各国发展关系,是当前中国公众的普遍愿望,美国发动的贸易战没有导致中国社会民族主义的明显上扬。中国人仍然认为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绝大多数人无意将中美之间的严重纠纷迁怒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贸易战还让中国人重新深刻了解了自力更生精神的重要性,但人们同时有了将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放在一起理解的自觉性。没有“两弹一星”精神中国注定走不远,同时中国也要充分吸收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经验,这些成为了中国绝大多数人的坚定共识。
这样有力量、同时也有理性的中国是击不倒的,贸易战终将成为中国走向全面成熟的一次倒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