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技术变动下新闻教育的价值坚守

2018-01-24 03:19文/杨
传媒 2018年6期
关键词:新闻业新闻学媒介

文/杨 晶

对新闻报道而言,媒介技术革新导致新兴的媒体形态和报道方式不断涌现,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这些变化改变了传统新闻教育的内容、模式与平台,并使新闻教育陷入了一些新的问题之中。当前,各大新闻院校都在尝试新闻教育改革,以努力适应新媒体环境的挑战,使新闻系毕业生更好适应媒体需求。笔者认为,新闻教育无论如何改革探索,都应当遵循一些基本的价值准则。其中,人文主义精神、新闻真实性原则和新闻职业伦理道德是最应重视的,甚至应作为新闻教育的核心内容,以避免新闻教育陷入技术培训模式。

一、新媒介技术下新闻教育面临的新变化

在媒介技术的推动下,当前新闻教育已经发生了诸多变化:新闻教育的内容不再是传统的采写编评,新闻教育的模式不拘泥于教师和教材,新闻教育的平台不再是只有教室。越来越多的技术内容、新媒体内容、实践内容、试验内容开始进入到新闻教育中。

1.新闻教育内容发生变化。在新媒介技术下,传统新闻教育中的核心业务是新闻的采写编评。传统新闻教育中的采写编评都是围绕报刊、广播电视而进行的,其内容与模式已经相对成熟,但面对新媒体和新技术却显得落后。在新媒介技术的推动下,新闻内容生产和发布形式已有诸多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新媒体环境下,采访渠道多元化,基于互联网的邮件、留言等众多渠道都可以作为采访方式;新闻发布即时性,具有“全天候”的特征,没有太多打磨作品的时间;编辑平台的多媒体化,不再是单一的一种平台,而是要求其掌握综合性的互联网技术基础;评论形态的多样化,用户留言、传播者与用户之间的互动都可纳入评论体系中,一些留言、跟帖内容甚至比新闻本身更精彩;内容形式的多样性,涵盖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传播形式,这些变化对新闻教育提出了更多新要求。

2.新闻教育模式发生变化。传统新闻教育基本依托于教师和教材,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教材作为内容主要来源。在新媒体环境下,这种单向的传授模式已不再受到学生喜爱,特别是在新闻采写编评的基础性课程中,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不爱听、逃课、玩手机、睡觉等现象出现,影响教学效果。

新传播技术带来了全新的媒体环境,学生们在新媒体运用中体会互动的快乐,在互动中学习成为学生们喜爱的方式。因此,一些新闻院校开始着手改革,推出“翻转课堂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调研、考察、演讲、互评中逐渐掌握所学知识。老师则更多地侧重于指导、点评,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生的社会实践已成为新闻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实践使其对我国新闻实践有更加清楚的认知。

3.新闻教学平台发生变化。传统新闻教育主要以课堂教育为主,实践多是临近毕业时安排一学期的实习。这种教学方式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截然分开,使得理论学习得不到实践关照,实践又成为毕业的条件,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对新闻教育的重要意义。在新媒介技术条件下,面对日益复杂的新闻工作环境,这种教育模式已经落后于新闻业的变化。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教学平台正在逐渐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向“课堂+实践”的综合模式。新闻业务只有在理论学习的同时,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真正使学生掌握要领,提高其业务能力。如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直接把媒体机构的工作室引入到学院,使学生在学校就能直接参加媒体实训。

二、媒介技术变动中新闻教育面临的问题

1.理论滞后于新闻业态。新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不仅表现在新闻业务能力需要在实践中锻炼,更表现为新闻业会随着媒介技术的革新与发展而不断涌现出新的形态。当前流行的大数据新闻、VR新闻、H5新闻等,都是传统媒体时代所不具备的,需要新闻教学紧跟实践步伐,让学生掌握这些前沿业务能力。

然而,当前我国新闻教育仍然是以传统媒体时代的教育框架与模式为主。专业课程中,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构成了新闻学业务课的主体结构。在教学过程中,这些课程对当前新技术引发的新问题考虑不周,使教学与实践脱节,导致新闻学毕业生工作后仍需系统培训与学习。不仅如此,新闻学理论研究也落后于实践,往往是实践发生变化后,理论才做总结。

2.教育理念未能跟进。新闻业变化速度快,使得当前新闻教育理念未能及时跟进,进而使新闻人才培养在基本理念上没有形成共识。新闻教育理念落后最直接的表现是对“新闻教育到底培养什么样人才”这一问题仍没有明确,理念始终得不到统一,导致各新闻院校教学模式各有不同。

新闻教育理念的落后,还与整体高校教育理念落后有关。当前,高校量化考核的方式及偏重科研的取向,使得实践教学的价值难以体现,实践教学创新的动力不足。在教师职称评定上,科研成果决定职称晋升,教学质量好坏无法得到体现,实践教学更是被边缘化。在这种评价体系下,新闻教育的理念更是无法紧跟时代变化、媒介技术的革新与新闻业的动态。对学生的考核也不符合教育规律,如本科毕业生要求写毕业论文,而事实上对于本科生而言,新闻实践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3.技术导向剑走偏锋。尽管新闻学教育存在理论落后于实践的现象,但对另一种现象也需要提高警惕:一些新闻院校为了培养所谓的实践性人才,不顾基础教育,一味地偏重新闻业务能力,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把新闻教育带入了“技术导向”的教学模式。但是,媒介技术一直处于变动之中,新闻业务也会随之不断变化。这种以技术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会使新闻教育陷入跟着技术跑的怪圈,而新闻学自身的知识体系和理论基础变得越来越薄弱。如此,新闻学教学成为技术培训,大学教育失去了高校新闻教学的作用,最终使新闻学毕业生缺乏竞争力。

三、新媒介技术下新闻教育的价值坚守

媒介技术丰富多样,并且会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不断变化,但新闻教育不可能一直随着技术变动而变化,必须要求其核心的价值坚守。

1.新闻业的人文主义精神。什么是新闻教育的核心目标?长期以来,新闻教育界关于学与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争执,尚无定论。詹姆斯·W·凯瑞认为,“新闻学是一门独特的社会实践学科,新闻教育必须以新闻学本身作为目标”。新闻学的本身是什么?凯瑞把它和民主政治联系在一起。笔者认为,新闻学本身主要体现为三点:新闻生产层面的新闻实践技能,新闻学学科层面的方法论和理论构建以及新闻价值层面的人文追求。在这三点中,人文主义的精神追求应是新闻的核心精神和“灵魂”。在这个目标下,新闻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关怀为根本,使新闻专业学生迈入新闻界后,能秉持人文主义关怀。而技术训练和理论知识是工具和基础,学与术、理论和实践的争论都应统一在人文精神之下。唯有如此,新闻始才能终有其独到的精神传统。

2.新闻价值的真实性基础。新闻之所以能够产生社会影响,被人们所喜爱和认可,甚至成为“明天的历史”,成为历史的记录者,人们工作生活的参考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基础在于新闻是事实的报道,是真实的。无论技术如何变化,媒体生态如何改变,新闻真实性永远应该作为新闻的基础内容。

在新媒体环境下,尽管新闻教育面临种种冲击,但“新闻真实”的理念、原则与方法仍应被作为核心基础予以强调。面对新媒体的传播生态与特点,一些媒体或新闻工作者,特别是自媒体的账号,为抢时效、博眼球,经常出现虚假新闻,甚至伪造虚构事实,这种现象会导致新闻业公信力的严重下降。因此,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教育应更加重视对“新闻真实”观念的教育。

3.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无论传播技术如何变化,新闻业变动多频繁,新闻职业道德永远都是新闻从业者的基本要求。在新媒介技术的影响下,新兴媒体中出现了大量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的现象,如为了抢时效未经核实发布失实新闻,为吸引眼球做“标题党”而不顾新闻主体事实等。这些现象都是新媒体环境下,一些新闻工作者为了迎合新媒体特征和受众猎奇心理而产生的。

笔者认为,媒介技术、传播生态、新闻业越是变化快、变动大,新闻教育越要加强对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教育。这些教育既包括新闻真实的基本要求,也包括人文关怀等伦理要求。事实上,不管是新闻院校毕业生还是其他专业毕业生,只要从事新闻工作,就需要新闻道德与新闻伦理的教育。从这个角度看,新闻职业道德教育应作为新闻教育的核心内容。

[1]詹姆斯·W·凯瑞.新闻教育错在哪里[J].国际新闻界,2002(03).

猜你喜欢
新闻业新闻学媒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新闻业的决定性角色:编辑
加强新闻学话语体系建设
重造新闻学
——网络化关系的视角
书,最优雅的媒介
论新闻业未来发展趋势和报业集团应对策略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解困新闻学』的特征和本质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互联网催生传统新闻业的三个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