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燕平
一
我在做《中国村落》。所有人听后都说,这是一个好选题。
大部分认为的好,是在风景的部分。山在云雾缭绕,村在虚无缥缈。不说图片的后期制作,这样的景致是要在一年中或几年中的某几天或某一天里偶然发生的。许多的村落风景只可远观,无法近视。或因整体迁移而“千村寥落”,或因老人小孩留守而生机黯然,或因拆毁重建而面目全非。更有许多,干脆夷为平地。硕果仅存者,也仅存了一个躯壳:把原住民全部搬迁,变成了观光旅游的地方。
有部分认为的好,是在文化的部分。中国文化的传承与活化,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实践,在民众的日常生活。而中国的村落就是养成民众日常生活重要的场,进而培养中国文化的丰沃土壤。中国的村落,是一个个有机体,是一个个活的系统,保留着乡土中国厚重的传统和绵远的记忆,承载着中国人最核心的价值观。
在风景层面的,这是一部“明信片”,风景如画。在文化层面的,这是一部“记录”片,记着乡绪。
二
中国村落,便是一幅幅天造人设的画。水墨江南,粉彩沿海;京津冀用石雕,陕甘宁涂油彩;山西山东筑大院,西南西北造小楼;崇山峻岭悬壁而挂,黄土高原凿穴而居……繁盛地是一卷“清明上河”,清幽处如一篇“桃花源记”,即便已是“千村寥落”,那也是一幅“古道、西风、瘦马”。
中国村落的建构,于风景如画之中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宇宙观:“天人合一”。依山傍水,因势象形,从不喧宾夺主,从不横行霸道,自然的材料,自然的开展,每一个村落因而也渐成自然,所谓“自然村”。仿佛村不是人力建筑的,而是地里生长的。科学的构成、寄寓的构成和实用的构成,构成中国村落的蔚为大观。或应“天命”设太极星象村,或图“风水”设阴阳八卦阵;围屋是因为此地有匪乱,干栏是因为此地多潮湿;笔直的青石路远对笔架山,两口池塘是墨砚和笔洗,这是文房四宝村;“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牛身桥为脚”,一池半月水塘作“牛胃”。一泓蜿蜒碧水是“牛肠”。这是遵循仿生学原理建造的牛形村。
田园将芜胡不归
旧岁新始之交,一是晒十八岁芳华,二是卜年度关键词。关键词不多,100个朋友也只约五、六个不同:爱美的说『颜值正义』,爱幻想的要去『远方』,想发达的说『旺』。倒是十八岁的芳华,一人一面,十人九慕,百态千姿,却有一样不离:都是青春和向往,都是美丽而纯真。
是什么样的驱动,让平时很羞涩的朋友也主动地献出了自己的十八?除了十八岁的青春美,更是十八岁的初始心、那个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的出发。所以我们要晒十八,所以我们想回到十八。让我们回去吧。田园将芜,村落将芜,老友将芜.......胡不归?
归去来兮,将荒芜的田园植绿;归去来兮,把颓败的老屋修筑;归去来兮,和昔日的老友再叙。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中国村落外观的美和寓意,最终落实到内设的精神美的追求。“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特殊的地理和文化,形成了一个个由“熟人”组成的中国村落,因熟悉而信任,“熟人”们知根知底,组成了一个个近距离、不设防、不欺骗的小社会,“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个小鲜,就是村落。一国之大政方针往往来自于一家一村之家训村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个“三七”,就是村落。一国之大家风范往往产生于一人一户之一言一行。
三
从村落到城市,人类大约花费了一万年的时间。如果把这一万年比作一小时,那么,直到最后的四分半钟,我们才开始进城,而在中国,这一普遍的情形,还要晚,晚到最后的一分半钟。
有趣的是,只在城市里待了一分半钟的我们,很快便开始怀旧,眷念起刚刚离去、却又挥之不去的村落。那如诗、如画、如意的中国村落。
这是一个集体怀旧。这是一个国家怀旧。这很可能,也是人类共同的怀旧。这种怀旧,不是老之将至的怅然,而是家业中兴时的不忘初心。归去来兮。
中国的建筑大概三种:威严的庙堂、宫廷建筑,优雅的士大夫建筑,天人合一的村落建筑。
庙堂、宫廷,或追求威仪,不免千篇一律;士大夫建筑,或营造意趣,大体风貌相似;只有中国的村落,因为风土差异、地理分别、物候变化,呈现出惊人的多样性和迷人的姿态。
5000年文明孕育,56个民族共同创造,跨越四个气温带,分布约960万平方公里陆地,中国村落,千般姿态,万种风情。
2000年,中国有360万个自然村,到了2010年,这一数字变成270万,10年间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又七年过去……
中国村落,是中国文化的地下层,无它,便无有中国文化的高楼大厦,因它,便因有中国文化的树大根深。借严复评述宋朝句式来评述中国的村落:“中国之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姑不具论,而为‘村落’之所造就,十八九可断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