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 博
自2014年上线以来,澎湃新闻在不断探索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市场知名度和媒体影响力不断提高。2016年10月,由澎湃新闻生产的《好人耀仔:一位宁德村支书的45岁人生》这一新闻产品,阅读量突破了2000万次,成为现象级的新媒体新闻产品。2017年,中国新闻网站移动端传播力排名中,澎湃新闻占据了6月、7月、8月的首位,并荣获了“2017中国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的殊荣。截至2017年8月,澎湃新闻APP下载总量高达8600万,用户日活跃量近900万。作为中国首个主打时政新闻的APP,澎湃新闻在理念定位、内容生产、报道方式和价值诉求上,都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为其他媒体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示范。
澎湃新闻自创建之初,就要求所有内容必须确保信源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并坚守新闻服务大众的理念,面对复杂的网络舆情,以建设性为指导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这也成为澎湃新闻不可撼动的“军规”,并形成了其严肃、严谨的报道格调。
澎湃新闻始终致力于打造国内第一时政新闻品牌,在最大程度确保新闻价值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出时政新闻的政策性、指引性,形成了核心竞争优势,基本实现了“立足本地、辐射全国、放眼国际”的战略布局。而这离不开其严谨的“三审制”,从编辑到主编,再到副总编、总编的层层把关,其根本目的就是要确保新闻报道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的正确性。
同时,澎湃新闻形成了采编和经营独立运行的模式,采编团队专门负责新闻内容生产和舆论导向,甚至在对内容的考评方面,澎湃新闻对许多商业网站十分看重的点击量、评论量等指标并没有赋予太高的权重,这就有效确保了新闻采编的严谨性和专业性,为其时政新闻的垂直报道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澎湃新闻对传统采编组织结构进行了重组,构建了“扁平化”的组织体系,如将以往的中国新闻部分成了与时政密切相关的采编小组,包括环保、教育、人物、法治、反腐等。这就通过打造专业化采编团队,实现了优势资源的整合优化,实现资源获取、快速反应、专业判断和全面把关的良性循环,进而达到垂直报道的高效化和规范化。
全媒体时代,内容为王依然是不变的真理,精品化内容始终是新闻生产的刚需。澎湃新闻依托《东方早报》的资源积累,坚持做专业、原创的新媒体新闻报道,而这也是其能够取得良好成就的重要原因。在澎湃新闻时政报道中,如果说原创是核心驱动,那么报道速度和深度就是推动其前进的车轮。
澎湃新闻的原创内容多集中于社会热点事件,在采访报道过程中以第三者的身份,直面冲突、保持中立、快速反应、客观报道,形成了极具个性的报道空间和价值取向。在其原创新闻中,记者深入一线调查核实、及时跟进事态发展、迅速组织专题报道或人物专访等,尤其是“事件概况+人物对话”的模式,具有较强的现场感和原创性,是其时政新闻报道的一大特色。例如,在《对话中国首例“冷冻人”丈夫:活不过来,也为医学做了点贡献》一文中,记者对“中国本土首例人体全身冷冻术”事件进行了简要交代后,附录了人物专访对话,有效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同时,澎湃新闻还开设了许多契合时政热点的专题栏目,如《打虎记》《长三角政商》《知食分子》等,都是通过趣味问答的方式,将抽象乏味的时政新闻转化为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产品,赢得了受众的广泛好评与认可。可以说,这种追踪式、细分化的新闻生产,不仅为受众提供了精准化、专业化的信息服务,而且为新闻传播提供了全新的改革思路和创新范式。
澎湃新闻的时政报道不再是以往说教式的生硬报道,而是具有人文色彩的温度表达,除了权威政策解读和重大贪腐案件外,还有许多聚焦普通人命运的新闻报道,这些报道以具体新闻事件为切入点,站在人文关怀的高度去挖掘事件背后的人性亮点,既有新闻价值又有社会价值,成为时政新闻报道的一大亮点。
例如,澎湃新闻曾推出一篇名为《被拐女成“最美乡村教师”,是心酸还是感动?》的新闻,随后又相继推出了以该事件为主题的相关报道,并由浅入深地为受众塑造了一个立体、真实的人物形象。在此过程中,澎湃新闻通过社会热点事件引起受众广泛关注,随后通过“你知道多少”“背后真相”等层次化深度报道,逐步为受众还原全部真相。这不仅真实呈现了当事人“被拐”的经历,而且还凸显了当事人敢于抗衡命运,坚强勇毅的性格,使报道不再是刻板单一的事件描述和悲剧刻画,而是宣扬了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澎湃新闻在报道中更多地从人性角度出发,有意地淡化了新闻事件的悲剧色彩,更容易引发广大受众的共鸣,进而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此外,澎湃新闻在进行时政新闻报道实践中,积极传播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针对网络负面舆情所引发的一系列消极现象,澎湃新闻于2016年10月专门设立了《暖闻》栏目,集中报道现实生活中具有正能量的正面人物和暖心故事。不同于其他具有专门团队的栏目,《暖闻》尽管由时事新闻中心统筹,却面向内部所有人员开放,以最大程度上发现、挖掘主旋律新闻事件和人物。而在稿件的选择方面,澎湃新闻也放弃了以往的“高冷”姿态,将着眼点更多地放在了普通人身上,寻求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在稿件的表达方面,澎湃新闻也强调影音图文多媒体元素的创新应用,自栏目上线以来,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甚至创下了单篇阅读量破1500万的记录。
为了适应全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语境,澎湃新闻及时转变思路,打破了传统新闻传播中表达方式的局限,积极尝试图片、数据、视频、音频、H5等新兴媒体手段,在精心整合和协调搭配下,形成了独具澎湃个性和格调的新媒体新闻产品,成为时政新闻报道的重要特色。
2017年国庆期间,澎湃新闻在“十九大”召开前夕和共和国68岁华诞的重要时刻,紧紧围绕国庆这一主题,从专题到H5新媒体产品,从传统新闻评论到视频直播,通过一系列的创新报道表达了爱国热情,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如澎湃新闻适时推出了“书写中国”“祝福中国”“青春中国”和“点亮中国”四个H5新媒体产品。9月30日,推出的“中国,你来写”,受众只需要轻点屏幕,写下“中国”两字,就会呈现出一幅气势磅礴、凝聚了五年来巨大成就的水墨画卷,极具视觉冲击和情感刺激,有效点燃了受众的爱国热情。随后,在国庆当天,澎湃新闻推出了“用洋溢的青春给祖国打call”的新媒体产品,号召高校学子通过快闪的方式祝福祖国,形式新颖、极具创意,有效吸引了众多青年学子的参与,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
此外,澎湃新闻也积极探索新闻视频直播模式,如国庆期间推出的“国庆大直播”活动,澎湃新闻联合央视财经频道组织开展了“厉害了我的国”主题系列活动。本次直播活动于国庆当天清晨从天安门升旗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近30个城市的主题灯光秀表演结束,在此过程中,澎湃新闻通过直播的方式报道了多地开展的主题活动,为受众提供了活动众筹的优秀视频。同时,还邀请多位嘉宾深入各地实际参与直播,全面呈现了全国各地喜迎国庆的盛况,在与受众的多维互动中传达了爱国情怀。在这场历时近11个小时的大型新闻直播活动中,澎湃新闻通过新颖有趣、喜闻乐见的报道方式,全面呈现了中国崛起给百姓带来的幸福感,通过视觉化表达有效激发了受众的情感共鸣,不仅增强了品牌的市场黏性,而且拓展了社会效益空间。
作为我国时政新闻报道的“第一品牌”,澎湃新闻在打造严肃、高端、精品的时政新闻产品方面,为我国新闻媒体的转型创新提供了重要参考。可以说,澎湃新闻积极拥抱时代发展主流,做到了新闻价值本位的坚守与践行,尽管在时政新闻报道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其在报道内容和方式上的创新,依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