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创新路径研究
——以江苏省媒体融合实践为例

2018-01-24 00:18李劭强
传媒 2018年21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深度融合

文/刘 峰 李劭强

江苏作为全国经济大省、传媒大省、网络大省,在全面实施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一国家战略、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进程中,勇于开拓、奋勇争先。把《意见》作为推进全省媒体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作为全省指导媒体融合实践的纲领性文件。为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扎实抓紧抓好媒体融合工作,全面提高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江苏省出台了《关于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全省各主流媒体积极探索媒体融合创新路径。为进一步落实这个实施意见,江苏及时召开全省媒体深度融合工作推进会。全省各大媒体积极行动,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推进,努力探索媒体融合发展之路,并着力从顶层思维创新、传播机制革新、资源互联集群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实践,以赢得媒体深度融合这场攻坚仗的主动权与决胜权。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亮点,积累了经验,在新一轮媒体融合的竞争中赢得了先机。当前,江苏全省主流媒体精准定位、全面发力,着力提升媒体融合的深度广度和科学化水平。这种融合既体现为媒体形态、形式上的融合加深,也表现为媒体融合思维的形成,以及媒体融合顶层设计与创新路径的日渐清晰。

一、顶层思维创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进程中,首先需要更新媒体传播的观念,在顶层思维上做一次彻底更新,以便更好地迎接、应对媒体深度融合。这些思维包括:基于互联网的移动互联思维;基于社交媒体的社群传播思维;基于社会治理的服务型治理思维。这些思维是对原有传播思维和媒体融合思维的补充,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媒体传播的视野,有助于稳步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进程。

1.移动互联思维助推媒体深度融合。“开放、分享、用户”作为移动互联思维的核心,开放的特征既丰富了媒体内容生产,也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媒体“内容生产即产生价值”的生产思维与模式,即内容生产让传统媒体不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UGC/PGC的出现,让内容生产的主体变得更多,也让个性化、垂直化的内容产品变得更加丰富;分享则是移动互联时代信息影响力的直观体现,传播者所传播的内容是否能够引起用户的转发兴趣,传播者所使用的媒介是否具有转化、参与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们使用媒介的黏度;用户思维则是广大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需要亟待提高的,其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基于算法的信息精确分发。

以南京本地曾经最受欢迎的《金陵晚报》为例,其主要通过平台的转移与升级来推进媒体融合。2017年7月31日上线的紫金山新闻客户端,成为倾力构建南京人智慧生活的掌上平台,通过设置新闻、政务号、社群等板块,达到“内容+服务”的传播目的。2018年5月8日,紫金山新闻客户端进行升级,在特色内容、政务传播、公共服务、精准推送等方面作出改进。2018年8月1日,由南京报业传媒集团紫金山新闻客户端建设和运营的移动聚合平台“紫金号”正式上线,一个基于移动优先理念的内容生产、分发和服务的平台,以“平台+技术+服务”的新模式,与南京的党政机关、各类机构和主流媒体,共同打造移动化、智能化的内容传播和政务服务的媒体平台。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深入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与发展。2015年11月,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推出新媒体客户端“交汇点”,2017年9月26日,在第五届江苏互联网大会上,交汇点新闻客户端升级版正式上线,目前下载用户数突破1000万,首页每天平均点击量超过22万,被称为江苏新闻客户端第一品牌。由《扬子晚报》开发的“扬子头条”客户端、《南京晨报》开发的“爱南京”客户端、新华财经传媒开发的江苏首个专注财经领域的移动新媒体也正式推出。同时,新华报业传媒集团非常重视对个性化、垂直化新媒体平台的开发,打造并推出了“钱眼”“昆虫记”“新智库”等新媒体平台,通过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的新媒体矩阵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新华日报》,今年创刊80周年。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政治机关报,勇当思想解放的先行者、时代脉动的记录者,推动江苏改革开放事业向高峰攀登、向纵深发展、向未来进发。

2.社群传播思维促进媒体深度融合。社会学家瑞格尔德曾提出过“虚拟社区/社群”概念,通过互联网让人们实现超越地域界限的沟通交流、信息与知识分享,从而产生情感共鸣。虚拟社群的流动性特征,既能满足成员的个性表达,又能使个体情感在共同体中实现共鸣。

社交化和互动化是媒体传播过程中面临的两个重要任务。一方面,新媒体的特征是社交化,如果没有社交功能的建立,未能形成社交网络,媒体融合不可能顺利进行;另一方面,社交媒体的形式和内容都建立在媒体融合的基础上,单一的媒体形式难以有效实现社交功能。因此,在全媒体传播环境下,要切实提高媒体的社交化功能,从而促进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良好互动。

在对党的十九大报道中,新华报业传媒集团通过产品升级打造优质产品来增强自身的影响力。此间有两篇作品入选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公共平台推出的“十九大融合报道精品100强”。一件是H5作品《开启新时代十九大时光特别长卷》,通过用一幅幅照片串联起来的方式,记录十九大每一重要时刻,内容涵盖十九大开幕、闭幕、新闻发布会、党代表通道、分组讨论、大会盛况等,形式上采用大幅长卷的形式展现,让读者在长卷中一目了然地了解十九大的精彩内容;另一件也是H5作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看经济强省精彩蝶变》,通过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的足迹,用说故事的形式展现与其有过接触的12位江苏人,从侧面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百姓和科技企业的关心,展现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最后通过数据等形式展现江苏近五年来的发展变化,展现经济强省江苏的精彩蝶变。这些极具传播力的作品,在新媒体客户端发布后及时进入用户的社交圈,从而在二次传播、多次传播中取得良好的舆论宣传效果。

3.服务治理思维推进媒体深度融合。集权型和服务型是社会治理的两种基本模式。在集权型社会治理中,其信息自上至下,单向传播,缺少互动和交流。在新型社会治理模式即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下,其职能则更多地体现在为公众的服务上。

强调服务型治理思维首先是由传统媒体的属性决定的,我国的媒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的构成体,在舆论引导、社会服务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能;其次是由媒体融合的本质属性决定的,媒体融合真正目标是实现“合而为一”。在这方面,江苏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版权局)着力推进“民声汇”服务平台、广电“智慧城市”工程、协同发展的全媒体组团平台、云媒体内容集成服务平台、智慧城市综合应用数据平台等五大项目建设,积极开展融合型服务经营体系建设行动。一是通过“民声汇”服务平台,让“报、网、端、微”同步开设,真正做到“听民声,汇民智”;二是全面实施广电“智慧城市”工程,重点建设“智慧广电”服务云平台,构建江苏“智慧广电”创新服务模式,将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家庭融为一体;三是打造协同发展的全媒体平台,围绕相关主题内容,构建多屏互动、线上线下融合及协同发展的模式。同时以主流媒体作为依托,推动新媒体等业务的深入开展,并使广告、教育、培训、产业多线并进;四是打造云媒体内容集成服务平台,使之实现跨网、跨屏、跨域功能,同时建立“江苏有线”品牌内容服务模式;五是打造智慧城市综合应用数据平台,切实以“产品矩阵”“公司矩阵”“城市矩阵”等三大矩阵建设为核心,强力推进移动客户端建设,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发展。

二、传播机制革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技术创新推动着互联网的发展,推动着大众传播的转场;技术创新也重构了媒体的传播机制,创造了新的传播图景。在媒体融合进程中,大众传播的生产、扩散和评价等机制都发生了变化。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就是要革新媒体传播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激活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创新创造的无限潜能。当前,媒体传播已经进入到移动优先的阶段,创新与创造是媒体融合与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引擎。

1.传播智能化加速媒体深度融合。从传播技术层面看,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进程中,智能化为当前媒体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智能化的第一层表现就是技术手段的智能化。新媒体的出现,使新的传播技术在媒体传播过程中得以应用:从微博、微信,到大数据、人工智能;从AR、VR到云计算、区块链。其中人工智能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媒体传播在信息传播的精准化、场景化、可视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这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既是传统媒体的转型之路,也是推动新媒体发展的主要方向。传统媒体传播因受设备平台等条件限制,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信息的传播和扩散。通过智能化技术的运用,使得融媒体的移动化和社交化成为常态:一方面,人们通过新媒体提供的移动端服务,可以随时随地获得自身需要的融媒信息,实现了“信息随着人走”的传播格局,让人真正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内容的垂直传播和智能化的优质服务,让融媒体的社交功能得到有效加强。人们在获得专业服务的同时,也随之拓展了与群体之间的人际关系,从而让媒体的影响力得到有效增强。

在具体实践中,由苏州日报报业集团重点打造的媒体融合创新产品“家在苏州”APP于2015年10月上线,这款融媒产品依托传统媒体的资源优势与新媒体的社交优势,把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生活需求作为媒体的功能定位,构建了以家庭服务为核心的社区生活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中,信息的实用功能、服务功能得到加强,社群的归属感、认同感得以提升,其搭建的智能家政、智屋安家、预约挂号等家庭服务模块成为链接社区居民的有效“社会网络”。

2.管理扁平化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互联网传播减少了层级传播,促进了媒体传播和舆论引导的扁平化,信息的沟通与传递变成了点对点的直接传播。这就意味着,在全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原有的科层传播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息的传播和扩散。无论是在传播的速度、传播的内容,还是传播主体的人格化上,科层化的传播机制都表现出了其劣势的一面。因此,在媒体融合过程中,须以更加扁平化的管理方式与组织结构推进深度融合,以此来提高媒体信息传播和资源配置的效率。

媒体传播机制与管理扁平化的具体内涵为:减少传播主体的纵向科层级别,取消不同部门、岗位之间的条块界限,提高传播主体的人格化程度,孵化具有较强传播力的传播主体,筛选具有影响力的自媒体意见领袖,从而使媒体信息资源流动的过程变得更加简单、快捷、高效,使传播主体与受众、用户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牢固,使传播的内容能够满足受众、用户的相关需求。

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为例,集团着力构建融媒体平台,强化媒体融合观念,建立媒体融合机制,建立打通全流程的完整融媒体系“中央信息厨房”,打破集团媒体各自为战的僵局,形成媒体融合发展新局面。在推进媒体融合进程中,切实超越新媒体平台和信息生产中心的简单概念,将技术、内容、业务整合为一体,实现人才集合、资源聚合、平台整合的移动化、智能化、数据化的“融合云”。再如,江苏广播电视总台集团通过创建融媒体新闻中心,从整体上实现统一调度。通过对信息、人才、业务、制作技术等方面的有机整合,将各媒体平台整合到一起,形成可视化、集中化、快速响应、高度共享的媒体融合生产体系,为融媒产品的内容生产提供了体制机制上的保障和高效运作的平台,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

三、资源互联集群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的价值变现模式发生了变化。此前,传统媒体只要基于自身的采编播的传播权,专注于传播内容的生产,其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便会因为传播权的集中和传播平台的垄断性和高门槛而实现。在媒体融合之后,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能力面临着巨大冲击,各种专业的传播主体和商业性机构更容易满足用户的多元化、垂直化需求。同时,传统媒体的垄断平台因为各种新媒体的出现而丧失原有优势。侧重于移动和社交的新媒体平台,更利于打造融媒传播环境。因此,当前媒体须改变其价值变现模式,探寻深度融合发展之路。

1.内部资源互联促进媒体深度融合。中央厨房的采编流程再造,就是媒体资源的互联——打通之前行政、职位的限制和约束,按照媒体采编发的一般流程,对媒体生产的过程进行优化和再造,从而实现协调联动发展。

在推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媒体内部资源的整合还要沿着已经明晰的路径继续推进:一是优势资源的集中,传统媒体的优势资源是什么,每家媒体都必须梳理清楚,只有弄清自身的优势资源,并将其作为融合的优势,才能在融合过程中把握主动权;二是管理模式的扁平化,条块分割、层层控制的科层制模式会让管理过程得到严格把关,但其对市场的快速应变往往落后、迟滞于新媒体,传统媒体的组织运行必须提高效率,提高对市场的敏感度,在扁平化的快速互动、互联中与市场共进;三是媒体融合的一体化,媒体融合不是媒体哪一个部门的事情,也不是媒体的哪一块业务上的事情,而是媒体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从体制、机制、业务、人事、财政等方面整体推进媒体融合,以便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交融。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建立重构组织框架的创新实验区,实验区打破部门和条块界限,设立“中央编辑、数字媒介、视觉传媒、项目规划、市场推广、技术研发、行政协调”等七个中心,主要围绕融媒产品生产与营销,重建媒体组织架构,突出了媒体融合的中心和重心,为融媒业务的开展,创新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孵化平台与完整体系。在此机制的支撑之下,传统的采编流程随之发生变化,信息在采集之后汇集于中央厨房,各家媒体、各种平台、各个中心依据自身需求和用户需要进行及时采购、精心制作、精准推送,从而实现良好的媒体传播效果。

2.跨界资源互联加速媒体深度融合。传媒行业的竞争力依赖媒体信息专业生产所构建的内容生产、社会服务以及对传播平台与传播品牌的打造。在推进媒体融合与发展过程中,应拓展媒体融合的内涵和外延,不仅要体现在技术融合、平台融合、产业融合的层面,还应是对媒体融合的一个深度推进的过程。这就需要在内部资源互联以及实现内部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将传媒行业的优势与其他行业的核心资源进行对接,从而实现在传播层面上的创新与突破,实现媒体在其他行业和渠道影响力等方面的渗透与开拓。

在社会服务方面,将传统媒体与公共服务平台互联,实现公共信息的共享、分享,通过强化公共服务来提升传统媒体的使用率和影响力。同时,传统媒体公共服务信息的生产与整合能力,以及对传统媒体的品牌打造,通过融合的平台予以更广泛地展现和传播。例如,2015年苏州日报报业集团打造了“家在苏州”客户端,将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服务信息作为平台供给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个以社区居民生活服务为核心的信息生态圈。再如,在公共智库建设方面,《新华日报》每周推出一期“智库专版”,中国江苏网同步跟进推送“智库版”相关内容,将传统媒体的专业记者与其他行业、领域的研究机构以及知识分子融合在一起,构建一个提供智库服务、知识问答、专业解惑的融媒体平台,通过专业知识的提供提高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从而锁住目标受众、提高用户黏度,该“智库专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3.产业资源互联助推媒体深度融合。跨界属于行业之间长板的相加,有助于传媒集团优势资源的发挥,集团触角的延伸,有助于实现媒体的集团化发展。产业链条资源的互联,则是在长板相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传媒产业在相关产业链条中的带动和推动作用,以传媒产业促进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从而实现传媒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集群化。传媒产业集团融入到产业集群中,成为核心领导者和行业推动者。

产业链条资源互联的实质,是在产品交换、资源整合、产业相融的基础上,延伸产业的链条,拓展产业的容量,重构产业的关系,建立依托技术、资本、品牌的产业集群。在传媒产业的产业互联中,最常见的产业互联方式是:吸纳其他产业资本,壮大传媒产业发展规模;开拓新技术市场空间,以技术整合关联产业。

目前新华报业传媒集团选择了两条路径:一是将传媒产业与文化产业、文旅产业,以及传播产业中的游戏、动漫、影视、创意、政务等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拥有知名传播品牌、核心开发资源、完备传播平台的大传媒产业;二是多元化、集成化的发展,在原有信息传播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之上,将产业链条更充分地向公共服务、用户需要、市场需求扩散与拓展,在地产、教育、商贸、文旅等方面,实现集团化、集成化发展,从而实现传媒资源在整个产业链中的拉动、推动作用,以实现媒体产业链条的有机整合,从而全面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与长效发展。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深度融合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融合》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传统媒体创新发展方向
以资本运作纾解传统媒体困局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