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驰原
前段时间参加了两个会,感触颇深。一个是业界的,一个是学界的。这两个会一南一北,业界的在广州,学界的在北京,会议内容和层面相差很大,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展示了我国媒体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从融媒体到智媒体的升级转型。
第一个会是6月29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2018首届南方传媒智库高端论坛,新华社瞭望智库、人民日报社人民智库、经济日报社中经智库负责人到会介绍了中央媒体智库建设发展情况,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南方日报社社长刘红兵介绍了南方传媒智库建设情况。本人对媒体智库一直很关注,早在2014年曾被《工商行政管理》建的媒体智库聘为专家,《传媒》也刊发了几篇研究媒体智库的文章,自认为对媒体智库比较了解,参加此会,大吃一惊,没想到近两年,媒体智库已经发展到了这种程度:中央媒体智库服务政府决策的作用越来越大,过去中央媒体的内参对政府决策起过很大作用,但内参重点报问题,少有解决方案,而媒体智库服务既抓问题,也有解决方案;个别中央纸媒的智库业务已经成为其主业,无论是影响力还是营收都远远超过其纸媒发行和广告的主业;南方报业的十大智库,涵盖了经济、法治、城市建设、教育、党建、数字政府、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其智慧化转型在媒体融合时代再次走在了全国媒体的前列,引领着全国媒体智库的发展。
第二个会是7月10日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的网络科技与智能媒体设计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该专业委员会隶属于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AFCEC),AFCEC是在我国有重要影响的、专门从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的机构,也是教育部主管的全国一级学术团体。委员会集结了来自国内外具有专业知名度、学术影响力、行业影响力的媒体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顶级专家与学者,其宗旨是面向互联网时代以及未来人工智能社会背景下的互联网、数字娱乐、大众传媒、教育、广告、智能科技等产业,无缝整合业界与学术界优质资源,开展创新型的产学研一体化工作,推动智能媒体发展。会上腾讯、小米等新媒体企业讲述的人工智能在他们产品的应用,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学界专家介绍的区块链技术、互联网进化等前沿技术和理论,令人大开眼界。通过会议,可以感受到,网络新科技的广泛应用,推动着媒体由融媒体向智媒体的转型升级。
笔者认为,主导这场媒体的转型升级,有三种力量。
第一,党和政府的需求是牵引力。在日新月异的媒体环境和越来越复杂的科技舆情环境下,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得到广泛应用的社会环境下,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需要媒体智库,治党理政、引领舆论需要媒体加强“四力”建设,在新媒体时代提升媒体“四力”,必须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因此,党和政府对智库化媒体和智能化媒体的需求,是媒体智慧化转型升级的强大牵引力。
第二,媒体的优势是保障力。媒体智慧化发展有两大优势:一是媒体有天然的应用新科技的优势。从媒体的发展史可以看出,从竹简到纸张、从铅与火到激光照排,从印刷到电波、影像,传统媒体都曾经是新媒体,都是使用了最新科技成长起来的。对新科技的应用,保障了媒体的“智慧力”。二是媒体带有“智库基因”。正如刘红兵所言,“相较于政府智库和高校智库,传媒智库最大的优势是了解基层、贴近实践,自备强力传播平台、具有丰富传播经验,可以通过有效传播,提升智库产品知名度,扩大智库成果影响力。媒体还具有强大的资源连接和整合能力,可以迅速有效地凝聚起政府资源、市场资源和社会资源,共同投入到智库产品的生产传播过程中。”现在智库建设遍地开花,政府建智库,高校建智库,民间建智库,科研院所本身就是智库。如何在林林总总的智库力具有竞争力?媒体的“智库基因”,保障了媒体智库的竞争力。
第三,网络科技的发展是推动力。在5G即将登场的网络科技环境下,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挖掘技术、区块链技术等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应用到传媒领域,推动着媒体的智能化发展,而媒体的智能化又为媒体智库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总之,这场以智库化、智能化为标志的媒体智慧转型才刚刚开始,更精彩的演绎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