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昌
加西亚· 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作为大师经典在全球家喻户晓,可是有多少人知道他还是短篇小说巨匠呢?
我们从《巨翅老人》说起。文章中的巨翅老人孤零零地出现在一个小镇上,他衣不蔽体,老态龙钟。如同一个落寞的天使,似乎要向小镇上的居民求救。只是不巧,老人孤寂的灵魂又被另一群同样没有归属感的灵魂所吞噬。在现实主义的情态构造中,作者毫不掩饰地将小镇上的那些只有同伴支撑的空壳丢到读者的眼前。那个小镇上的无名的人,可能是整个社会大环境下多数人的形象。对新事物充满着无知的好奇,新鲜感一过之后又变得麻木不仁,甚至是贪婪自私的冷漠 。老人被困在笼子里,成了贝约拉夫妇招揽观众的玩偶,被人们戏弄和嘲讽。小镇神父如平民智慧的领头人,但他们所依赖的却仅仅是教义及教会死板的结论。神父此刻是虚伪的,是更为无知的愚昧。在这些居民对巨翅老人的种种行为变化之中,明显的形成了对这类人的强烈批判和担忧。因为他们的精神世界已经被掏空,人与人之间缺乏了最基本的温暖与关怀,迫使人际关系走向陌生,使人的内心走向永恒的孤独。马尔克斯通过笔下的语言艺术又描绘出一个极为真实的且符合现实状态的一个困境,让读者有了视觉和触觉上的体验,如同艺术符号一般能给人客观真实的体会,而不是空调乏味的文字组合。
从老人本身到小镇上的各色人物的对比来看,所要突出的应该是一个矛盾体,而并不是以一种单一的形式去肯定或否定某一方的行为,唯利是图的贝拉约夫妇和虚伪的神父贡萨加再加看热闹的居民们分别代表着现实生活中的不同意象。其塑造的形象无一例外,都是具有象征和讽刺意味的。贝约拉夫妇在其中算比较“聪明”的了,最起码他们有经济头脑,但同时又是造成老人更悲惨下场的罪魁祸首,而神父贡萨加是教派的形象代表,从侧面揭示了基督教会的神学意象是无知的,是冷漠的,是愚昧的,是虚伪的。
在外国文学中溯源,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之一便是希伯来基督教文学,其对教会主义、神权的崇拜已经逐渐丧失了对人道主义的关怀。在“中世纪的黑暗”时期一般,被神权,神学笼罩下的人们是愚昧无知的,是缺乏理性思考能力的,是脱离现实的。而小镇神父自己都无法认识巨翅老人的来历,也无法与其沟通,其虚伪的本性促使他们对老人的身份做出虚假的判断:臆测他并不是天使,甚至可能是魔鬼的化身。这种言论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们对巨翅老人不良的羞辱和激烈的态度。神父以其“骗术”蒙蔽了居民们的判断意识,也代表着现实环境中掌权者决策者无知的可怕性和可悲性。而遭受困境的和被人摆布的则是小镇上那些没有主观意识的平民。他们爱看热闹,不关心身边的事物,不去探求真理,如同被汹涌河水冲刷的塑料瓶,只是随波逐流,行尸走肉一般。他们只有躯壳,没有灵魂,没有思想,没有主观能动性。而这些人终将被统治者玩弄,也始终逃不出小镇上闭塞的状态,最终窒息。
他们虽是群居生活,但从内心来看,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是独立存在的。作品深切地关注着拉美地区生活的贫病且愚昧的人们,表现了对他们的深切关怀和担忧,处处体现着“存在主义”理论中的内涵,注视着人的生存状态。而文中的巨翅老人、神父贡加萨、贝约拉夫妇、小镇居民之间在一个特定的条件和特殊的环境之中产生交集,有着贝约拉夫妇和老人的利益冲突。老人可能想找一个温暖祥和的地方改变乞丐般的现状。而贝约拉夫妇眼中却只有利益没有同情。老人与神父贡萨加形成了鲜明的对立面。老人若被认为是天使,则有可能受到优待和崇拜,而恰好事与愿违,其实神父的自私之处便在于对老人身份的辨别上,若将老人认为是天使,那他受人尊敬的神父地位显然将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故此,他需要将他认为是魔鬼,他的自私之举在他认为必定是聪明的。而这些情感上的作用大多来自于居民,那些不起眼的村民,若不是他们对这些新事物感兴趣,那么无论是老人还是贝拉约夫妇,或是神父的所作所为都将失去其意义,如同一部作品没有读者,一部电影无法上映一样。
这些文中的人物都是环环相扣的,但是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只有这种“距离”构造下的形象之间的对立冲突之中,才完整地将《巨翅老人》这部作品的主题渐渐显露出来。
作者马尔克斯通过对文中人物行为的描绘,突出了精神内涵,并且一览无余,通过文学的形式深入到“精神无意识”领域。将那些孤独的灵魂从文中显现出来,让读者有了情感交融的状态。小镇的人不懂得爱,更不会去爱。老人落在这样一个地方无疑是雪上加霜,令他的处境更加窘迫。他的内心是孤独的,无论他是天使还是变异的物种,都已经不重要了。小镇人们对他的待遇更是让他心寒,想要逃离却无能为力,但他没有放弃展翅高飞的那一天。贝约拉夫妇,神父,小镇居民构成了一个更为巨大的孤独的群体。恰遇老人奇特的容貌,以此来排遣原来百无聊赖而又异常孤独的心灵。可是老人被抛弃之时,他们在杂剧团到来的闹剧中平静之后,依然寂静孤独。小镇这种死气沉沉的现状即是社会现实的缩影。作者通过一个神话意象(巨翅老人)的到来展开叙事,而并未直接对社会做出明确的指责或是批判。借着故事,以情感体验去阐明其对拉美地区一些人类生存状态的悲悯与无奈。在小说中最终还是写到了老人没有放弃坚持等待自由的那一刻。在承受了痛苦与折磨、无情与嘲讽的环境中,坚持到了最后展翅高飞的那一刻。被忽视与遗忘的他熬过寒冬,在春天获得新生,终于飞向远方。而起飞的时刻却又是在贝约拉夫妇的眼光中完成的。
那个过程可见充满着无数的焦虑和担忧。在这样的情节设计中并不仅仅是给故事一个圆满的结局,更是对小镇的人们那种生活状态的摒弃。而是希望在现实中与他们有着共同状态的人们多一点爱,少一些自私与无知,也暗示那些如同老人般被现实恶劣环境所压迫的人们不要放弃自由不要屈服于现实,沉潜积累,冲破困难,重获新生。
《巨翅老人》中那些孤独的灵魂即代表着作品内容人物本身,暗喻现实环境下同样状态的生存着的人类本身,通过作品的内涵去改变空空的灵魂,去填补缺失的爱与善。那种对现实状态的悲悯从作品渗透到实际人群之中,愿人间永恒的孤独能够被打破,让真善美爱充满大地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